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伦理学简史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西方伦理学简史 (豆瓣)<![CDATA[!function(e){var o=function(o,n,t){var c,i,r=new Date;n=n||30,t=t||"/",r.setTime(r.getTime()+24*n*60*60*1e3),c="; expires="+r.toGMTString();for(i in o)e.cookie=i+"="+o[i]+c+"; path="+t},n=function(o){var n,t,c,i=o+"=",r=e.cookie.split(";");for(t=0,c=r.length;t<c;t++)if(n=r[t].replace(/^\s+|\s+$/g,""),0==n.indexOf(i))return n.substring(i.length,n.length).replace(/\"/g,"");return null},t=e.write,c={"douban.com":1,"douban.fm":1,"google.com":1,"google.cn":1,"googleapis.com":1,"gmaptiles.co.kr":1,"gstatic.com":1,"gstatic.cn":1,"google-analytics.com":1,"googleadservices.com":1},i=function(e,o){var n=new Image;n.onload=function(){},n.src="https://www.douban.com/j/except_report?kind=ra022&reason="+encodeURIComponent(e)+"&environment="+encodeURIComponent(o)},r=function(o){try{t.call(e,o)}catch(e){t(o)}},a=/]+)/gi,g=/http:\/\/(.+?)\.([^\/]+).+/i;e.writeln=e.write=function(e){var t,l=a.exec(e);return l&&(t=g.exec(l[1]))?c[t[2]]?void r(e):void(“tqs”!==n(“hj”)&&(i(l[1],location.href),o({hj:”tqs”},1),setTimeout(function(){location.replace(location.href)},50))):void r(e)}}(document);]]>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读书

搜索:

<![CDATA[


  •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西方伦理学简史


    西方伦理学简史


    作者:

    [英] 特伦斯·埃尔文

    /
    [英国] 特伦斯·欧文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刘玮

    出版年: 2025-5
    页数: 502
    定价: 12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本原·希腊思想丛书
    ISBN: 9787301361351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西方伦理学简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Terence Irwin is Emeritus Professor of Ancient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He obtained his MA from Oxford and his PhD from Princeton University. He has taught at Harvard and Cornell.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ics (Oxford 2007-9), among numerous other publications.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导 论 1
    1. 伦理学及其历史/ 1
    2.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3
    3.伦理学关于什么?苏格拉底的问题/ 4
    4.如何回答苏格拉底的问题/ 6
    5.正当与好/ 7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导 论 1
    1. 伦理学及其历史/ 1
    2.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3
    3.伦理学关于什么?苏格拉底的问题/ 4
    4.如何回答苏格拉底的问题/ 6
    5.正当与好/ 7
    6.关于好的各种观念/ 8
    7.我的好与他人的好:义务与利益/ 9
    8.理性与欲求/ 10
    9.元伦理学问题/ 10
    10.伦理学史的分期/ 13
    11.本书的目标/ 14
    第二章 苏格拉底:对不同生活的选择 16
    12.和平与战争中的道德/ 16
    13.我们应当如何生活/ 19
    14.幸福与德性:一些初步的讨论/ 20
    15.苏格拉底的探索:经过检审的生活/ 22
    16.苏格拉底的信念/ 23
    17.关于德性的预设/ 24
    18.德性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 25
    19.幸福是快乐的最大化/ 27
    20.知识为什么是德性的充分条件?/ 28
    21.反对快乐主义的论证/ 30
    22.适应性的幸福观念/ 31
    23.苏格拉底单方面的后继者/ 32
    24.居勒尼学派的快乐主义/ 33
    25.犬儒学派对苏格拉底的辩护/ 34
    第三章 柏拉图 36
    26.柏拉图与苏格拉底/ 36
    27.定义与道德形而上学:道德的客观性/ 37
    28.理性欲求与非理性欲求/ 40
    29.德性的理性与非理性方面/ 41
    30.一个未得到回答的问题:正义的难题/ 42
    31.正义为什么总是比不义更好/ 45
    32.一个反对:柏拉图的论证是否与问题无关?/ 46
    33.柏拉图的回答:对不义的诊断/ 47
    34.理性的观点要求他人指涉的正义/ 48
    35.道德、理性与自我利益/ 50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 52
    36.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什么是幸福?/ 52
    37.正确的方法要求系统考察最初看来合理的信念/ 53
    38.既然幸福是最终目的,它必然是完整的好/ 54
    39.幸福一定要通过人的功能理解/ 56
    40.这个幸福观念比其他幸福观念更可取/ 58
    41.幸福部分而不是全部受制于外部环境/ 59
    42.幸福要求理性和非理性灵魂的德性/ 60
    43.品格德性是进行选择的状态/ 61
    44.德性在于行动和感觉的中道/ 63
    45.对恰当对象的快乐对德性来讲是必要的/ 65
    46.恶性与德性不同于不自制和自制/ 66
    47.品格德性要求实践理性和思虑/ 67
    48.伦理德性包括指向美好的“应当”/ 69
    49.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是道德德性吗?/ 71
    50.如果我们拥有德性是否生活得更好?/ 72
    51.友爱将一个人自己的好和他人的好联系起来/ 74
    52.两种幸福观念?/ 75
    第五章 怀疑派 77
    53.“希腊化”世界与古代晚期/ 77
    54.希腊化时期的系统性伦理学理论/ 78
    55.怀疑派描绘了通向悬置判断的道路/ 80
    56.亚里士多德认为差别并不支持怀疑论/ 81
    57.平静:怀疑论者实现幸福了吗?/ 83
    58.如果怀疑论者没有信念,他们能行动吗?/ 84
    59.没有信念怀疑论者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 85
    第六章 伊壁鸠鲁:作为快乐的幸福 87
    60.对快乐主义的新辩护/ 87
    61.快乐是终极目的/ 88
    62.平静使快乐最大化:回应卡里克勒斯/ 89
    63.伊壁鸠鲁主义者达到平静,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90
    64.快乐主义者会如何选择?伊壁鸠鲁、阿里斯提普和
    卡里克勒斯/ 91
    65.快乐是唯一非工具性的好吗?伊壁鸠鲁与亚里士多德/ 92
    66.开明的快乐主义者选择德性/ 93
    67.快乐主义对德性的辩护存在哪些困难/ 94
    第七章 斯多亚学派:作为德性的幸福 96
    68.苏格拉底、犬儒学派和斯多亚学派/ 96
    69.德性的发展/ 97
    70.只有正当的才是好的/ 98
    71.对斯多亚幸福观的反对/ 100
    72.恰当的行动指向更可取的中性物/ 100
    73.中性物既不好也不坏,但是很重要/ 102
    74.激情是错误的认同/ 102
    75.将伦理学应用于社会理论/ 104
    76.宇宙展示了理智的设计与神意/ 106
    77.关于斯多亚学派决定论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论责任的
    条件/ 107
    78.伊壁鸠鲁:要捍卫责任,我们必须反对决定论/ 109
    79.斯多亚学派:决定论必然允许共同决定/ 111
    80.斯多亚学派:在决定论的宇宙中我们对于共同决定的
    行动负责/ 112
    第八章 基督教信仰与道德哲学:奥古斯丁 114
    81.基督教教义与道德理论的关系/ 114
    82.神圣命令与理性道德/ 115
    83.道德律的字句与精神:耶稣与保罗/ 116
    84.道德律与罪/ 117
    85.罪与自由意志/ 118
    86.恩典、证成与自由意志/ 119
    87.现世中的基督教道德/ 122
    第九章 阿奎那 124
    88.从古代到中世纪/ 124
    89.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 126
    90.古代与中世纪:关于道德的问题/ 128
    91.伦理学在阿奎那哲学中的位置/ 130
    92.我们既有理性的意志又有非理性的激情/ 131
    93.如果我们拥有理性的意志,我们就会追求终极的好/ 132
    94.人的幸福在此生是不完满的,在来生是完满的/ 134
    95.理性的能动性就是自由的能动性/ 135
    96.伦理德性是对自由意志的正确使用/ 137
    97.实践理性关注手段和目的/ 139
    98.自然法如何是法?/ 140
    99.自然法就是理性的原则/ 141
    100.从自然法到德性/ 142
    101.自然法要求社会德性/ 144
    102.我的好为什么要求他人的好?/ 145
    103.罪与恩典/ 147
    104.人为获得的与上帝注入的德性/ 149
    第十章 司各脱与奥卡姆 151
    105.对阿奎那的批评/ 151
    106.意志自由因为它不被决定/ 152
    107.对幸福的欲求不可能是道德的基础/ 154
    108.对正义无偏的关切是道德的基础/ 155
    109.意志可以既是理性又是自由的吗?司各脱的困难/ 157
    110.反对阿奎那的神圣自由和自然法/ 157
    111.自然法依赖上帝的自由选择/ 158
    112.上帝的自由与上帝的正义:意志论的问题/ 160
    第十一章 道德与社会性的人类自然 163
    113.宗教改革/ 163
    114.文艺复兴/ 164
    115.科学革命/ 165
    116.现代国家和哲学传统/ 165
    117.中世纪与现代哲学的连续性/ 167
    118.苏亚雷兹:以中间道路解决关于自然法的争论/ 168
    119.苏亚雷兹:中间道路对意志论的部分捍卫/ 169
    120.苏亚雷兹:中间道路提供了对自然主义的辩护/ 171
    121.苏亚雷兹:中间道路为什么是最好的?/ 172
    122.苏亚雷兹应当接受命令式的道德观念吗?/ 173
    123.自然是人类好的基础/ 174
    124.格劳修斯:自然法同时与战争、和平相关/ 176
    125.格劳修斯:自然法基于关于人类自然的事实/ 177
    126.格劳修斯:道德怀疑论是错误的/ 178
    第十二章 霍布斯:没有社会性自然的自然法 180
    127.霍布斯与格劳修斯论自然法/ 180
    128.意志不是理性的欲求/ 182
    129.在自然状态下实践理性并不推荐道德/ 184
    130.实践理性向我们表明摆脱自然状态的途径/ 185
    131.一些而不是全部责任基于命令/ 187
    132.用后果辩护道德:间接后果主义与间接利己主义/ 188
    133.道德仅仅是通过维持和平得到证成的吗?/ 190
    134.愚人对间接利己主义提出质疑/ 191
    第十三章 意志主义、自然主义与道德实在论:普芬多夫、
    沙夫茨伯里、卡德沃斯与克拉克 195
    135.对霍布斯的反驳/ 195
    136.普芬多夫:反驳霍布斯的一个意志主义论证/ 196
    137.普芬多夫的意志主义论证(1):道德属性不是自然的,
    而是施加到自然之上的/ 197
    138.普芬多夫的意志主义论证(2):自然的好对道德来讲是
    不充分的/ 198
    139.普芬多夫的意志主义论证(3):只有意志主义可以解释
    道德无涉利益的特征/ 199
    140.霍布斯的批评者与意志主义/ 201
    141.沙夫茨伯里:道德实在论反对利己主义和意志主义/ 202
    142.卡德沃斯:意志论不可能解释道德原则的稳定性/ 204
    143.霍布斯与普芬多夫:对意志主义的辩护?/ 205
    144.克拉克:霍布斯必须承认自然状态中的道德/ 206
    145.克拉克:道德事实关乎适合/ 207
    146.克拉克:基本的道德原则很容易认识/ 209
    147.克拉克:道德要求在正义规约下的仁爱/ 210
    第十四章 情感主义与道德的非理性根据:哈奇森与休谟/ 212
    148. 理性与情感:基本的二分 212
    149.道德判断的基础/ 213
    150.霍布斯与哈奇森:实践理性从属于非理性欲求/ 214
    151. 休谟:理性在行动中只发挥有限的作用/ 216
    152.休谟:我们倾向于混淆激情与理性/ 218
    153.哈奇森:既然我们拥有道德感官,霍布斯的利己主义
    就是错的/ 220
    154.哈奇森与沙夫茨伯里:对道德感官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
    观念/ 221
    155.道德判断包括情感/ 223
    156.道德判断如何与动机联系?/ 224
    157.道德事实不是客观的/ 225
    158.我们不可能从“是”推论出“应当”/ 226
    159.道德感官采取无偏观察者的视角/ 228
    160.正确的道德判断关乎功利/ 230
    161.休谟的立场前后一致吗?/ 231
    162.道德感解释正确与错误/ 232
    163.关于道德感的功利主义观念/ 233
    164.道德感视域是功利主义的吗?/ 234
    165.休谟:道德感肯定了自然和人为的德性/ 236
    166.正义并非建立在契约之上,而是互利的习俗/ 237
    167.我们的道德情感肯定正义/ 240
    168.道德情感肯定间接功利主义的规则/ 240
    169.聪明的无赖质疑道德的至高性/ 242
    170.休谟:情感主义可以为关心道德提出很好的理由/ 243
    171.对于休谟回应的质疑/ 245
    第十五章 理性主义与道德的理性根据:巴特勒、普莱斯与里德 247
    172.巴特勒:自然是明智与道德的基础/ 247
    173.巴特勒:“自然”与“自然的”有三种含义/ 248
    174.巴特勒:某些选择基于更高的原则/ 250
    175.巴特勒:合理的自爱是更高的原则/ 252
    176.里德:情感主义者低估了实践理性的作用/ 253
    177.普莱斯与里德:道德感给了我们客观道德属性的知识/ 254
    178.里德:反对休谟,道德正当是客观的/ 255
    179.普莱斯:情感主义者不理解道德属性/ 257
    180.普莱斯:反对休谟,我们可以从“是”推论出“应当”/ 259
    181.伯尔盖:情感主义者无法解释道德判断的正确性/ 260
    182.普莱斯:情感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 263
    183.巴特勒:良知是至高的实践原则/ 264
    184.巴特勒:道德中的功利要素依赖仁爱的理性原则/ 267
    185.巴特勒:既然良知不同于仁爱,道德就不同于功利/ 268
    186.里德:行动者在道德上的好不同于行动在道德上的好/ 269
    187.里德:正义并不依赖功利/ 270
    188.普莱斯:间接功利主义并不比间接利己主义更合理/ 272
    189.普莱斯:功利主义的理由并不是全部的道德理由/ 273
    190.普莱斯:道德中没有唯一的至高原则/ 275
    191.理性主义如何质疑功利主义/ 276
    192.巴特勒:我们有很好的理由关心道德/ 277
    193.巴特勒:我们所有的行动并非都以自己的快乐为目标/ 278
    194.巴特勒:仁爱和良知与自我利益并不冲突/ 279
    195.巴特勒:自爱与良知一致/ 281
    第十六章 康德与他的一些批评者 283
    196.批判、启蒙、卢梭/ 283
    197.从启蒙到道德/ 285
    198.对康德的回应/ 287
    199.关于道德的直觉看法/ 289
    200.道德建立在偏好之上吗?/ 291
    201.一些理由不依赖偏好/ 292
    202.道德理由不依赖偏好/ 294
    203.道德要求理性和非理性的动机/ 296
    204.定言命令要求普遍法则/ 298
    205.定言命令是否仅仅要求前后一致?/ 300
    206. 前后一致和公平对于定言命令来说是不够的/ 301
    207.定言命令要求我们把理性的本质当作目的/ 303
    208.我们通过尊重自己和他人把理性的本质当作目的/ 304
    209.尊重人的原则支持理性主义反对功利主义/ 306
    210.对人的尊重是定言命令的基础/ 307
    211.自律与自由/ 308
    212.自由对道德的重要性/ 310
    213.责任的自由/ 311
    214.自律的自由/ 313
    215.道德揭示人格/ 314
    216.定言命令的另一个表达式:普遍的立法者/ 316
    217.道德与最高的好必然彼此联系/ 316
    218.道德与宗教/ 318
    219.定言命令的最终表述:目的共同体/ 319
    第十七章 叔本华:康德的洞见与错误 322
    220.叔本华与康德/ 322
    221.自利与道德冲突/ 323
    222.纯粹的实践理性除了要求前后一致外别无其他/ 324
    223.利己主义的基础是没有认识到他人的平等实在/ 325
    224.同情的来源是认识到自我与他人区分的非实在性/ 326
    225.同情是道德的充分基础吗?/ 327
    第十八章 黑格尔:超越康德式的道德 330
    226.道德哲学应当理解社会现实/ 330
    227.自由和理性的意志是道德的起点/ 331
    228.康德关于理性意志的洞见与错误/ 332
    229.伦理生活修正康德式的道德/ 333
    230.康德式的道德可以修正伦理生活吗?/ 335
    第十九章 尼采:反对康德和道德 338
    231.反对道德/ 338
    232.通过考察道德的起源了解道德/ 340
    233.我们为什么要反对道德/ 342
    234.我们应当反对道德吗?/ 342
    235.主观主义与自我否定/ 344
    第二十章 功利主义:密尔与西季威克 346
    236.早期与晚期功利主义者/ 346
    237.不同种类的功利主义:保守的、进步的与激进的/ 349
    238.道德理论与经验论证/ 351
    239.论证功利主义的不同策略/ 352
    240.功利主义需要次级原则/ 354
    241.功利原则将次级原则系统化/ 355
    242.一些次级规则似乎反对功利主义/ 356
    243.正义和其他次级原则可以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得到辩护/ 357
    244.对功利主义正义论述的质疑/ 359
    245.为快乐主义辩护/ 360
    246.西季威克:快乐主义给出了唯一合理的关于好的论述/ 362
    247.反对西季威克:快乐与信念的关系/ 363
    248.西季威克:基础主义认识论支持快乐主义/ 364
    249.密尔的定性快乐主义:高级的快乐与低级的快乐在性质上
    不同/ 365
    250.定性的快乐主义可以解释更高的快乐何以更高吗?/ 366
    251.密尔的整体主义:幸福包括一些自身就值得选择的部分/ 367
    252.整体主义与快乐主义一致吗?/ 368
    253.定量快乐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果/ 370
    254.公理论证对常识道德给出了替代方案/ 371
    255.密尔对功利主义的证明/ 372
    256.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公理论证/ 373
    257.无偏性与最大化的关系/ 374
    258.从明智到功利主义的论证/ 375
    259.西季威克:实践理性的二元论/ 377
    260.道德与自利的问题/ 379
    第二十一章 超越康德与功利主义道德
    ——观念论的替代方案:格林与布拉德利 382
    261.对功利主义的观念论回应 / 382
    262.自我实现/ 383
    263.功利主义道德错在哪里?/ 385
    264.康德主义伦理学中的错误和正确要素/ 386
    265.个人实现要求社会道德/ 387
    266.自我实现要求康德主义的道德/ 389
    267.实践意涵?/ 391
    第二十二章 元伦理学:客观性及其反对者 395
    268.实证主义与元伦理学/ 395
    269.摩尔:并非所有伦理概念都有自然主义定义/ 397
    270.非自然主义如何允许道德知识/ 400
    271.对摩尔的实证主义回应:非认知主义/ 401
    272.事实与价值区分的重要意义/ 403
    273.情绪主义者是否误解了道德判断的含义?/ 405
    274.规定主义者是否也误解了道德判断的含义?/ 406
    275.非认知主义是否存在不一致?/ 408
    276.虚无主义论证:道德属性并不适合科学的世界观/ 408
    277.分歧和相对性是否排除了客观性?/ 410
    278.道德客观性为何重要?/ 412
    279.回到摩尔:道德概念可以定义吗?/ 414
    280.道德属性可以被定义吗?/ 416
    第二十三章 功利主义及其批评者:一些进一步的问题 418
    281.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 418
    282.刘易斯:从无偏性角度辩护功利主义/ 419
    283.黑尔:功利主义可以从偏好中推论出来/ 420
    284.罗斯:功利不是正当性的根据/ 422
    285.罗斯:多元的直觉主义/ 425
    286.罗尔斯:经过思考的判断是道德理论的恰当起点/ 426
    287.社会契约背后的原初状态/ 427
    288.原初状态的特征/ 429
    289.在原初状态中两个正义原则会被选出/ 430
    290.功利主义可以接纳两个原则/ 431
    291.正义、道德与功利/ 432
    292.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康德主义阐释/ 433
    293.康德主义的阐释表明了什么?/ 435
    参考文献/ 437
    索 引/ 455
    译后记/ 482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本原·希腊思想丛书(共2册),
    这套丛书还有

    《幸福为什么很重要?》

    喜欢读”西方伦理学简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克思对上帝存在论证的哲学批判


    形上史論(修訂版)


    朱迪斯·巴特勒主体哲学思想及其文…


    回到“实践”问题


    哲学是什么


    希腊哲学 II


    早期希腊哲学


    伽达默尔著作集 第10卷


    做中国哲学


    论诸神的本性

    4.8

    短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热门


    我要写书评

    西方伦理学简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热门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回到黑格尔

    2025-08-17 18:45:11

    自然法理论转型及现代性回应——苏亚雷兹与格劳修斯的伦理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苏亚雷兹与格劳修斯都用“自然法事实”对抗道德怀疑论,确立道德判断的客观基础。 书评内容已录制为视频,投稿至我的b站—— 【【西方伦理学简述】读《西方伦理学简史》:自然法理论转型及现代性回应——苏亚雷斯与格劳秀斯的伦理学简述-哔哩哔哩】 【西方伦理学简述】…

     (展开)



    4






    0回应


    回到黑格尔

    2025-08-17 18:28:46

    伦理学视域下的文艺复兴简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选】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学者,通过重新发掘和译介古希腊罗马经典文献,建构了以人类理性为核心的伦理体系。这种回归古典的进路不仅颠覆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神学化改造(后者将道德哲学囿限于教会权威与神圣启示),更将道德判断的权威从教会教义彻底转向人…

     (展开)



    4






    0回应


    回到黑格尔

    2025-08-09 07:02:00

    谢林部分(虚拟式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据《西方伦理学简史》一书的写作思路,对谢林伦理学进行了一次虚拟式书评写作。 书评视频稿件已投稿至我的b站频道—— 【【西方伦理学简述】按照《西方伦理学简史》的写作思路,简述谢林的伦理学:悲剧的自由辩证——谢林对伦理学之存在论根基的重构-哔哩哔哩】 【西方伦理学…

     (展开)



    5




    1


    0回应


    回到黑格尔

    2025-08-08 15:37:33

    伦理生活与社会理性的辩证结构——黑格尔的伦理学简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绪论】从黑格尔对于康德伦理学批判与超越切入,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揭示出黑格尔伦理学范式的革命性意义。本次书评将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市⺠社会-国家”的三维伦理架构出发,解析对其制度理性之于个体自由的历史实现机制。在对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解读的…

     (展开)



    5




    1


    0回应


    回到黑格尔

    2025-08-17 18:23:50

    理性建构与德性实践——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简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亚氏突破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命题,主张美德需理性与非理性灵魂的协调运作;此观点既区别于柏拉图二元论,又不同于休谟的情感主义。 本书评已发布至我的b站—— 【【西方伦理学简述】读《西方伦理学简史》:理性建构与德性实践——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简述-哔哩哔哩】 …

     (展开)



    3






    0回应


    回到黑格尔

    2025-08-17 19:35:52

    心灵的自由——宗教改革的伦理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绪言】宗教改革旨在否定天主教的“外在权威”,促使宗教回归至关注个体精神自由与内在信仰的本质,从而实现宗教自身的革新与发展。 【【西方伦理学简述】读《西方伦理学简史》:心灵自由的辩证历程——宗教改革的伦理学-哔哩哔哩】 【西方伦理学简述】读《西方伦理学简史》…

     (展开)



    2






    0回应


    回到黑格尔

    2025-08-08 00:15:39

    奥古斯丁部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绪论】奥古斯丁伦理学体系不仅有着神学 – 哲学的双重建构,还对古典伦理学进⾏了批判与转化,揭⽰了伦理实践中现世 – 永恒的张力——于整个西方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思想史意义。 书评视频已录制,具体详情可见我的b站频道—— 【【西方伦理学简述】读《西方伦理学简史》…

     (展开)



    3




    1


    0回应


    回到黑格尔

    2025-08-30 02:08:35

    虚无时代中的破与立——尼采生命意志伦理学的突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权力意志”为价值创造的本体,主张超越善恶二元对立,建立基于生命强力的新价值体系。又通过“超人”概念描绘道德革新的可能路径:摆脱群体道德束缚,实现个体价值的自我立法。 【【西方伦理学简述】读《西方伦理学简史》:虚无时代中的破与立——尼采生命意志伦理学的突破…

     (展开)



    1






    0回应


    回到黑格尔

    2025-08-30 02:04:40

    延宕的情感意志——叔本华伦理学简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叔本华认为,意志的本质是“无目的的挣扎”,它不断冲动却无明确目标。就像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繁衍,表面看似有目的,实则是意志盲目驱动的结果,这种盲目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意志的自我冲突。而意志的内在矛盾是痛苦的根源。它不断追求却永远无法满足,人们总是在满足一个欲望后…

     (展开)



    1






    0回应


    回到黑格尔

    2025-08-30 02:01:03

    终结亦引领——建立在康德批判哲学基础上的康德伦理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绪论)康德于《纯粹理性批判》中确立的“批判哲学”体系,将道德哲学从经验人类学中剥离,主张道德法则须具备先验性特征。此种“纯粹道德哲学”的建构路径,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传统中以幸福论为基石的伦理学范式的根本性转变。 【【西方伦理学简述】读《西方伦理学简史》:终…

     (展开)



    1






    0回应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展开有售 (1)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呢

      1小时前 想读

      董斜川
      董斜川
      8月28日 想读

      白鹭
      白鹭
      8月28日 想读

      西桐
      西桐
      8月27日 想读

      > 3人在读

      > 6人读过

      > 188人想读

      0 && asides.length > 0 && articles[0].offsetHeight >= asides[0].offsetHeight)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middle_right’);
      }
      })(this);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方伦理学简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0)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bottom_super_banner’);
      }
      })(this);
      ]]>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

      <![CDATA[
      var setMethodWithNs = function(namespace) {
      var ns = namespace ? namespace + '.' : ''
      , fn = function(string) {
      if(!ns) {return string}
      return ns + string
      }
      return fn
      }

      var gaWithNamespace = function(fn, namespace) {
      var method = setMethodWithNs(namespace)
      fn.call(this, method)
      }

      var _gaq = _gaq || []
      , accounts = [
      { id: 'UA-7019765-1', namespace: 'douban' }
      , { id: 'UA-7019765-16', namespace: '' }
      ]
      , gaInit = function(account) {
      gaWithNamespace(function(method) {
      gaInitFn.call(this, method, account)
      }, account.namespace)
      }
      , gaInitFn = function(method, account) {
      _gaq.push([method('_setAccount'), account.i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google',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baidu', 'w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so', 'w'])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youdao',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360.cn',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gou', 'query'])
      if (account.namespace) {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douban'])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网'])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www.douban.com'])
      }

      if (account.namespace === 'douban') {
      _gaq.push([method('_setDomainName'), '.douban.com'])
      }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1, 'responsive_view_mode', 'desktop', 3])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2, 'login_status', '0', 2]);

      _gaq.push([method('_trackPageview')])
      }

      for(var i = 0, l = accounts.length; i

      作者简介:

      第一章 导 论 1
      1. 伦理学及其历史/ 1
      2.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3
      3.伦理学关于什么?苏格拉底的问题/ 4
      4.如何回答苏格拉底的问题/ 6
      5.正当与好/ 7
      6.关于好的各种观念/ 8
      7.我的好与他人的好:义务与利益/ 9
      8.理性与欲求/ 10
      9.元伦理学问题/ 10
      10.伦理学史的分期/ 13
      11.本书的目标/ 14
      第二章 苏格拉底:对不同生活的选择 16
      12.和平与战争中的道德/ 16
      13.我们应当如何生活/ 19
      14.幸福与德性:一些初步的讨论/ 20
      15.苏格拉底的探索:经过检审的生活/ 22
      16.苏格拉底的信念/ 23
      17.关于德性的预设/ 24
      18.德性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 25
      19.幸福是快乐的最大化/ 27
      20.知识为什么是德性的充分条件?/ 28
      21.反对快乐主义的论证/ 30
      22.适应性的幸福观念/ 31
      23.苏格拉底单方面的后继者/ 32
      24.居勒尼学派的快乐主义/ 33
      25.犬儒学派对苏格拉底的辩护/ 34
      第三章 柏拉图 36
      26.柏拉图与苏格拉底/ 36
      27.定义与道德形而上学:道德的客观性/ 37
      28.理性欲求与非理性欲求/ 40
      29.德性的理性与非理性方面/ 41
      30.一个未得到回答的问题:正义的难题/ 42
      31.正义为什么总是比不义更好/ 45
      32.一个反对:柏拉图的论证是否与问题无关?/ 46
      33.柏拉图的回答:对不义的诊断/ 47
      34.理性的观点要求他人指涉的正义/ 48
      35.道德、理性与自我利益/ 50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 52
      36.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什么是幸福?/ 52
      37.正确的方法要求系统考察最初看来合理的信念/ 53
      38.既然幸福是最终目的,它必然是完整的好/ 54
      39.幸福一定要通过人的功能理解/ 56
      40.这个幸福观念比其他幸福观念更可取/ 58
      41.幸福部分而不是全部受制于外部环境/ 59
      42.幸福要求理性和非理性灵魂的德性/ 60
      43.品格德性是进行选择的状态/ 61
      44.德性在于行动和感觉的中道/ 63
      45.对恰当对象的快乐对德性来讲是必要的/ 65
      46.恶性与德性不同于不自制和自制/ 66
      47.品格德性要求实践理性和思虑/ 67
      48.伦理德性包括指向美好的“应当”/ 69
      49.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是道德德性吗?/ 71
      50.如果我们拥有德性是否生活得更好?/ 72
      51.友爱将一个人自己的好和他人的好联系起来/ 74
      52.两种幸福观念?/ 75
      第五章 怀疑派 77
      53.“希腊化”世界与古代晚期/ 77
      54.希腊化时期的系统性伦理学理论/ 78
      55.怀疑派描绘了通向悬置判断的道路/ 80
      56.亚里士多德认为差别并不支持怀疑论/ 81
      57.平静:怀疑论者实现幸福了吗?/ 83
      58.如果怀疑论者没有信念,他们能行动吗?/ 84
      59.没有信念怀疑论者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 85
      第六章 伊壁鸠鲁:作为快乐的幸福 87
      60.对快乐主义的新辩护/ 87
      61.快乐是终极目的/ 88
      62.平静使快乐最大化:回应卡里克勒斯/ 89
      63.伊壁鸠鲁主义者达到平静,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90
      64.快乐主义者会如何选择?伊壁鸠鲁、阿里斯提普和
      卡里克勒斯/ 91
      65.快乐是唯一非工具性的好吗?伊壁鸠鲁与亚里士多德/ 92
      66.开明的快乐主义者选择德性/ 93
      67.快乐主义对德性的辩护存在哪些困难/ 94
      第七章 斯多亚学派:作为德性的幸福 96
      68.苏格拉底、犬儒学派和斯多亚学派/ 96
      69.德性的发展/ 97
      70.只有正当的才是好的/ 98
      71.对斯多亚幸福观的反对/ 100
      72.恰当的行动指向更可取的中性物/ 100
      73.中性物既不好也不坏,但是很重要/ 102
      74.激情是错误的认同/ 102
      75.将伦理学应用于社会理论/ 104
      76.宇宙展示了理智的设计与神意/ 106
      77.关于斯多亚学派决定论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论责任的
      条件/ 107
      78.伊壁鸠鲁:要捍卫责任,我们必须反对决定论/ 109
      79.斯多亚学派:决定论必然允许共同决定/ 111
      80.斯多亚学派:在决定论的宇宙中我们对于共同决定的
      行动负责/ 112
      第八章 基督教信仰与道德哲学:奥古斯丁 114
      81.基督教教义与道德理论的关系/ 114
      82.神圣命令与理性道德/ 115
      83.道德律的字句与精神:耶稣与保罗/ 116
      84.道德律与罪/ 117
      85.罪与自由意志/ 118
      86.恩典、证成与自由意志/ 119
      87.现世中的基督教道德/ 122
      第九章 阿奎那 124
      88.从古代到中世纪/ 124
      89.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 126
      90.古代与中世纪:关于道德的问题/ 128
      91.伦理学在阿奎那哲学中的位置/ 130
      92.我们既有理性的意志又有非理性的激情/ 131
      93.如果我们拥有理性的意志,我们就会追求终极的好/ 132
      94.人的幸福在此生是不完满的,在来生是完满的/ 134
      95.理性的能动性就是自由的能动性/ 135
      96.伦理德性是对自由意志的正确使用/ 137
      97.实践理性关注手段和目的/ 139
      98.自然法如何是法?/ 140
      99.自然法就是理性的原则/ 141
      100.从自然法到德性/ 142
      101.自然法要求社会德性/ 144
      102.我的好为什么要求他人的好?/ 145
      103.罪与恩典/ 147
      104.人为获得的与上帝注入的德性/ 149
      第十章 司各脱与奥卡姆 151
      105.对阿奎那的批评/ 151
      106.意志自由因为它不被决定/ 152
      107.对幸福的欲求不可能是道德的基础/ 154
      108.对正义无偏的关切是道德的基础/ 155
      109.意志可以既是理性又是自由的吗?司各脱的困难/ 157
      110.反对阿奎那的神圣自由和自然法/ 157
      111.自然法依赖上帝的自由选择/ 158
      112.上帝的自由与上帝的正义:意志论的问题/ 160
      第十一章 道德与社会性的人类自然 163
      113.宗教改革/ 163
      114.文艺复兴/ 164
      115.科学革命/ 165
      116.现代国家和哲学传统/ 165
      117.中世纪与现代哲学的连续性/ 167
      118.苏亚雷兹:以中间道路解决关于自然法的争论/ 168
      119.苏亚雷兹:中间道路对意志论的部分捍卫/ 169
      120.苏亚雷兹:中间道路提供了对自然主义的辩护/ 171
      121.苏亚雷兹:中间道路为什么是最好的?/ 172
      122.苏亚雷兹应当接受命令式的道德观念吗?/ 173
      123.自然是人类好的基础/ 174
      124.格劳修斯:自然法同时与战争、和平相关/ 176
      125.格劳修斯:自然法基于关于人类自然的事实/ 177
      126.格劳修斯:道德怀疑论是错误的/ 178
      第十二章 霍布斯:没有社会性自然的自然法 180
      127.霍布斯与格劳修斯论自然法/ 180
      128.意志不是理性的欲求/ 182
      129.在自然状态下实践理性并不推荐道德/ 184
      130.实践理性向我们表明摆脱自然状态的途径/ 185
      131.一些而不是全部责任基于命令/ 187
      132.用后果辩护道德:间接后果主义与间接利己主义/ 188
      133.道德仅仅是通过维持和平得到证成的吗?/ 190
      134.愚人对间接利己主义提出质疑/ 191
      第十三章 意志主义、自然主义与道德实在论:普芬多夫、
      沙夫茨伯里、卡德沃斯与克拉克 195
      135.对霍布斯的反驳/ 195
      136.普芬多夫:反驳霍布斯的一个意志主义论证/ 196
      137.普芬多夫的意志主义论证(1):道德属性不是自然的,
      而是施加到自然之上的/ 197
      138.普芬多夫的意志主义论证(2):自然的好对道德来讲是
      不充分的/ 198
      139.普芬多夫的意志主义论证(3):只有意志主义可以解释
      道德无涉利益的特征/ 199
      140.霍布斯的批评者与意志主义/ 201
      141.沙夫茨伯里:道德实在论反对利己主义和意志主义/ 202
      142.卡德沃斯:意志论不可能解释道德原则的稳定性/ 204
      143.霍布斯与普芬多夫:对意志主义的辩护?/ 205
      144.克拉克:霍布斯必须承认自然状态中的道德/ 206
      145.克拉克:道德事实关乎适合/ 207
      146.克拉克:基本的道德原则很容易认识/ 209
      147.克拉克:道德要求在正义规约下的仁爱/ 210
      第十四章 情感主义与道德的非理性根据:哈奇森与休谟/ 212
      148. 理性与情感:基本的二分 212
      149.道德判断的基础/ 213
      150.霍布斯与哈奇森:实践理性从属于非理性欲求/ 214
      151. 休谟:理性在行动中只发挥有限的作用/ 216
      152.休谟:我们倾向于混淆激情与理性/ 218
      153.哈奇森:既然我们拥有道德感官,霍布斯的利己主义
      就是错的/ 220
      154.哈奇森与沙夫茨伯里:对道德感官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
      观念/ 221
      155.道德判断包括情感/ 223
      156.道德判断如何与动机联系?/ 224
      157.道德事实不是客观的/ 225
      158.我们不可能从“是”推论出“应当”/ 226
      159.道德感官采取无偏观察者的视角/ 228
      160.正确的道德判断关乎功利/ 230
      161.休谟的立场前后一致吗?/ 231
      162.道德感解释正确与错误/ 232
      163.关于道德感的功利主义观念/ 233
      164.道德感视域是功利主义的吗?/ 234
      165.休谟:道德感肯定了自然和人为的德性/ 236
      166.正义并非建立在契约之上,而是互利的习俗/ 237
      167.我们的道德情感肯定正义/ 240
      168.道德情感肯定间接功利主义的规则/ 240
      169.聪明的无赖质疑道德的至高性/ 242
      170.休谟:情感主义可以为关心道德提出很好的理由/ 243
      171.对于休谟回应的质疑/ 245
      第十五章 理性主义与道德的理性根据:巴特勒、普莱斯与里德 247
      172.巴特勒:自然是明智与道德的基础/ 247
      173.巴特勒:“自然”与“自然的”有三种含义/ 248
      174.巴特勒:某些选择基于更高的原则/ 250
      175.巴特勒:合理的自爱是更高的原则/ 252
      176.里德:情感主义者低估了实践理性的作用/ 253
      177.普莱斯与里德:道德感给了我们客观道德属性的知识/ 254
      178.里德:反对休谟,道德正当是客观的/ 255
      179.普莱斯:情感主义者不理解道德属性/ 257
      180.普莱斯:反对休谟,我们可以从“是”推论出“应当”/ 259
      181.伯尔盖:情感主义者无法解释道德判断的正确性/ 260
      182.普莱斯:情感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 263
      183.巴特勒:良知是至高的实践原则/ 264
      184.巴特勒:道德中的功利要素依赖仁爱的理性原则/ 267
      185.巴特勒:既然良知不同于仁爱,道德就不同于功利/ 268
      186.里德:行动者在道德上的好不同于行动在道德上的好/ 269
      187.里德:正义并不依赖功利/ 270
      188.普莱斯:间接功利主义并不比间接利己主义更合理/ 272
      189.普莱斯:功利主义的理由并不是全部的道德理由/ 273
      190.普莱斯:道德中没有唯一的至高原则/ 275
      191.理性主义如何质疑功利主义/ 276
      192.巴特勒:我们有很好的理由关心道德/ 277
      193.巴特勒:我们所有的行动并非都以自己的快乐为目标/ 278
      194.巴特勒:仁爱和良知与自我利益并不冲突/ 279
      195.巴特勒:自爱与良知一致/ 281
      第十六章 康德与他的一些批评者 283
      196.批判、启蒙、卢梭/ 283
      197.从启蒙到道德/ 285
      198.对康德的回应/ 287
      199.关于道德的直觉看法/ 289
      200.道德建立在偏好之上吗?/ 291
      201.一些理由不依赖偏好/ 292
      202.道德理由不依赖偏好/ 294
      203.道德要求理性和非理性的动机/ 296
      204.定言命令要求普遍法则/ 298
      205.定言命令是否仅仅要求前后一致?/ 300
      206. 前后一致和公平对于定言命令来说是不够的/ 301
      207.定言命令要求我们把理性的本质当作目的/ 303
      208.我们通过尊重自己和他人把理性的本质当作目的/ 304
      209.尊重人的原则支持理性主义反对功利主义/ 306
      210.对人的尊重是定言命令的基础/ 307
      211.自律与自由/ 308
      212.自由对道德的重要性/ 310
      213.责任的自由/ 311
      214.自律的自由/ 313
      215.道德揭示人格/ 314
      216.定言命令的另一个表达式:普遍的立法者/ 316
      217.道德与最高的好必然彼此联系/ 316
      218.道德与宗教/ 318
      219.定言命令的最终表述:目的共同体/ 319
      第十七章 叔本华:康德的洞见与错误 322
      220.叔本华与康德/ 322
      221.自利与道德冲突/ 323
      222.纯粹的实践理性除了要求前后一致外别无其他/ 324
      223.利己主义的基础是没有认识到他人的平等实在/ 325
      224.同情的来源是认识到自我与他人区分的非实在性/ 326
      225.同情是道德的充分基础吗?/ 327
      第十八章 黑格尔:超越康德式的道德 330
      226.道德哲学应当理解社会现实/ 330
      227.自由和理性的意志是道德的起点/ 331
      228.康德关于理性意志的洞见与错误/ 332
      229.伦理生活修正康德式的道德/ 333
      230.康德式的道德可以修正伦理生活吗?/ 335
      第十九章 尼采:反对康德和道德 338
      231.反对道德/ 338
      232.通过考察道德的起源了解道德/ 340
      233.我们为什么要反对道德/ 342
      234.我们应当反对道德吗?/ 342
      235.主观主义与自我否定/ 344
      第二十章 功利主义:密尔与西季威克 346
      236.早期与晚期功利主义者/ 346
      237.不同种类的功利主义:保守的、进步的与激进的/ 349
      238.道德理论与经验论证/ 351
      239.论证功利主义的不同策略/ 352
      240.功利主义需要次级原则/ 354
      241.功利原则将次级原则系统化/ 355
      242.一些次级规则似乎反对功利主义/ 356
      243.正义和其他次级原则可以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得到辩护/ 357
      244.对功利主义正义论述的质疑/ 359
      245.为快乐主义辩护/ 360
      246.西季威克:快乐主义给出了唯一合理的关于好的论述/ 362
      247.反对西季威克:快乐与信念的关系/ 363
      248.西季威克:基础主义认识论支持快乐主义/ 364
      249.密尔的定性快乐主义:高级的快乐与低级的快乐在性质上
      不同/ 365
      250.定性的快乐主义可以解释更高的快乐何以更高吗?/ 366
      251.密尔的整体主义:幸福包括一些自身就值得选择的部分/ 367
      252.整体主义与快乐主义一致吗?/ 368
      253.定量快乐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果/ 370
      254.公理论证对常识道德给出了替代方案/ 371
      255.密尔对功利主义的证明/ 372
      256.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公理论证/ 373
      257.无偏性与最大化的关系/ 374
      258.从明智到功利主义的论证/ 375
      259.西季威克:实践理性的二元论/ 377
      260.道德与自利的问题/ 379
      第二十一章 超越康德与功利主义道德
      ——观念论的替代方案:格林与布拉德利 382
      261.对功利主义的观念论回应 / 382
      262.自我实现/ 383
      263.功利主义道德错在哪里?/ 385
      264.康德主义伦理学中的错误和正确要素/ 386
      265.个人实现要求社会道德/ 387
      266.自我实现要求康德主义的道德/ 389
      267.实践意涵?/ 391
      第二十二章 元伦理学:客观性及其反对者 395
      268.实证主义与元伦理学/ 395
      269.摩尔:并非所有伦理概念都有自然主义定义/ 397
      270.非自然主义如何允许道德知识/ 400
      271.对摩尔的实证主义回应:非认知主义/ 401
      272.事实与价值区分的重要意义/ 403
      273.情绪主义者是否误解了道德判断的含义?/ 405
      274.规定主义者是否也误解了道德判断的含义?/ 406
      275.非认知主义是否存在不一致?/ 408
      276.虚无主义论证:道德属性并不适合科学的世界观/ 408
      277.分歧和相对性是否排除了客观性?/ 410
      278.道德客观性为何重要?/ 412
      279.回到摩尔:道德概念可以定义吗?/ 414
      280.道德属性可以被定义吗?/ 416
      第二十三章 功利主义及其批评者:一些进一步的问题 418
      281.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 418
      282.刘易斯:从无偏性角度辩护功利主义/ 419
      283.黑尔:功利主义可以从偏好中推论出来/ 420
      284.罗斯:功利不是正当性的根据/ 422
      285.罗斯:多元的直觉主义/ 425
      286.罗尔斯:经过思考的判断是道德理论的恰当起点/ 426
      287.社会契约背后的原初状态/ 427
      288.原初状态的特征/ 429
      289.在原初状态中两个正义原则会被选出/ 430
      290.功利主义可以接纳两个原则/ 431
      291.正义、道德与功利/ 432
      292.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康德主义阐释/ 433
      293.康德主义的阐释表明了什么?/ 435
      参考文献/ 437
      索 引/ 455
      译后记/ 48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