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豆瓣)<![CDATA[!function(e){var o=function(o,n,t){var c,i,r=new Date;n=n||30,t=t||"/",r.setTime(r.getTime()+24*n*60*60*1e3),c="; expires="+r.toGMTString();for(i in o)e.cookie=i+"="+o[i]+c+"; path="+t},n=function(o){var n,t,c,i=o+"=",r=e.cookie.split(";");for(t=0,c=r.length;t<c;t++)if(n=r[t].replace(/^\s+|\s+$/g,""),0==n.indexOf(i))return n.substring(i.length,n.length).replace(/\"/g,"");return null},t=e.write,c={"douban.com":1,"douban.fm":1,"google.com":1,"google.cn":1,"googleapis.com":1,"gmaptiles.co.kr":1,"gstatic.com":1,"gstatic.cn":1,"google-analytics.com":1,"googleadservices.com":1},i=function(e,o){var n=new Image;n.onload=function(){},n.src="https://www.douban.com/j/except_report?kind=ra022&reason="+encodeURIComponent(e)+"&environment="+encodeURIComponent(o)},r=function(o){try{t.call(e,o)}catch(e){t(o)}},a=/]+)/gi,g=/http:\/\/(.+?)\.([^\/]+).+/i;e.writeln=e.write=function(e){var t,l=a.exec(e);return l&&(t=g.exec(l[1]))?c[t[2]]?void r(e):void(“tqs”!==n(“hj”)&&(i(l[1],location.href),o({hj:”tqs”},1),setTimeout(function(){location.replace(location.href)},50))):void r(e)}}(document);]]>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读书

搜索:

<![CDATA[


  •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作者:

    (美)亨廷顿(S.P.Huntington)著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译者:

    李盛平


    出版年: 1988
    定价: 5.20
    丛书: 二十世纪文库
    ISBN: 9787800532184

    豆瓣评分

    9.3


    235人评价


    5星

    70.6%


    4星

    25.1%


    3星

    3.8%


    2星

    0.4%


    1星

    0.0%





    评价: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哈佛大学艾伯特·J.韦瑟黑德三世(Albert J Weatherhead Ⅲ)教授,哈佛大学政府系讲座教授及约翰·M·奥林战略研究所(John M. Olin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所长。曾在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为当时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的左右手。政治上,他以保守出名。学术上,他以当代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自诩,一向以提出极具争议的观点或理论闻名于学术界。他的十来种学术著作大多探讨当代重大政治、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理论问题,在学术上颇多建树。

    主要著作:

    ●《士兵与国家》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展开全部)


    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哈佛大学艾伯特·J.韦瑟黑德三世(Albert J Weatherhead Ⅲ)教授,哈佛大学政府系讲座教授及约翰·M·奥林战略研究所(John M. Olin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所长。曾在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为当时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的左右手。政治上,他以保守出名。学术上,他以当代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自诩,一向以提出极具争议的观点或理论闻名于学术界。他的十来种学术著作大多探讨当代重大政治、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理论问题,在学术上颇多建树。

    主要著作:

    ●《士兵与国家》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1957);

    ●The Common Defense: Strategic Programs in National Politics (1961);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1968);

    ●《美国政治:不和谐的希望》American Politics: The Promise of Disharmony (1981);

    ●《第三波―二十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1991);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1996);

    ●《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2004).

    译者简介

    王冠华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982获山东大学历史系学士学位、1985年获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1987年赴美.并于1994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东亚史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副教授,上海大学和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主要著作有《寻求正义:1905—1906年中国民众抵制美货运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丛书2001年英文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文版),此外还在《历史研究》、《二十一世纪》、ChineseHistorian、JournalofAmericanEastAsianRelations等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正在写作SeriousGames:Sports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刘为1955年生。19781988年先后就读于杭州大学、南京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1989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后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92年在爱丁堡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任该校苏格兰中心研究员;19962000年任中国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主持人.现任美国长岛大学环球学院中国中心主任、意大利都灵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兼)。主要研究成果有:《贵族与政党英国18世纪晚期的政党政治》(1997年,论文)、《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1999年,参与写作)、《国际关系史》(2004年,主编)、OneState,FiveSystemsDevolutionintheUK(2001)、EnvironmentalArgumentandCulturalDifferenc(2008年,参与写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托洛茨基说“阶级决定而不是党决定”时,他是错误的。列宁和毛泽东都正确地强调过,具备一个独立于各社会势力并操纵这些势力去达到自己目标的政治组织才是最重要的。党确实必须去吸引民众当中的所有集团。 (查看原文)



      如林
      1 回复
      12赞
      2017-07-22 17:36:05

      —— 引自第276页
    • 城市知识分子与政府的对抗,在几乎所有类型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都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学生通常是最积极而重要的中产阶级政治势力。在传统政治制度下,首都的最高学府通常是敌意和反政权密谋的中心。

      这种由城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学生所构成的反对派格局表明,它是不会被改革所平息的,改革反而会使它恶化。这种形式的反对派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出于任何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出于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个人的疏离和负罪感,以及出于一种急需的稳定认同感。城市中产阶级要求民族尊严,要求一种进步感和全民族的总目标,要求通过参与社会的全面改造得到自我实现的机会。这些都是乌托邦式的目标,从来没有一个政府能真正满足这些要求。故此,改革很难安抚这些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分子。在大多数场合,他们的确都强烈的反对改革,将其视之为规避变革而抛出的一点小甜头。这种情况固然时常发生,但问题也还有另一面。因为,如果改革的呼声可以作为行动不彻底的借口的话,那么,革命的要求就常常是什么也不干的借口。

      学生尤其对现代世界和西方先进国家推崇备至。在他们心目中存在着两种巨大的差距,一是现代性原则——平等、公正、共同体、经济福利——和这些原则在他们的社会中实现的程度之间的差距,而是世界先进国家中实际状况和他们自己国内的具体状况之间的差距。这些学生们对自己的国家感到羞辱并与之疏离,他们热切希望重建自己的祖国,将其推向“世界的前列”。在与自己的家庭以及传统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向离异的情况下,学生们更加彻底的与抽象的现代性准则想认同。这些抽象的准则成了他们评价自己国家的绝对标准。

      迎合激进中产阶级要求的改革计划只会增强这个阶级的力量及其基金思潮,而不会减弱它的革命倾向。对于意在维护政治稳定的政府来说,对付中产阶级激进主义的最恰当的办法乃是镇压而非改革。凡是能够削弱这些激进分子的数量、力量和内聚力的措施,也会相当程度的减少革命派制的影响。而旨在给学生提… (查看原文)



      [已注销]
      7赞
      2014-05-21 21:29:16

      —— 引自第36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二十世纪文库(共80册),
    这套丛书还有

    《农业与经济发展》《教学心理学的进展》《惩罚与责任》《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世界古代神話》

    喜欢读”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人也喜欢
     · · · · · ·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8.5

    强社会与弱国家

    8.6

    第三波

    8.6

    现代政治思想

    8.5

    我们是谁

    8.2

    庆祝何炳棣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使民主运转起来

    8.8

    规则·秩序·无知

    8.6

    国家与社会革命

    8.4

    经济与社会变迁的结构化

    短评
     · · · · · ·
     (
    全部 48 条
    )

    热门


    • 0



      yudewo

      2009-11-22 16:56:33


      亨老爷出手,果然有理有节有意思


    • 0



      kramer

      2017-12-13 17:39:02


      在现代化中,谁有政治组织,谁就控制了未来。美国的政治制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神,看了分析才发现是个误会。倒是共产主义国家在集权的能力上的确为晚期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榜样。


    • 1



      小豹子

      2021-12-26 14:37:53


      思路清晰,抓住问题的关键,读后收获颇丰。对于任何国家或社会来说,维持政治统治的有效秩序都是首要目标,而统治的形式却并非要完全相同,民主或专制并非是有效统治的充分条件,而是这套组织运营方式能否将社会各力量很好的统合并运转起来。政治运作方式越灵活机动,有弹性,那他的生命力就越强大。但吊诡的是,在社会需要转型的时候,越是脆弱的,僵硬的政治社会,反而更容易人生命力弱小而被摧毁,社会顺利转型,越是弹性的政治…
      思路清晰,抓住问题的关键,读后收获颇丰。对于任何国家或社会来说,维持政治统治的有效秩序都是首要目标,而统治的形式却并非要完全相同,民主或专制并非是有效统治的充分条件,而是这套组织运营方式能否将社会各力量很好的统合并运转起来。政治运作方式越灵活机动,有弹性,那他的生命力就越强大。但吊诡的是,在社会需要转型的时候,越是脆弱的,僵硬的政治社会,反而更容易人生命力弱小而被摧毁,社会顺利转型,越是弹性的政治运作反而对社会发展造成了阻碍。对于亚非国家来说,首要的不是民主,而是进行有效统治,并给予人民一定福利,而这正是共产主义(组织运作)在不发达国家能够做到的。
      另外,最大的感受是,看了那么多民主引介在亚非国家运行的失败,不得不羡慕嫉妒恨一声,美国的建立及发展真是一个例外。

      (展开)


    • 0



      Jeremy

      2021-12-12 20:28:34


      亨廷顿在书中格外强调政治发展中的稳定问题,认为现代化带来政治不稳定(详见书中的三个公式)。具体而言,政治现代化的三个基本内容为:(1)权威的理性化、(2)结构的分化(政治职能专业化)、(3)政治参与的扩大。【页35】在一些国家中,“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提高人们的政治意识、增加了人们的政治需求、扩大了政治参与”【5】。但“权威的理性化”和“政治职能专业化”未能同步发展,即“政治制度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
      亨廷顿在书中格外强调政治发展中的稳定问题,认为现代化带来政治不稳定(详见书中的三个公式)。具体而言,政治现代化的三个基本内容为:(1)权威的理性化、(2)结构的分化(政治职能专业化)、(3)政治参与的扩大。【页35】在一些国家中,“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提高人们的政治意识、增加了人们的政治需求、扩大了政治参与”【5】。但“权威的理性化”和“政治职能专业化”未能同步发展,即“政治制度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5】。因此,政治现代化常常带来不稳定,如暴力【40】、腐败【59】、城乡差距扩大【71】和“绿色的崛起”【71】。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之所以没有引起不稳定,或许与“政治参与”和“腐败”有关。
      (展开)


    • 0



      江天暮雪

      2022-09-10 10:43:38
      广东

      丝丝入扣 鞭辟入里 ,从本质关系上讲清社会发展中政党的独特作用,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力量。


    我要写书评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0 条 )

    热门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土土土金刚

    2013-03-17 23:40:3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版

    充满智慧与洞见之作

    本书是亨廷顿著于1968年的政治学经典,当时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自二战后纷纷踏上现代化之路,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大多却陷入了军事政变、寡头政治、街头政治的无尽混乱之中。书中针对这些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所涌现的问题,提出与主流经济学家的“现代化”理论所不同…

     (展开)



    158




    3


    4回应


    暴君托克维尔

    2010-06-16 18:13:1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版

    书中部分语录摘

    1 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他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他们的政府有效程度。 4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暴乱和动荡的呢?这是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所造成的。 7 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

     (展开)



    121




    2


    15回应


    whig

    2012-06-22 22:01:3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版

    辉格:悼念塞缪尔·P·亨廷顿(2008-12-28)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503.html 刚刚看到新闻,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于24日在麻省Martha’s Vineyard去世,享年81岁。 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1968)是我的政治学启蒙著作,在我…

     (展开)



    115




    8


    18回应


    Bianca

    2011-03-13 19:29:1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版

    从这本书联想到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特别大,是我极力推荐的一本书。最近一段时间,总在思考中国的改革到底该往何处,民主自由到底能不能在中国实现,而我到底该不该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老师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总是能比一般的人看的更远一些,可是当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

     (展开)



    71




    4


    11回应


    揚靈

    2020-04-24 15:59:1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版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塞缪尔·亨廷顿是美国保守派政治学家,被誉为“过去五十年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学家之一”。[1]他曾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任职于卡特政府。他的“文明冲突论”等观点颇具预见性,但在学界内外均颇受争议。[2]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是他的学生。 二、内容概要 本节内容…

     (展开)



    43






    4回应


    江绪林

    2014-07-07 14:45:1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版

    Huntington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小摘要

    【亨廷顿这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其实应该算是一个论文集,不仅仅事实上很多篇章先行发表过,而且欠缺独著那种系统性,譬如占据极大篇幅、极重要的“普力夺(Praetorian,以军人干政为典型的社会势力干政的社会)”一词居然没有处女秀解释。依据福山所言,亨氏这部著作“为…

     (展开)



    42




    1


    4回应


    Captain Hopper

    2016-04-02 22:58:0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版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圣经”——亨廷顿《秩序》笔记

    一、亨廷顿与《秩序》 塞缪尔·P·亨廷顿于2008年去世,世人尤其是政界学术界无不对这位美国政治大师的离世扼腕长叹。我想每一位政治学背景的同仁都不会不看过亨廷顿的著作,也不会没有一位看过其书的人不会不受到其预见性的思想体系、强悍的理论素养、渊博的学识背景从而产生…

     (展开)



    38






    1回应


    Uaral

    2013-03-27 09:55:23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版

    亨廷顿的写作意图

    此书为亨廷顿奠定其学术地位的作品。回顾学科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发展政治学这一学科由20世纪50年代的区域研究和行为革命两股潮流汇聚而成并在独特的时代背景下迅速繁荣,研究有着较强的目的论和对于现代化的乐观情绪,而于1968年出版的本书对此迎头一击。 本书最具创见之处…

     (展开)



    38




    4


    4回应


    从此心安

    2012-05-09 15:33:1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版

    无关任何道德天理,以纯粹的理性来探讨如何稳固政治体系。

    这本书看到一小半的时候,就觉得很震惊,原因是从小在校接受到的政治学,或者在网络等大众传媒中接收到的政治学,多少会有类似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代表人民利益才能顺势而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道义成分,而政治动荡中,学生和农民往往又被给予了比较正面的…

     (展开)



    28




    8


    4回应


    aBao

    2008-04-14 21:23:26

    zt中心观点

    亨廷顿在1968年出版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详细阐释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该书的一个中心观点是,美国的历史经验并不适合用来理解目前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美国的经验在于如何限制政府权威,而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的问题在于如何建立起政府权威。…

     (展开)



    19






    2回应


    >

    更多书评
    100篇

    论坛
     · · · · · ·

    出新版本了 来自qinghexiuchu 2009-05-11 17:45:2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