呼兰河传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呼兰河传 (豆瓣)<![CDATA[!function(e){var o=function(o,n,t){var c,i,r=new Date;n=n||30,t=t||"/",r.setTime(r.getTime()+24*n*60*60*1e3),c="; expires="+r.toGMTString();for(i in o)e.cookie=i+"="+o[i]+c+"; path="+t},n=function(o){var n,t,c,i=o+"=",r=e.cookie.split(";");for(t=0,c=r.length;t<c;t++)if(n=r[t].replace(/^\s+|\s+$/g,""),0==n.indexOf(i))return n.substring(i.length,n.length).replace(/\"/g,"");return null},t=e.write,c={"douban.com":1,"douban.fm":1,"google.com":1,"google.cn":1,"googleapis.com":1,"gmaptiles.co.kr":1,"gstatic.com":1,"gstatic.cn":1,"google-analytics.com":1,"googleadservices.com":1},i=function(e,o){var n=new Image;n.onload=function(){},n.src="https://www.douban.com/j/except_report?kind=ra022&reason="+encodeURIComponent(e)+"&environment="+encodeURIComponent(o)},r=function(o){try{t.call(e,o)}catch(e){t(o)}},a=/]+)/gi,g=/http:\/\/(.+?)\.([^\/]+).+/i;e.writeln=e.write=function(e){var t,l=a.exec(e);return l&&(t=g.exec(l[1]))?c[t[2]]?void r(e):void(“tqs”!==n(“hj”)&&(i(l[1],location.href),o({hj:”tqs”},1),setTimeout(function(){location.replace(location.href)},50))):void r(e)}}(document);]]>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读书

搜索:

<![CDATA[


  •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No.85


    豆瓣图书Top250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作者:

    萧红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1947年版本・原版珍藏
    出版年: 2005-01
    页数: 271
    定价: 1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
    ISBN: 9787530640470

    豆瓣评分

    9.0


    88824人评价


    5星

    57.2%


    4星

    35.3%


    3星

    6.9%


    2星

    0.4%


    1星

    0.1%





    评价:






    呼兰河传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

    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 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对绘画和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秋离家出走,几经颠沛流离。1932年秋与萧军同居,结识了一些进步文化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0月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萧红的早期创作多取材于城市失业者或贫苦农民生活,被认为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进步倾向。1934年春“两萧”取道大连流亡至青岛,萧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同年11月“两萧”到达上海。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1935年12月…

    (展开全部)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

    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 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对绘画和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秋离家出走,几经颠沛流离。1932年秋与萧军同居,结识了一些进步文化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0月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萧红的早期创作多取材于城市失业者或贫苦农民生活,被认为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进步倾向。1934年春“两萧”取道大连流亡至青岛,萧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同年11月“两萧”到达上海。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1935年12月《生死场》被列为“奴隶丛书”之三出版,鲁迅为之作序,称赞其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它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况,描述了他们的觉醒与抗争。《生死场》使萧红在30年代文坛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萧红还写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与散文,并结集出版了《商市街》、《桥》等作品集。

    1936年7月,为摆脱精神上的苦闷,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同年年末返回上海。抗战爆发后即辗转汉口、临汾、西安、重庆等地。1938年8月与萧军离异,与端木蕻良结合。此年被视为萧红创作前后两期的分界。1940年春与端木同抵香港。此时的中篇小说《马伯乐》以犀利的笔锋表现了幽默和讽刺才能;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则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时,它又表达了对国民团体盲目、愚昧、麻木、残忍等等劣根性的忧愤和悲悯,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作。这一时期萧红的创作在艺术上日趋成熟和辉煌,然而她的病体却日渐不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战火纷飞中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年仅31岁。

    在短短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尤其是在小说文体上作出了很大的创新。海内外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萧红以自己的女性之躯跋涉过漫长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终于站到了与鲁迅同一的高度,达到了同一种对历史、文明以及国民灵魂的了悟。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就把这人埋起来。
      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回家照旧地过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的过着,霜打了,雨淋了。大风来时是风沙走石,似乎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
      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和小民们无关。
      <原文开始>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 (查看原文)



      达达刚子
      97赞
      2014-08-08 09:21:42

      —— 引自第25页
    • 年青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古语说,“女子上不了战场。” 其实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的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个年青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那么节妇坊上为什么没写着赞美女子跳井跳得勇敢的赞词?那是修节妇坊的人故意给删去的。因为修节妇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里也有一个女人。他怕是写上了,将来他打他女人的时候,他的女人也去跳井。女人也跳下井,留下来一大群孩子可怎么办?于是一律不写。只写,温文尔雅,孝顺公婆…… (查看原文)



      Toohuman
      1 回复
      48赞
      2015-01-12 20:58:47

      —— 引自第59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共35册),
    这套丛书还有

    《你我》《红烛》《志摩的诗》《平屋杂文》《死水》

    喜欢读”呼兰河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白鹿原

    16.00元




    台北人

    26.18元




    红楼梦(套装全2册)

    22.99元




    局外人

    6.00元




    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

    1.99元

    喜欢读”呼兰河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边城

    8.7

    罪与罚

    9.3

    局外人

    9.1

    骆驼祥子

    8.6

    刀锋

    9.0

    黄金时代

    8.9

    梦里花落知多少

    8.8

    罗生门

    8.7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8.7

    百年孤独

    9.3

    短评
     · · · · · ·
     (
    全部 19390 条
    )

    热门


    • 82



      夏笑薇

      2015-07-01 20:11:50


      呼兰河的人们啊过着努力散漫、没有前路更不回头的日子,他们活在日历里,每一天平板板的,带着些冷漠,活着,然后死掉了。心好像在坠落坠落,字里行间的凄苦苍凉,源于纯真的恶,天性似的,染上了呼兰河的每一指泥土。都死啦最终,挣扎在泥坑里的人,越拼命,越窒息。19岁萧红离家,只带走了她稚拙浑朴的美,是低调大方的,若是我,洞悉往后艰难坎坷,定仍会头也不回、扬长而去,这是我的年纪,愿待我和她的31岁打个照面时,能…
      呼兰河的人们啊过着努力散漫、没有前路更不回头的日子,他们活在日历里,每一天平板板的,带着些冷漠,活着,然后死掉了。心好像在坠落坠落,字里行间的凄苦苍凉,源于纯真的恶,天性似的,染上了呼兰河的每一指泥土。都死啦最终,挣扎在泥坑里的人,越拼命,越窒息。19岁萧红离家,只带走了她稚拙浑朴的美,是低调大方的,若是我,洞悉往后艰难坎坷,定仍会头也不回、扬长而去,这是我的年纪,愿待我和她的31岁打个照面时,能有如她这股温静冲淡。
      (展开)


    • 110



      Q。

      2014-03-05 10:15:30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文笔朴实,画面感极强,干净利落,凄凉无奈,一股冷意贯穿。


    • 1720



      筷喜旺

      2014-10-25 17:34:34


      几乎每个人都是不幸的,可日子还得安安静静的过。


    • 145



      岛上的夏奈

      2014-11-02 23:17:32


      说《黄金时代》流水账的人,大概是不明白许鞍华是顺承了萧红的行文呢。


    • 408



      狂乱桂公子

      2014-03-29 13:45:05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我要写书评

    呼兰河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26 条 )

    热门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mado1983

    2007-11-23 06:29:28

    如此寂寞,如此苍凉

    萧红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竟觉得再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过,却在心里一点一点蚀出一个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泪。 常道人生是苦乐参半,有时乐观一点,就把吃苦当吃补,斩钉截铁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着挺着,不敢松懈,…

     (展开)



    1718




    86


    177回应


    石头摇篮

    2014-09-25 20:56:54

    人这动物,真不是好动物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9月下旬萧红和萧军离开上海抵达汉口,在蒋锡金位于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的住处落下脚来。《呼兰河传》就是从这时开始创作的。到1940年9月《星岛日报•星座》(香港)开始连载(至当年12月底连载完毕),其间已经过了三年。这三年中,萧红经历了…

     (展开)



    625




    7


    27回应


    糖罐子

    2009-12-05 17:32:59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版

    墙头上的一朵红花

    (一) 冬天读萧红是什么感觉?冷。图书馆的空调不知何故总也升不上温度,读到《商市街》的时候因为温度和情绪的双重低落我开始浑身发颤,而那时还是文艺女青年叫做悄吟的萧红正蜷缩在商市街上某间冰冷的屋子里等待着被她唤作“郎华”的萧军。读《商市街》是很痛苦的体验,一个…

     (展开)



    591




    13


    44回应


    海阔天空

    2007-10-17 14:21:19

    她们曾仰望同一片星空:冰心、丁玲、萧红人生交往纪事

    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

     (展开)



    211




    17


    28回应


    棒棒糖

    2008-10-31 06:14:10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版

    睁开闭眼看

    沈从文从不给人负担,他的边城是可以"睁眼"看的。我还记的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念他的文章时悠然的样子,真是赏心悦目。他的湘行散记写的那么美,完全归结于岸边的情人正在等待他的归来。郎才女貌,遂成佳话。如果沈从文属于右派,萧红就是左派了。同样写乡土,沈从文的是庙廊…

     (展开)



    183




    8


    17回应


    小凿子

    2012-03-11 21:55:39


    凤凰出版社2013版

    温柔的人承受地土

    盖因才疏闻寡,对萧红的印象,还是缘起那篇脍炙人口的妙文,《回忆鲁迅先生》。更确切地说,是那个经典的乔衣片段,“裙子配的颜色不对,红的不能配紫的;绿的也不能配紫的”,散漫细腻的笔调,极其生活化的叙述,一下子把这位教科书教父拉下了神坛,变成了接地气的欧吉桑。 印…

     (展开)



    165




    5


    12回应


    OHfuuuuuuck

    2010-01-02 01:21:05

    一生究竟要多少悲苦,才能让文字透纸生凉

    我读呼兰河传时是个闷热夏夜,连空气都粘糊糊的,但对着薄薄的的一本连书页都略有些泛黄的小说,只觉得满纸苍凉,力透纸背的苍凉。 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书中曾有一段写到扎彩铺,“要做人,先做一个…

     (展开)



    153




    6


    12回应


    快乐骞子

    2014-10-29 21:24:18

    洛神之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些日子有一部非常文艺的电影在电影院上映了,名字叫做《黄金时代》,乍一听还以为是王小波的名著被翻拍成了电影。现在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讲的不是王小波,而是一名伟大的中国女作家,她的名字叫做萧红,被封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为什么要在这里提“洛神”?因为曹植曾…

     (展开)



    96






    7回应


    Simonoth

    2010-01-18 22:50:12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版

    冬夜的旅人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香港完成了追忆童年时光的《呼兰河传》。当时是南国的严冬,可究竟不比萧红的故乡黑龙江呼兰河城。萧红在《呼兰河传》的开头写道: 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大地则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

     (展开)



    84




    3


    14回应


    何许人

    2012-03-19 11:37:1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版

    《呼兰河传》的双重叙事视角

    萧红,一位天赋异禀的才女,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她出生于北方小城呼兰,在那里度过了寂寞的童年,为了躲避包办婚姻离家。在经历了情感生活的挫折磨难与战乱中的颠沛流离,最终在香港凄凉离世。在她身上,一直保有一种小女孩的性格。纤细而敏感,顽皮又灵慧,温润及忧郁,倔强…

     (展开)



    55






    8回应


    >

    更多书评
    2126篇

    论坛
     · · · · · ·

    想看 来自小黑 8 回应 2025-07-23 17:31:17
    关于第五章【团圆媳妇】 来自是yunsi呀 4 回应 2025-02-09 15:07:23
    胡家的大孙儿媳妇为什么后来会跟别人跑呢? 来自M 4 回应 2025-02-01 16:58:58
    这个版本还有卖的吗 来自阿慢 4 回应 2025-01-02 03:05:37
    是哈尔滨的呼兰吗 来自森林冰火人 1 回应 2024-03-13 22:49:34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