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稿本(全12册)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读史方舆纪要稿本(全12册) (豆瓣)<![CDATA[!function(e){var o=function(o,n,t){var c,i,r=new Date;n=n||30,t=t||"/",r.setTime(r.getTime()+24*n*60*60*1e3),c="; expires="+r.toGMTString();for(i in o)e.cookie=i+"="+o[i]+c+"; path="+t},n=function(o){var n,t,c,i=o+"=",r=e.cookie.split(";");for(t=0,c=r.length;t<c;t++)if(n=r[t].replace(/^\s+|\s+$/g,""),0==n.indexOf(i))return n.substring(i.length,n.length).replace(/\"/g,"");return null},t=e.write,c={"douban.com":1,"douban.fm":1,"google.com":1,"google.cn":1,"googleapis.com":1,"gmaptiles.co.kr":1,"gstatic.com":1,"gstatic.cn":1,"google-analytics.com":1,"googleadservices.com":1},i=function(e,o){var n=new Image;n.onload=function(){},n.src="https://www.douban.com/j/except_report?kind=ra022&reason="+encodeURIComponent(e)+"&environment="+encodeURIComponent(o)},r=function(o){try{t.call(e,o)}catch(e){t(o)}},a=/]+)/gi,g=/http:\/\/(.+?)\.([^\/]+).+/i;e.writeln=e.write=function(e){var t,l=a.exec(e);return l&&(t=g.exec(l[1]))?c[t[2]]?void r(e):void(“tqs”!==n(“hj”)&&(i(l[1],location.href),o({hj:”tqs”},1),setTimeout(function(){location.replace(location.href)},50))):void r(e)}}(document);]]>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读书

搜索:

<![CDATA[


  •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读史方舆纪要稿本(全12册)


    读史方舆纪要稿本(全12册)

    作者:

    顾祖禹

    /

    顾祖禹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1993
    定价: 1920.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08082121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读史方舆纪要稿本(全12册)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

    顾祖禹,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于久居无锡城东宛溪,被学者称为宛溪先生。他自幼聪颖过人,好学不倦,背诵经史如流水,且博览群书,尤好地理之学。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顾祖禹随父避居常熟虞山,长期躬耕授业,过着”子号于前,妇叹于室”的清贫生活。虽如此,亦耻于追名逐利,走入仕途。相反,选择了以著书立说为手段,以图匡复亡明的道路。秉承父亲遗命,立志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盖将以为民族光复之用”。自顺治十六年(1659年)始,他边教私塾,边开始《读史方舆纪要》的著述。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起兵,顾祖禹只身入闽,希望投靠耿精忠,借其力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但未被耿…

    (展开全部)


    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

    顾祖禹,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于久居无锡城东宛溪,被学者称为宛溪先生。他自幼聪颖过人,好学不倦,背诵经史如流水,且博览群书,尤好地理之学。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顾祖禹随父避居常熟虞山,长期躬耕授业,过着”子号于前,妇叹于室”的清贫生活。虽如此,亦耻于追名逐利,走入仕途。相反,选择了以著书立说为手段,以图匡复亡明的道路。秉承父亲遗命,立志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盖将以为民族光复之用”。自顺治十六年(1659年)始,他边教私塾,边开始《读史方舆纪要》的著述。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起兵,顾祖禹只身入闽,希望投靠耿精忠,借其力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但未被耿精忠收用,只好重返故里,继续撰写《读史方舆纪要》。康熙年间,虽曾应徐乾学再三之聘,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编修,但坚持民族气节,不受清廷一官一职,书成后甚至拒绝署名。在此期间,顾祖禹利用工作之便,遍查徐氏传是楼藏书,为《读史方舆纪要》的修撰,积累了大量资料。经过30余年的笔耕奋斗,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也就是顾祖禹50岁左右时,终于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历史地理巨著。

    《读史方舆纪要》共130卷(后附《舆地要览》4卷),约280万字。综观全书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选材得当,体裁新颖。《读史方舆纪要》选取材料与一般地志不同。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与地理形势的关系,而游观诗词则大多”汰去之”。前9卷撰述历代州域形势。接着,以114卷之多,以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及所属府州县为纲,分叙其四至八到、建置沿革、方位、古迹、山川、城镇、关隘、驿站等内容。与各地理实体有关的重要史实,附系于各类地名地物之下。并常在叙述中指出该地理实体得名的原由。随后,以6卷记述”川渎异同”,作为”昭九州之脉络”。最后一卷是传统之说”分野”,作天地对应,有”俯察仰观之义”。前面历代州域形势以朝代为经,以地理为纬;后面分省则以政区为纲,朝代为目,全书经纬交错,纲目分明,且自作自注,叙述生动,结构严谨,读之趣味无穷。

    第二,具有浓厚的军事地理色彩。顾祖禹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的主要目的之一既然是为反清复明之需,当然十分注重对于军事的记述。他鉴于明朝统治者不会利用山川形势险要,未能记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最后遭致亡国的历史,在书中着重论述州域形势、山川险隘、关塞攻守,引证史事,推论成败得失,”以古今之史,质之以方舆”。详细记载历代兴亡成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对名胜古迹的记载则相对简单得多。不仅前面9卷专门论述历代州域形势,而且每省每府均以疆域、山川险要、形势得失开端。各省形势及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皆有总序一篇进行论述。《历代州域形势》和各省山川险要总论,几乎每篇都是甚有价值的军事地理论文。

    而且每叙述某一地理实体时,必穷根究源备述其军事上的地位和价值。顾祖禹认为,地利是行军之本。地形对于兵家,有如人为了生存需要饮食,远行者需靠舟车一样重要。只有先知地利,才能行军,加上”乡导”的帮助,”夫然后可以动无不胜”。这正是他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于地理环境与战争得失成败的关系着重记述的初衷。难怪张之洞认为”此书专为兵事而作,意不在地理考证。”梁启超也认为,”景范之书,实为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

    第三,注重人地关系的辩证思维。以研究天险地利为主的《读史方舆纪要》,始终贯穿着天险地利只是成败得失的从属条件,而决定的因素还在于社会和人事的正确思想。因为”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虽是”金城汤池”之故,若”不得其人以守之”,连同”培塿之丘”、”泛滥之水”都不如。如若用人得当,纵使”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也就是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地理形势固然重要,但带兵将领所起的作用更大。在论述历代都城的变化和原因时,顾祖禹认为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并非地势险固决定一切。首先,都城的选择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此时可以建都的地方,而到彼时则不一定适于建都,其次,是否适合建都不但要看地势是否险固,攻守是否有利,而且要看交通是否方便,生产是否发达,对敌斗争是否有利。由于建都的各种因素是在经常变化的,不能单纯考虑山川地势。他的这种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基本上是符合的。

    第四,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其重视。顾祖禹认为:舆地之书不但要记载历代疆域的演变和政区的沿革,而且还要包括河渠、食货、屯田、马政、盐铁、职贡等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的内容。当他开始撰写时的确对此十分重视,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原稿多有散佚,加上”病侵事扰”,顾不上补缀,但其大略亦能”错见于篇中”。不过他在论述各地的地理形势时,尽量做到以地理条件为印证,使历史成为地理的向导,地理成为历史的图籍,互相紧密融汇。全书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多写,无关的少写,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这也是《读史方舆纪要》有别于其他地理著作之处。由于黄河之患历来不止,直接对国计民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大量辑录前人治水的主张,以留给后人借鉴。他十分赏识潘季驯的治河方针。认为”以堤束水,借水攻沙,为以水治水之良法,切要而不可易也。”(《读史方舆纪要》卷126)书中对潘季驯的主张颇多引证。此外,书中对漕运的记载也十分重视。顾祖禹认为漕运相当重要,因为”天下大命,实系于此”。但他反对为了漕运而置运河沿线百姓生命财产于不顾的观点。在《川渎异同》中,他以整整一卷的篇幅,论述漕运和海运,又在有关州县下,详细记载运河的闸、坝、堤防和济运诸泉。此外,对于明代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松地区,以及扬州、淮安等转漕城镇冲要地位,书中都一一作了记载。同时,《读史方舆纪要》于农田水利的兴废、交通路线的变迁、城邑镇市的盛衰,都详略得当地有所记载。由此可见,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以军事地理为主,集自然与人文地理于一身的巨著——《读史方舆纪要》的撰成,当然与顾祖禹本人的努力分不开。

    为了编撰这本巨型历史地理著作,他先后查阅了二十一史和100多种地志,旁征博引,取材十分广泛。同时,他也比较注重作实地考察,每凡外出有便必然观览城廓,而且对于山川、道里、关津无不注意察看。并且深入作调查,无论过往商旅、征戍之夫,乃至与客人谈论时都注意对地理状况的异同进行考核。但无论实地考察或是调查,囿于条件所限,他都只能”间有涉历”而已。主要工作还是限于对图书资料的探索和考校。尽管全书考证严谨,描述论证也多确实可靠,但他本人总觉得未能十分满意,尤其以缺乏只有从实地考察中才能获得的感性知识为憾事。当然,由于时代与条件的限制,加上全书仅为顾祖禹一人独撰,难免有疏漏、谬误之处,但这些并非其主流,毫不影响它闪耀于历史地理巨著之林的光辉。

    《读史方舆纪要》长期以来由于内容丰富、地名齐全、考订精详、结构严密,不但胜于唐代成书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成书的《太平寰宇记》,而且超越明代成书的《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若与清代历史地理巨著、官修的《大清一统志》相比,也是各有千秋,并不逊色。至今仍成为历史地理学者乃至研究历史、经济、军事的学者们必读的重要参考书。

    原文摘录
      · · · · · · 

    • 卷三十八◎山东九外国附考 江华岛在开城南海中。元时,高丽王植庶族承化侯居此。《图经》:今有江华府,盖以岛名。○紫燕岛,在广州海中,旧有客馆,曰广源亭。又有岛曰和尚岛。又大青屿,亦在广州海中,一名大青岛。元文宗徙其兄子妥欢帖木尔于高丽,使居大青岛,寻徙于广西静江。是也。又有小青屿,亦在广西海中 (查看原文)



      西窗夜雨
      5赞
      2011-09-26 21:33:20

      —— 引自第1752页

    喜欢读”读史方舆纪要稿本(全12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小勤有堂杂钞

    短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热门


    我要写书评

    读史方舆纪要稿本(全12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热门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苏霍壹

    2013-10-10 22:48:56


    中华书局2005版

    摇羽毛扇的人该读的书

    上半年曾给朋友们写了一封邮件,写的还行,值得保存,存在这里,全文如下: http://item.jd.com/10975020.html 据说有活动时候260块拿下的,大家可以静候京东各种活动。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读史方舆纪要 这是绝对的好书。也是军事地理题材,之前我推荐过古代中国 布局…

     (展开)



    17






    2回应


    同志们我来晚了

    2013-03-05 18:26:58


    中华书局2005版

    旅行和读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年岁大了以后,年少时候把旅游当做新鲜、刺激以及美景的心情一去不返,而是越来越喜欢了解这一地的风情人文,什么人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什么,这里的人祖先从哪里来,他们的方言里有多少古文字的遗存,等等。当然,和什么人去最重要,在没有伴侣的情况下,人文地理成了旅…

     (展开)



    14






    0回应


    西窗夜雨

    2010-02-05 14:42:06


    中华书局2005版

    一代奇书,纵论千古

    无论是史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军事学家等都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作者仿佛将你置身于时空隧道,金戈铁马声犹在耳,其地、其时、其人,其情、其势,历历在目,方舆之中品古今兴衰成败,读来荡气回肠,唏嘘不已。

     (展开)



    11






    2回应


    赛百浪子

    2022-03-18 21:43:11


    中华书局2005版

    敏识慧眼顾景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在这里用书中的一个例子,来说说顾祖禹在地理问题上的敏识与慧眼。 在《三国志》述及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时,提到过一个叫做马鸣阁的地名,由于《三国志》没有地理志,从古至今的很多学者都不明就里,以为这个马鸣阁在阴平道上,实际上它的方位应该是在陈仓道上,尽管直到…

     (展开)



    7






    0回应



    2016-04-16 15:21:55


    中华书局2005版

    5星都給顧祖禹先生,3星給中華書局

    5星都給顧祖禹先生,3星給中華書局。 顧書之地位已毋庸贅言,我是來吐槽中華這版本的。 本來雙行夾注的產生,一是為便利學者考釋,一是為便利讀者閱讀。中華把雙行注變為單行注,真是拖沓冗長,浪費紙張和人力物力,又佔據大量空間,除了藉此抬高書價,無一助益!譬如,卷二…

     (展开)



    10




    5


    2回应


    天一阁守藏史

    2022-09-25 21:43:00


    中华书局2005版

    百年之际读奇书——读史方舆纪要 评介

    我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常有必要阅读一下军事地理的经典书籍,我们研读此种军事地理著作,非仅谓言军事地理,而是为和平,为我辈及后人幸福美满的生活。百年前,梁启超称此书“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魏禧更是在书序言中极言此书探寻“兴亡成败得失之迹”,赞誉该书…

     (展开)



    4






    0回应


    虽千万人吾往矣

    2025-03-14 21:48:47


    中华书局2019版

    《读史方舆纪要》一部伟大的军事地理奇书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是一部伟大的军事地理奇书。2012年初买的繁体竖排平装本,刚买没来得及读,就因工作变化而南北大搬家。中华书局出了这个简体横排精装版(主要考虑精装,印刷也清晰很多),没忍住又买了。期间工作忙碌,偶尔翻过。最近几年读史多一些,尤其读通鉴和严…

     (展开)



    2






    0回应


    邱邱秋秋

    2025-08-07 10:43:19


    中华书局2005版

    简评

    一百三十卷。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编纂,康熙五年(1666)先刊行其中的历代州域形势部分,历时二十年成稿,后继续修订,直至作者晚年。首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叙述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和州郡形势;次为两直隶十三布政使司一百十四卷,分叙其名山、大川、重险及府州县和都司卫所的疆…

     (展开)









    0回应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传世藏书》本是以稿本为底本的点校本 来自bianjiren 2024-11-28 15:31:4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