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豆瓣)<![CDATA[!function(e){var o=function(o,n,t){var c,i,r=new Date;n=n||30,t=t||"/",r.setTime(r.getTime()+24*n*60*60*1e3),c="; expires="+r.toGMTString();for(i in o)e.cookie=i+"="+o[i]+c+"; path="+t},n=function(o){var n,t,c,i=o+"=",r=e.cookie.split(";");for(t=0,c=r.length;t<c;t++)if(n=r[t].replace(/^\s+|\s+$/g,""),0==n.indexOf(i))return n.substring(i.length,n.length).replace(/\"/g,"");return null},t=e.write,c={"douban.com":1,"douban.fm":1,"google.com":1,"google.cn":1,"googleapis.com":1,"gmaptiles.co.kr":1,"gstatic.com":1,"gstatic.cn":1,"google-analytics.com":1,"googleadservices.com":1},i=function(e,o){var n=new Image;n.onload=function(){},n.src="https://www.douban.com/j/except_report?kind=ra022&reason="+encodeURIComponent(e)+"&environment="+encodeURIComponent(o)},r=function(o){try{t.call(e,o)}catch(e){t(o)}},a=/]+)/gi,g=/http:\/\/(.+?)\.([^\/]+).+/i;e.writeln=e.write=function(e){var t,l=a.exec(e);return l&&(t=g.exec(l[1]))?c[t[2]]?void r(e):void(“tqs”!==n(“hj”)&&(i(l[1],location.href),o({hj:”tqs”},1),setTimeout(function(){location.replace(location.href)},50))):void r(e)}}(document);]]>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读书

搜索:

<![CDATA[


  •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作者:

    叔本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韦启昌

    出版年: 2018-5-1
    页数: 244
    定价: CNY 4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叔本华系列
    ISBN: 9787208148970

    豆瓣评分

    9.1


    105人评价


    5星

    73.3%


    4星

    20.0%


    3星

    5.7%


    2星

    0.0%


    1星

    1.0%





    评价: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如何才能设想出这样一种情形:某一存在物,无论其本质还是其存在,是另一存在物的作品,但前者却可以原始地和从根本上决定自身,并因此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先有本质,后有这些本质的发挥”的定理,亦即每一存在物所发挥的作用都是出自这存在物的本质构成,…如果一个人做出恶劣的行为,那就是因为这个人是恶劣的。上述定理附带这样的推论:所以,有什么样的本质,就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无论我们是多么愿意把我们的意欲说成是一张白纸,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例如,如果两个人,其中一人在道德方面做出了与另一个人完全相反的行为,那这肯定是有其出处的行为模式的差别,其原因要么是外部环境——这样的话,罪责就显而易见与做出行为的人无关;要么是这两个人的意欲方面的差别——这样的话,罪责或者美德同样与他们无关,假如这两个人的存在和本质是出自第三者之手的话。

      引发人的行为,必须通过某样发挥出肯定作用的东西才行,而不仅是否定特性的自由。但这只能以这两种方式进行:1.要么是纯粹由动因本身引发的行为,亦即由外在环境引发的行为…并且,在相同环境下的所有人也必然会做出同样的行为。2.要么是由一个人对这些动因的接受能力而引发行为,那么这行为就是出自这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亦即出自这个人身上本来就潜伏着的倾向。
      只有当人时自己的作品时,亦即具自创、自主能力时,人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意欲的自由是一个多么关键的所在,因为意欲的自由是把造物主与其造物物所犯下的罪孽分隔开来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鸿沟。

      《托 霍布斯:道德及政治著作》485页:
      任何一样东西都不是仅靠自身而开始,而是必须获得在自身之外的某一其他直接原因。所以,当一个人开始对某样东西有了胃口或者意欲,而直接在这之前,这个人对这东西却没有胃口或者意欲,那么,引起他的意欲的原因就不是那意欲本身,而是某样并不在这个人的能力控制之内的东西。所以,在随意的行为中… (查看原文)



      然了
      1 回复
      3赞
      2012-03-16 15:05:02

      —— 引自第81页
    • 基督教的学说告诉我们:人类由于自己的存在就已经负有深重的罪孽,人的内心强烈渴望着由此得到解救;但要获得这种解救,只能通过作出最沉重的牺牲,通过否定自身,亦即通过人性的回头是岸。 (查看原文)



      runsheng
      2赞
      2012-12-26 18:52:19

      —— 引自第25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叔本华系列(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哲言录》

    喜欢读”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的人也喜欢
     · · · · · ·


    叔本华美学随笔

    9.1

    人生的智慧

    9.3

    附录和补遗(第1卷)

    9.5

    叔本华思想随笔

    8.8

    叔本华哲言录

    7.4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

    9.5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9.2

    教育家叔本华

    9.0

    自我的关心(性经验史第三卷)

    8.1

    善恶的彼岸

    9.3

    短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热门


    • 0



      碎银几两

      2021-11-15 15:45:14


      阅读叔本华,如沐春风,如饮佳酿。
      “一个个体在另一个个体的身上重又直接认出了自身,重又认出了自己的真实本质。”叔本华对“同情”的诠释多么感人肺腑啊,虽然尼采说叔本华对同情的理解是肤浅的,查拉图斯特拉说那个悲观主义者曾试图把他引向同情的陷阱,但我仍然觉得叔本华对同情的理解是温暖有力的。叔本华对同情的理解,非常接近佛教的慈悲。
      (谁要是一睹至高、至深的道理),心结尽开,疑虑尽释,所做的一切尽成泡影。


    • 3



      姜汁姜丝姜片

      2020-05-18 10:54:43


      老叔认为人性是不会变的,但是人对自身本性的认识是会变的。所以什么样的错误可以原谅什么不能?论心不论迹。他的思想非常东方,他看过易经尚书以及印度的典籍,经常引用,处处都与我们的古老智慧相互呼应,韦启昌翻译的真好,好读又好看,五星。


    • 2



      sittingduck_

      2019-04-04 16:48:46


      2019 Book7 3/15-4/4 整本书包含了《论意欲的自由》、《论道德的基础》、《论禁欲》、《为何我们羞于暴露性行为以及性器官》和《通往解救之路》五个篇章。最有感触的还是《论意欲的自由》,如果说自由是你当下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想你所想,又怎知这随心所欲地畅想不是一种默认的设定。 越学心理学越发坚定地相信决定论,也越发意识到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我们就像舞台上的提线木偶,虽然在舞台上演出的是戏剧,…
      2019 Book7 3/15-4/4 整本书包含了《论意欲的自由》、《论道德的基础》、《论禁欲》、《为何我们羞于暴露性行为以及性器官》和《通往解救之路》五个篇章。最有感触的还是《论意欲的自由》,如果说自由是你当下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想你所想,又怎知这随心所欲地畅想不是一种默认的设定。 越学心理学越发坚定地相信决定论,也越发意识到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我们就像舞台上的提线木偶,虽然在舞台上演出的是戏剧,但对于那些木偶而言却是一出彻底的悲剧。 颇为讽刺和吊诡不是。
      (展开)


    • 1



      沙发

      2020-07-21 10:36:36


      真是酣畅无比 叔本华未免太可爱了吧!


    • 1



      Blue Casket

      2020-04-23 00:58:25


      啊……那篇最精彩的《论道德的基础》没译全……但鉴于该译者已经开始完整翻译《附录和补遗》了,我还是不说什么了。


    我要写书评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热门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Kim

    2007-05-13 04:35:5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

    个人认为这两篇论文是叔本华最好的作品,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他的作品绝不是完全的消极论调。从他对道德的反思上,或许可以发现人性本身那仅存的那一线希望。 关于自由 自由意志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问我们人具有自由意志吗?我们的行为受我们的控制吗? 和哲学…

     (展开)



    46




    3


    15回应


    wilberlin

    2011-04-19 13:43:3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的经典好句

    1、叔本华指出,人的行为只有三种推动力:愿望自己快乐的利己心、愿望别人痛苦的恶毒心、愿望别人快乐的同情心。 2、头脑是照亮了,但心却依然没有改善。 3、对事物作出判断的不应是眼睛,而应该是理解力。 4、行为只是这个人的性格的外相,而这个人的性格已是永远和无法扭转地…

     (展开)



    13






    3回应


    Xelli

    2022-11-29 22:34:44

    韦启昌老师,您真的学过的德语吗??

    韦老师,你的翻译狗屁不通!!! 本人在德留学,写论文需要参考叔本华论,所以打算先通读中译版……我真不理解各位是怎么看懂的,前三章让我边读边怀疑自己的中文阅读水平;而后两章短篇,语言流畅了许多,但我查阅了一个星期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德语原文…………韦启昌老师请问…

     (展开)



    7






    1回应


    runsheng

    2012-12-28 20:29:3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版

    是入门也是升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入门级读物,可以大致了解叔本华的思想,他对于其他哲学家的态度,他对待人生对待世界的看法。但这也是叔本华利用其意欲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结果表明非常成功,也算是其理论的升华。 两篇论文,外加少数补充内容,构成这本叔本华哲学著作。看完之后,加上之前看…

     (展开)



    6






    0回应


    燭照

    2022-04-11 21:37:46

    确定性范式的叔本华和不确定性范式的梅亚苏

    没写完,先保存。 在本书的译者序中有一个关于叔本华的小八卦,《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由《论意欲的自由》和《论道德的基础》两篇组成。《论意欲的自由》是叔本华为挪威皇家科学院有奖征文的匿名投稿,获奖了,在叔本华成名后,叔本华拒绝了多个科学院要求接纳其为院士的请求…

     (展开)



    5






    0回应


    豬頭六

    2007-12-19 15:02:4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这个时代的不道德源于人的不自由

    这个时代的不道德源于人的不自由 是谁该为这个社会的不道德负责呢?谁又能负的起这个责呢? 如果要一个人有“道德”,一个基本前提是:他作为道德主体,其意志是自由的,他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和权利。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沦丧源…

     (展开)



    11




    6


    8回应


    偏爱

    2016-09-24 11:03:1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版

    人行为的三种推动力:利己心,恶毒心,同情心

    所有现实外在世界之物所涉及的变化都服从因果律,人当然也不会例外。 —————— 叔本华说“人的行为只有三种推动力:愿望自己快乐的利己心;愿望别人痛苦的恶毒心;愿望别人快乐的同情心。在不同人身上只是比例不同。” 想到的刚看的釜山行。从头坏到尾的大反派大概是利己心…

     (展开)



    3






    0回应


    老棉

    2022-03-11 06:41:0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尝试用今天的科学认识反驳叔本华

    一,简评 总得来说比较好读,行文比较流畅,体现了叔本华一贯的毒舌。比起《四重根》读起来要顺畅很多。 但是我觉得称得上经典的确实只有《论意欲的自由》:逻辑严谨,前人的思想也梳理的很好。《论道德》就差强人意了,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节选的问题,亦或不适合中国的环境,总…

     (展开)



    2






    0回应


    寻路

    2019-01-20 09:39:5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意欲非自由

    只一窥叔本华的哲学,我的精神之海就已经波涛汹涌。《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的第一章对意欲是不自由的论述让我心服口服,但是叔本华所描述的非自由也未尝不是好事。虽然读了这一章后我对意志是否自由的观念有了新看法,我对过好自己的生活的态度反而更加坚定。 在第一章中”论意…

     (展开)



    2






    0回应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9.3分 660人读过

      展开有售 (1)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9.0分 666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8.9分 312人读过

                展开有售 (3)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Cherie
                Cherie
                8月22日 想读

                théNOIR
                théNOIR
                8月18日 读过

                yjxhzz
                yjxhzz
                8月10日 读过

                西罗亚光明
                西罗亚光明
                8月1日 在读

                > 35人在读

                > 114人读过

                > 342人想读

                0 && asides.length > 0 && articles[0].offsetHeight >= asides[0].offsetHeight)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middle_right’);
                }
                })(this);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0)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bottom_super_banner’);
                }
                })(this);
                ]]>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

                <![CDATA[
                var setMethodWithNs = function(namespace) {
                var ns = namespace ? namespace + '.' : ''
                , fn = function(string) {
                if(!ns) {return string}
                return ns + string
                }
                return fn
                }

                var gaWithNamespace = function(fn, namespace) {
                var method = setMethodWithNs(namespace)
                fn.call(this, method)
                }

                var _gaq = _gaq || []
                , accounts = [
                { id: 'UA-7019765-1', namespace: 'douban' }
                , { id: 'UA-7019765-16', namespace: '' }
                ]
                , gaInit = function(account) {
                gaWithNamespace(function(method) {
                gaInitFn.call(this, method, account)
                }, account.namespace)
                }
                , gaInitFn = function(method, account) {
                _gaq.push([method('_setAccount'), account.i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google',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baidu', 'w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so', 'w'])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youdao',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360.cn',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gou', 'query'])
                if (account.namespace) {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douban'])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网'])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www.douban.com'])
                }

                if (account.namespace === 'douban') {
                _gaq.push([method('_setDomainName'), '.douban.com'])
                }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1, 'responsive_view_mode', 'desktop', 3])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2, 'login_status', '0', 2]);

                _gaq.push([method('_trackPageview')])
                }

                for(var i = 0, l = accounts.length; i 0 && o.t_done < 30) {
                _gaq.push(['t1._trackEvent', 'Performance', 'done', '/subject/-/', o.t_done]);
                }
                });
                var _now = new Date();
                if (typeof(_head_start)==typeof(_now)) {
                var t_head = _now-_head_start;
                var t_body = _now-_body_start;
                if (t_head 0){
                var _slow = t_head > 10*1000 ? ‘slow ‘ : ”;
                _gaq.push([‘t1._trackEvent’, ‘Performance’, _slow + ‘head’, ‘/subject/-/’, _now-_head_start]);
                _gaq.push([‘t1._trackEvent’, ‘Performance’, _slow + ‘body’, ‘/subject/-/’, _now-_body_start]);
                BOOMR.plugins.RT.setTimer(‘t_head’, t_head).setTimer(‘t_body’, t_body);
                }
                }
                ]]>

                作者简介: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