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CDATA[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徐复观全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作者:
徐复观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副标题: 徐复观全集
出版年: 2014-5
页数: 422
丛书: 徐复观全集
ISBN: 9787510825576
豆瓣评分
9.2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徐复观全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的创作者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港台新儒家领军人物之一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
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港台新儒家领军人物之一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另专任《华侨日报》主笔。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目录
· · · · · ·
序
第一章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
第二章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
一、概述
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
三、敬的观念之出现
· · · · · ·
(更多)
序
第一章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
第二章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
一、概述
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
三、敬的观念之出现
四、原始宗教的转化
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
第三章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之出现及宗教之人文化——春秋时代(纪前七二二至纪前四八〇年)
一、周室厉幽时代宗教权威之坠落及其原因
二、礼与彝的问题
三、春秋时代是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
四、宗教的人文化
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论的进展
第四章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
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地位
二、《论语》中两个性字的问题
三、孔子对传统宗教的态度及性与天道的融合
四、仁是融合性与天道的真实内容
第五章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
一、《中庸》文献的构成及其时代
二、第二十章的问题
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与结构
四、释中庸
五、命与性
六、性与道
七、道与教
八、释慎独
九、释中和
十、程伊川与中和思想的曲折
十一、朱元晦与中和思想的曲折
十二、下篇成篇的时代问题
十三、上下篇的关连
十四、诚与仁
十五、诚的展开
十六、诚与明
第六章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
一、性善说是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
二、性善之性的内容的限定
三、心善是性善的根据
四、恶的来源问题
五、由心之存养扩充的工夫以尽心知性知天
六、由心善到践形
七、与告子争论之一——性善及性无善恶
八、与告子争论之二——义内义外问题
第七章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
一、孑L门性命思想发展中之三派
二、《易》与《易传》
三、《乾·彖传》及《系辞》中的性命思想
四、《说卦》的性命思想
五、《易传》对《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转换
六、《易传》性命思想中的问题
第八章从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
一、荀子思想的经验的性格
二、天人分途
三、荀子所说的性的内容及性恶论的根据
四、由恶向善的通路——心知
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师法的重要性
六、荀子性恶论中的问题
第九章先秦儒家思想的综合——大学之道
一、概述
二、从古代学制看《大学》的成篇时代
三、从《大学》的思想内容看它的直接来源
四、原义试探
五、朱元晦的《大学新本》问题
六、王阳明对朱元晦的争论
第十章历史的另一传承——墨子的兼爱与天志
第十一章文化新理念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
一、老子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道的创生过程——宇宙论
三、人向道德的回归——人生论
四、道德的政治论
第十二章老子思想的发展与落实——庄子的“心”
一、与《庄子》有关的问题
二、《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一——道,天,德
三、《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二——情,性,命
四、《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三——形,心,精神
五、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
六、思想的自由问题
七、死生的自由问题
八、政治的自由问题
第十三章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
一、道家的正宗与支派
二、杨朱及《列子》中的《杨朱》篇
三、由田骈、慎到的道与法的结合到韩非
四、《吕氏春秋》的本生贵生
五、宋锛、尹文与《管子》中的道家思想
第十四章结论——精神文化在开创时期的诸特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思想史的立场来解释性字,只能由它的上下文来加以决定;只能从一个人的思想,从一部书的内容,用归纳的方法来加以决定。用归纳方法决定了内容以后,再由内容的涵盖性,以探索其思想的内在关连。由内容与内容的比较,以探索各思想相互间的同异。归纳的材料愈多,归纳得愈精密,我们所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愈大。 (查看原文)
李慢慢
5赞
2020-05-02 21:42:37—— 引自章节:第一章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
-
中国的人性论,发生于人文精神进一步的反省。所以人文精神之出现,为人性论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 (查看原文)
李慢慢
5赞
2020-05-02 21:42:37—— 引自章节:第二章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 · · · · ·
徐复观全集(共21册),
这套丛书还有
《学术与政治之间续编(全三册)》《学术与政治之间》《论艺术》《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论智识分子》
等
。
喜欢读”徐复观全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
9.7
-
-
黄宗羲心学的定位
7.7
-
-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
8.0
-
-
心體與性體(一)
9.5
-
-
中国艺术精神•石涛之一研究
9.5
-
-
朱子思想再读
8.3
-
-
周代的信仰
8.7
-
-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7.3
-
-
孔子 · 孟子 · 荀子
7.9
短评
· · · · · ·
(
全部 72 条
)
-
0
有用
木南
2022-02-28 14:13:07
补标
-
0
有用
Lethe
2019-05-24 21:21:14
必读书目。
-
1
有用
Reze1q84
2022-09-21 19:50:22
江苏
大家都好爱徐复观,大概只被十力老师骂过吧(大雾)
极好极好的先秦哲学史 -
0
有用
爛貓
2022-05-21 14:24:03
徐复观不能体贴中国文化精神。
-
4
有用
沧海一粟
2019-05-09 12:13:45
徐复观先生的洞见,很有启发意义。谈得很实在,有理有据,虽然部分不认同,但是很欣赏他能有所创见。他是理解先秦的,而且理解得很好。或许,这才是中哲,中国思想史研究应有的样子!
我要写书评
徐复观全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暂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徐复观把中国的哲学逻辑的建立起来,这句话讲的非常有道理。 初看本书的时候,被书里面大量的历史考证和旁征博引引所折服,也因为没有准备而被那些严密的逻辑和推理牵着鼻子走,往往读的时候觉得都里面的字里行间分析的很清楚,自己也了解了,但一合上书又常常忘了所以然。故常…
(展开)

课程读书笔记
这门课就这么结束了,颜老师讲的庄子真的很迷人啊,没午休的我想睡觉都越听越有精神,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了。 (想到高中语文课老师只会让背《逍遥游》,真的应该引导学生审美,还有思辨。高中语文课把我们坑惨了。) 序言 一、人性论史以命(道)、性(德)、心…
(展开)

理解古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用今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人,这是一般人的思维。于丹、易中天老师是代表。各位试把两位老师文章中的古人东西拿走,单看看余下的东西可知。学者最可贵的东西是什么?原创力!!! 用古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人,易理解难突破,这是学术男女们纠结的问题,他们陷入进去,被…
(展开)

作为《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补充的公孙龙子讲疏
标题注:《公孙龙子讲疏》是徐复观作为《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的补充材料于1966年由学生书局出版发行的单行本。现收录于《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 在徐复观《公孙龙子讲疏》的基础上,结合老子有无相生的宇宙创生论,重新理解了一遍公孙龙的《指物论》。相对于知行合一的中国…
(展开)

20191204
基于“人性”一概念,梳理了先秦时期重要思想家的脉络。从殷,到周,呈现出天由人格神变化为自然运行法则的祛魅化,再由此分为两支,一支为孔子、孟子、中庸、大学的由天收归于人(尤其是“仁”),再以人为标准重新上溯于天,这一祛魅而人文化的过程在荀子这一非典型(?)儒…
(展开)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二章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二章,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 文化始于宗教,殷人尚未脱离原始宗教【14】周人则注入了自觉的精神,启发中国道德的人文精神的建立。徐复观认为,周的文化最初知识殷帝国文化的一支,灭殷以后文化制度上的成就是继承殷文化之流而向前发展的结果。【16】强调殷的帝国性质,周…
(展开)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据说是太监本? | 来自尼 这 | 2018-08-28 20:13:43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9.0分 193人读过
-
8.8分 105人读过
-
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我的书架之哲学、思想类书籍
(巴洛克) - to read
(真天真) - 2016
(疯清扬) - 現代百家
(子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何波
8月21日 想读
陌上尘
8月20日 想读
诚明
8月18日 读过
沛
8月17日 想读
> 65人在读
> 245人读过
> 707人想读
0 && asides.length > 0 && articles[0].offsetHeight >= asides[0].offsetHeight)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middle_right’);
}
})(this);
]]>
二手市场
· · · · · ·
· · · · · ·
订阅关于徐复观全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0)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bottom_super_banner’);
}
})(this);
]]>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CDATA[
var setMethodWithNs = function(namespace) {
var ns = namespace ? namespace + '.' : ''
, fn = function(string) {
if(!ns) {return string}
return ns + string
}
return fn
}
var gaWithNamespace = function(fn, namespace) {
var method = setMethodWithNs(namespace)
fn.call(this, method)
}
var _gaq = _gaq || []
, accounts = [
{ id: 'UA-7019765-1', namespace: 'douban' }
, { id: 'UA-7019765-16', namespace: '' }
]
, gaInit = function(account) {
gaWithNamespace(function(method) {
gaInitFn.call(this, method, account)
}, account.namespace)
}
, gaInitFn = function(method, account) {
_gaq.push([method('_setAccount'), account.i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google',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baidu', 'w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so', 'w'])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youdao',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360.cn',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gou', 'query'])
if (account.namespace) {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douban'])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网'])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www.douban.com'])
}
if (account.namespace === 'douban') {
_gaq.push([method('_setDomainName'), '.douban.com'])
}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1, 'responsive_view_mode', 'desktop', 3])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2, 'login_status', '0', 2]);
_gaq.push([method('_trackPageview')])
}
for(var i = 0, l = accounts.length; i
作者简介:
序
第一章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
第二章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
一、概述
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
三、敬的观念之出现
四、原始宗教的转化
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
第三章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之出现及宗教之人文化——春秋时代(纪前七二二至纪前四八〇年)
一、周室厉幽时代宗教权威之坠落及其原因
二、礼与彝的问题
三、春秋时代是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
四、宗教的人文化
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论的进展
第四章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
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地位
二、《论语》中两个性字的问题
三、孔子对传统宗教的态度及性与天道的融合
四、仁是融合性与天道的真实内容
第五章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
一、《中庸》文献的构成及其时代
二、第二十章的问题
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与结构
四、释中庸
五、命与性
六、性与道
七、道与教
八、释慎独
九、释中和
十、程伊川与中和思想的曲折
十一、朱元晦与中和思想的曲折
十二、下篇成篇的时代问题
十三、上下篇的关连
十四、诚与仁
十五、诚的展开
十六、诚与明
第六章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
一、性善说是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
二、性善之性的内容的限定
三、心善是性善的根据
四、恶的来源问题
五、由心之存养扩充的工夫以尽心知性知天
六、由心善到践形
七、与告子争论之一——性善及性无善恶
八、与告子争论之二——义内义外问题
第七章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
一、孑L门性命思想发展中之三派
二、《易》与《易传》
三、《乾·彖传》及《系辞》中的性命思想
四、《说卦》的性命思想
五、《易传》对《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转换
六、《易传》性命思想中的问题
第八章从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
一、荀子思想的经验的性格
二、天人分途
三、荀子所说的性的内容及性恶论的根据
四、由恶向善的通路——心知
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师法的重要性
六、荀子性恶论中的问题
第九章先秦儒家思想的综合——大学之道
一、概述
二、从古代学制看《大学》的成篇时代
三、从《大学》的思想内容看它的直接来源
四、原义试探
五、朱元晦的《大学新本》问题
六、王阳明对朱元晦的争论
第十章历史的另一传承——墨子的兼爱与天志
第十一章文化新理念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
一、老子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道的创生过程——宇宙论
三、人向道德的回归——人生论
四、道德的政治论
第十二章老子思想的发展与落实——庄子的“心”
一、与《庄子》有关的问题
二、《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一——道,天,德
三、《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二——情,性,命
四、《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三——形,心,精神
五、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
六、思想的自由问题
七、死生的自由问题
八、政治的自由问题
第十三章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
一、道家的正宗与支派
二、杨朱及《列子》中的《杨朱》篇
三、由田骈、慎到的道与法的结合到韩非
四、《吕氏春秋》的本生贵生
五、宋锛、尹文与《管子》中的道家思想
第十四章结论——精神文化在开创时期的诸特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