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CDATA[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孤独
作者:
[英] 安东尼·斯托尔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回归自我
原作名: Solitude : A Return to the Self
译者:
张嘤嘤
出版年: 1997-08
页数: 259
定价: 18.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4036615
豆瓣评分
9.1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孤独的创作者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安东尼·斯托尔(Anthony Storr),英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作家;牛津大学研究员;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和皇家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
斯托尔的研究领域涉及从性欲错乱症到人类的侵略性、从人类对于孤独的需求到创造的冲动等诸多方面。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同时深受荣格影响,但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坚决拒绝职业中的教条主义,对已有的精神疾病划分极不赞同。他专注于分析人类的负面情绪,以富有创造力的理念治疗相关疾病。
斯托尔的著作有:《荣格》(Jung)、《弗洛伊德》(Freud)、《丘吉尔的黑狗》(Churchill’s Black Dog)、《人格的完整性》(The Integrity of the Personality)、《人类的破坏性》(Human Destructiveness)、《创作的原动力》(The Dynami…
安东尼·斯托尔(Anthony Storr),英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作家;牛津大学研究员;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和皇家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
斯托尔的研究领域涉及从性欲错乱症到人类的侵略性、从人类对于孤独的需求到创造的冲动等诸多方面。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同时深受荣格影响,但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坚决拒绝职业中的教条主义,对已有的精神疾病划分极不赞同。他专注于分析人类的负面情绪,以富有创造力的理念治疗相关疾病。
斯托尔的著作有:《荣格》(Jung)、《弗洛伊德》(Freud)、《丘吉尔的黑狗》(Churchill’s Black Dog)、《人格的完整性》(The Integrity of the Personality)、《人类的破坏性》(Human Destructiveness)、《创作的原动力》(The Dynamics of Creation)、《音乐与心灵》(Music and Mind)、《精神治疗的艺术》(The art of psychotherapy)以及《泥足》(Feet of Clay)。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个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和过分顺从的常见的亲子互动模式。即使是一个没有被拒绝唾弃、没有被以任何方式恶意对待过的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仍会觉得父母对她的爱是有条件的。这类儿童相信,父母对他的持续的爱以及他得到的安全感并不取决于他真实的自我,而是取决于父母对他的要求。造成孩子这种想法的父母通常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幸福,但为孩子制定的“良好”行为的标准却高得不合情理,以致让孩子认为自己的本能冲动和自发反应都是错的。当这种现象变得极其严重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完全认同父母的虚假自我,而真实的自我却被彻底地压抑了。在不那么严重的情形下,孩子会在人前表现出虚假的自我,而真实的自我在独处时才会出现。这也是有的人特别需要独处的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确定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持续不断的,就会培养出一种内在的自我价值感,但是,那些表现出顺从行为的小孩显然产生不了这种自我价值感。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这种重要的感觉——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独立个体。无论这种信心的养成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父母给孩子的爱的质量确实起着助长或妨碍的作用。
如果孩子们觉得必须顺从地部分否定或抑制自己的真性情,那么,为了维护自尊,他们势必会一直依赖外在的事物。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会觉得,如果想保留任何自我价值感,就必须获得成功、成为优秀的人,或者得到每个人的认可。这必然会使他在面对人人都会遇到的人生逆境时变得特别脆弱,这些逆境包括考试时遭遇失败、求职时竞争不过别人、被爱人抛弃、求爱被拒、经历丧亲之痛或遭受其他任何形式的损失。这些不愉快的事件会使我们所有人处于短暂的满心怨恨或情绪低落之中,有时候甚至是既怨恨又低落,但对那些几乎没有内在自尊的人而言,这些挫折可能就是将他们一脚踢入严重抑郁深渊的毁灭性打击。
那些在遭遇否定、失败或损失时就严重抑郁到表现出明显“病态”的人,似乎缺乏任何可以在他们… (查看原文)
沐小景
4赞
2019-05-20 13:40:19—— 引自第150页
-
在为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 Edward Elgar)撰写的传记中杰罗尔德・诺斯罗普・穆尔( Jerrold Northrop Moo)这样写道:
这位艺术家我们一样,为内心各种矛盾的欲望所折磨。但是,与我们不同的是,他把每一种欲望都变成了服务于自己艺术的一个元素。然后,他又试图把所有元素综合起来形成种风格。
这个综过程取得成功标志就是一种一人人都明了的风格出现了
按照这种观点,风格就是把人格各部分均衡地黏合在一起的水泥,是促进整合的关键元素。正如科胡特所言,这种关键元素正是精神分析师们想通过共情与理解帮助患者获得的东西不过,有天赋的人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 (查看原文)
三茶
2赞
2021-06-13 15:02:04—— 引自章节:第十章 追求一致性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孤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孤独”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靈性成長
9.5
-
-
自然沉思录
9.1
-
-
靈魂之愛
9.3
-
-
零極限
8.5
-
-
最好的教育是爱
8.9
-
-
论幸福
9.5
-
-
走向靜默 如你本來
9.5
-
-
活出人生的意义
8.7
短评
· · · · · ·
(
全部 78 条
)
-
8
有用
LibraByte
2016-01-25 21:07:54
当真很学术,一直都在论证并非只有亲密关系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归属感、工作和独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可读性不强…
-
0
有用
SJ
2012-04-06 15:43:19
许多尚不能理解。
-
1
有用
单单
2024-12-10 22:11:41
中国香港
虽然享受孤独但也不想贩卖孤独。事实证明人的诉求是被看到,再深层是确认价值感,亲密关系是普通达到该目的的捷径,但不是唯一路径。
-
2
有用
极简主义
2010-08-26 23:13:49
孤独的价值
-
0
有用
春夏秋
2011-10-14 01:43:26
盛赞孤独。。。为不合群,不抱团的童鞋找开脱的理由。我认同孤独跟自杀一样,是种先天的气质,因此赞同的说法就是聊以自慰吧。“最不好的孤独,就是缺乏真诚的友谊”,喜欢这一句。
我要写书评
孤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1 条 )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如果你未曾真的孤独过,恐怕这样的人生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为什么我们会孤独? 人对于孤独的害怕,远远大过于对贫穷的害怕,因为孤独似乎是离死亡最近的一站。 然而实际上,我们对孤独的理解可能还太过于浅薄,如同我们对死亡的理解一样。 驱使我去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在于,我时不时会思考,为什么我独处的时候会比跟人相处的时候更加感到…
(展开)

张海音:自恋的境界
心理治疗师,特别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师,经常喜欢叨叨亲密关系,开口闭口强调亲密关系对人有多重要,什么亲子关系问题、婚姻问题、自恋、边缘、反社会等,都是亲密关系出了问题。废话!这是说了白说、不说白不说、永远是正确的废话。有时候给人感觉是不是太纠缠亲密关系…
(展开)

流放与回归
文/栗一白 我们必须保留一处小小的避世之所,它完全属于自己,丝毫不受打扰。在这里,可以找到真正的自由,远离尘嚣,回归孤独。 ——蒙田 好吧,我以书中所援引的蒙田之语来开篇,因为犀利的迷人哲思和温婉动人的诗性叙述,穿插在深入的心理个案分析里,也是本书吸引我目光…
(展开)

周国平:孤独的价值
01 我很有兴味地读完了英国医生安东尼•斯托尔所著的《孤独》一书。在我的概念中,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为哲学家、诗人所乐于探究或描述。我曾担心,一个医生研究孤独,会不会…
(展开)

从《孤独:回归自我》谈孤独的价值
从上次介绍的电影《她》中,我们看到是人类害怕孤独,渴望亲密的一面。为了避免那种痛彻的孤独,人类甚至愿意和AI发展一段亲密关系。 这次想讲讲孤独的有价值一面,孤独和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我们这代人从童年起就开始面对的各种孤独。 先从一本书《孤独:回归自我》 ( Solitude…
(展开)

以前的同学情谊,都只会停留在以前,毕业以后大家之间的家庭、认知、经历等等不同都让彼此拉开了巨大的差距——无意义社交
从疫情社会中顿悟到了很多,其中就有:原来生活中大部分原本以为不可或缺的东西都可以丢弃,甚至丢弃了以后能生活的更好,心态更放松。 社交方面:拒绝一切无用社交,以前热衷于找以前的同学朋友聚餐玩乐,觉得多个朋友多条路嘛。后来发现以前的同学情谊,都只会停留在以前,毕…
(展开)

听《孤独:回归自我》
这本书让我想到我之前读过的一本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 内向者的福音,内向者的觉醒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孤独并不是一种病。尽管有很多精神病患者存在着社交障碍,但这并代表,不喜爱社交的人就一定是有病的人。作者斯托尔可以算是佛洛依德的门徒,但是他并不赞同弗…
(展开)

孤僻+孤独的喜剧天才
特殊行业(文艺创作,科研,学术研究等精神创造,娱乐,创业,从政,体育)的规律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当你是行业沉默的大多数的时候连嘲笑都没有 同样作为平民百姓一步步出来的柴静和周星驰在人生的龙套阶段的感受一样,柴静智慧的提问和周星驰苦笑后的回答是沉默的大多数人的真…
(展开)

孤独使人优秀
周国平是我认识的哲学家里对孤独很有见地的一位,读罢此书让我更加确定内向者孤独的意义。 正如书中所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不开他人的陪伴和情感支持。但周国平认为,亲密关系的构建并不是人类幸福快乐的唯一源泉和决定因素,书中列举了很多大人物都拥有孤僻的性格,这样使…
(展开)

独处的意义及自我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被认为是社会性动物。马克思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如果要想在世俗生活中获得成功,那么人脉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学派也格外重视亲密关系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个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质量好坏被视为他能不能健康生活乃至取得成就…
(展开)
>
更多书评
71篇
论坛
· · · · · ·
【 周国平微课】孤独是生命最好的礼物,因为灵魂只… | 来自人生无聊才读书 | 2016-06-18 14:31:56 | |
无删节全译本新版图书在此 | 来自人生无聊才读书 | 2016-05-03 15:45:58 | |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孤独的价值》(转载) | 来自一花一木 | 7 回应 | 2015-01-21 16:31:1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8.0分 659人读过
-
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8.1分 98人读过
-
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 图书馆合作–>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自我】冰山之下千百种孤独,哪儿那么多废话
(小马过河) - 关于孤独
(Spheniscidae) - 买不到
(k友之家) - 孤独
(WWVVV)
谁读这本书?
· · · · · ·
Naughty girl
昨天 想读
豆友面包脑袋瓜
9月13日 想读
江右塞林格
9月12日 想读
佛系玩家不佛系
9月11日 想读
> 57人在读
> 221人读过
> 1838人想读
0 && asides.length > 0 && articles[0].offsetHeight >= asides[0].offsetHeight)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middle_right’);
}
})(this);
]]>
二手市场
· · · · · ·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3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孤独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0)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bottom_super_banner’);
}
})(this);
]]>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CDATA[
var setMethodWithNs = function(namespace) {
var ns = namespace ? namespace + '.' : ''
, fn = function(string) {
if(!ns) {return string}
return ns + string
}
return fn
}
var gaWithNamespace = function(fn, namespace) {
var method = setMethodWithNs(namespace)
fn.call(this, method)
}
var _gaq = _gaq || []
, accounts = [
{ id: 'UA-7019765-1', namespace: 'douban' }
, { id: 'UA-7019765-16', namespace: '' }
]
, gaInit = function(account) {
gaWithNamespace(function(method) {
gaInitFn.call(this, method, account)
}, account.namespace)
}
, gaInitFn = function(method, account) {
_gaq.push([method('_setAccount'), account.i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google',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baidu', 'w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so', 'w'])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youdao',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360.cn',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gou', 'query'])
if (account.namespace) {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douban'])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网'])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www.douban.com'])
}
if (account.namespace === 'douban') {
_gaq.push([method('_setDomainName'), '.douban.com'])
}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1, 'responsive_view_mode', 'desktop', 3])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2, 'login_status', '0', 2]);
_gaq.push([method('_trackPageview')])
}
for(var i = 0, l = accounts.length; i
作者简介: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