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CDATA[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作者:
(德) 本雅明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
魏文生
出版年: 2014-8
页数: 242
定价: 35.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精装)
ISBN: 9787108050953
豆瓣评分
9.1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创作者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国人,文学和美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先后在柏林、布赖斯高地区弗莱堡、慕尼黑和伯尔尼等地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离经叛道的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1928)遭到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即终止了对学员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后,本雅明离开了德国,最后在巴黎定居,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陷于德国,他南逃,企图取道西班牙去美国,但在法西边境从布港警方获悉将被送交盖世太保后,他自杀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在20世纪后期为他赢得愈来愈高的声誉;他行文凝练,在作品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写来饶有诗味。他将社会批判、语言分析及历史怀旧情绪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国人,文学和美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先后在柏林、布赖斯高地区弗莱堡、慕尼黑和伯尔尼等地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离经叛道的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1928)遭到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即终止了对学员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后,本雅明离开了德国,最后在巴黎定居,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陷于德国,他南逃,企图取道西班牙去美国,但在法西边境从布港警方获悉将被送交盖世太保后,他自杀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在20世纪后期为他赢得愈来愈高的声誉;他行文凝练,在作品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写来饶有诗味。他将社会批判、语言分析及历史怀旧情绪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伤与悲观情绪。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变而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
目录
· · · · · ·
中译本第—版序本雅明的意义
再版序
第一部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
一波希米亚人
二游荡者
三现代主义
· · · · · ·
(更多)
中译本第—版序本雅明的意义
再版序
第一部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
一波希米亚人
二游荡者
三现代主义
附录
论唯物主义方法
论趣味
第二部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
第三部巴黎,19世纪的都城(随笔集)
一傅立叶与拱门街
二达盖尔与西洋景
三格朗德维埃与世界博览
四路易·菲力浦与内部世界
五波德莱尔与巴黎街道
六奥斯曼与街垒
名词与人名注释
修订译本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闲逛者似乎不过是用借来的——假想的——陌生人的孤僻来填补自己心中因这种孤僻造成的空虚,从而打破这种”追逐私人利益时不近人情的孤僻”。 继恩格斯清晰明确的描写之后,波德莱尔的描写听起来就模糊得多了∶”置身人群的那种快乐是一种因数量倍增而愉悦的奇妙表达。”但是,如果我们想象一下,这句话不仅出自某个人的角度,而且出自一种商品的角度说出来的,那么它的意思就变得清晰了。 诚然,就作为劳动力的人是一种商品而言,并不需要他本人来认可这种情况。 他对自己的生存状况、即生产体制强加给他的生存方式
认识得越清楚,他越使自己无产阶级化,他就越感受到商品经济的逼人寒气,也就越不喜欢与商品息息相通。 但是,波德莱尔所属的小资产阶级的情况还没有发展到这一地步。 就我们讨论的这一时期而言,这个阶级只是刚刚开始衰落。 终究有一天它的许多成员会被迫意识到自己劳动力的商品性质。 但是这一天尚未到来;到了那一天,可以这样说,他们就可以随意地打发他们的时间。 事实上,他们所获得的至多是享乐,而绝不是权力,这就使得历史给予他们的那种时刻成为消磨时光的空当。 凡是打算消磨时光的人都是追求享乐。 但是,不言而喻,这个阶级越是想在这个社会里获得更多的享乐,这种享乐越有限。 如果这个阶级发现有可能来享受这个社会,那么可以预见的享乐就不那么有限了。 如果他们想达到对这种享乐的高妙把握,他们就不能拒绝与商品调情。 他们不得不玩味这种对所有欢乐和不安的认同——不安来自对自己阶级命运的预感。 最后,他们不得不走近这种命运,甚至去感受破损和腐烂的商品所具有的魅力。(查看原文)
龟龟
4 回复
23赞
2021-05-06 22:56:02—— 引自章节:二、 闲逛者
-
文人是在林阴大道上融入他所生活的社会的。 他在林阴大道随时准备着听到又一个突发事件、又一句俏皮话、又一个传言。 在那里他建立了与同行、社交界的关系网,而且他十分依赖这些关系网带来的结果,就像妓女依赖她们的乔装打扮。②他在林阴大道消磨时间,他向人们展示这是他的工作时间的一部分。 他的表现就仿佛他从马克思那里学到了一个道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种一段又一段的懒散时间拖得很长,但在公众心目中,这是实现他的劳动力所必须的。 由此,它的价值大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不仅仅公众这样高度评估,当时专栏文章的高稿酬也表明,专栏是植根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之中的。
(查看原文)
龟龟
4 回复
23赞
2021-05-06 22:56:02—— 引自章节:一、 波希米亚人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 · · · · ·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精装)(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存在与虚无》《社会分工论》《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存在与时间》《筑就我们的国家》
等
。
喜欢读”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单行道
9.0
-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9.2
-
-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
9.1
-
-
作为生产者的作者
8.1
-
-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9.3
-
-
如何读诗
8.8
-
-
摹仿论
9.8
-
-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9.1
-
-
批评的诸种概念
8.7
短评
· · · · · ·
(
全部 380 条
)
-
2
有用
六月🍊女巫
2021-12-11 10:24:13
有些书读完之后真的是让人一句话也说不出
-
2
有用
HindenburgAsh
2021-10-02 12:25:08
我有些看不清,这是本雅明笔下的波德莱尔,还是波德莱尔化的本雅明。
-
1
有用
RyanBanana
2022-02-03 11:29:09
【补标】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游荡者,本雅明的哲思在巴黎城市拱廊里放大,闪回到琳琅满目的发达资本主义时期,远处又隐隐听见纳粹的铁蹄。
-
0
有用
之然
2015-07-19 19:05:44
读起来甚是艰难。除了文体和个别意象,并未感受到更多。很多论断颇不认同。或许是我水平不足。
-
40
有用
慈斯基
2017-10-17 22:15:56
读后盍书,细想巴黎为何吸引本雅明,他同波德莱尔身上相仿的文人的破坏型属性。忍不住将本雅明与稍前西美尔比较,都极善于从体验和碎片中去透视,西美尔是作心理和社会学分析,本雅明则进易懂难,他的写作太像寓言,很难揪出概念的具体所指,但它们却又因基于经验和敏感洞察而极具说服力和冲击力。
我要写书评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0 条 )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向本雅明博士学习如何写论文?
本雅明博士,您的研究题目“巴黎,19世纪的首都”,似过于空洞浮泛,研究主题不够明确,建议修改为“19世纪巴黎的空间与想象:以拱廊为例”,是否更为清楚?另,您的研究计划包括五个部分:“傅立叶与拱廊”、“达盖尔与全景画”、“格兰维尔与世界博览会”、“路易•菲利普…
(展开)

拱廊街上的现代性巴黎
本雅明在《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里并不是在写波德莱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波德莱尔是他灵魂选择依附上的一具肉体,他所需要的,是波德莱尔的眼睛和手中的羽毛笔。这本是一部名为《巴黎拱廊街》的鸿篇巨制,波德莱尔本来只是黑色的维吉尔,带着本雅明度过19…
(展开)

巴黎的私秘描述与英雄悲喜剧
一、 人穿行于象征之林 那些熟悉的眼光注视着他 ——波德莱尔 煤气灯亮起来了。司灯人穿过拱门街挤满建筑物的通道和夜游症的人群,把幽暗隐晦的街灯点亮。玻璃顶、大理石地面的通道,豪华的商品陈列、赌场、玻璃橱窗……人群的面孔幽灵般显现,他们焦灼、茫然、彼此雷同,拥挤…
(展开)

波德莱尔的现代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由张旭东翻译的风靡整个80年代的小册子其实是本雅明遗著《拱廊街计划》中的一部分。昨天一口气读下来,常常地惊出一身汗。这惊不是害怕,而是窥到秘密处的紧张和激动。 本雅明说波德莱尔的现代之爱不是“一见钟情”(love at the first sight),而是“毁灭之爱”(love a…
(展开)

本雅明笔下的“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
本雅明在《波德莱尔笔下十九世纪的巴黎》一书中将波西米亚人和如波德莱尔一类的知识分子放在一起书写和审视,这种做法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和波西米亚人及其相似的处境和特质。 我想以本雅明的这篇文章为主,结合有关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几部著作,稍稍讨论下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
(展开)

病态的花朵
波德莱尔,法国人,十九世纪诗歌象征派先驱,只活了49岁。照片上,他头发稀疏,但前面两束头发彬彬有礼地搭在头顶,锐利如鹰爪的目光,硬挺尖刻的鼻梁,嘴角下撇,深陷的法令纹,他歌唱丑恶,揭露社会阴暗面,带着灵性的诗句穿越象征主义的树林,他的声音仿佛穿越了万层雾…
(展开)

诗意批判:城市意象中的现代情绪
一种韵味的经久不散,一个身影的隐退徘徊,一场情绪的黯然酝酿,本雅明在解读波德莱尔的同时更是诗意还原了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所处的整个时代中弥漫着的都市情绪,这也正是本书极强的社会批判性所在,自然,这与其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渊源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可以说,本雅明真…
(展开)

路易斯·厄尼乌斯的无尽游荡——随便聊聊本雅明和侦探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我这学期做的一个pre的讲稿和ppt,权当记录 本雅明在《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中写道:“爱伦·坡的著名小说《人群中的人》仿佛是侦探小说的X光照片。在他的小说中,罪犯身上的披风不见了,剩下的只是铠甲:追捕者、人群和一个总是步行在伦敦人群中的不知身份的人…
(展开)

对译者未标注的词汇做的注释整理
一开始读的时候感觉译者的注释太少,很多人名都不认识,一些专业词汇也不太懂,都要自己查(这里吐槽一下译者),遇到不了解的当时用手机查过后就将该词的页码行数记录在笔记本上,现在统一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关于人名的注释,力求详尽,附带上了他们各自的思想,有些还考…
(展开)
>
更多书评
80篇
论坛
· · · · · ·
读这本书需要哲学基础吗,感觉好难读啊 | 来自豆友NyeCU6tJ5w | 2024-10-02 15:15:19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25.55元
购买纸质书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8.9分 2435人读过
-
9.5分 30人读过
-
9.0分 1150人读过
-
8.8分 96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丛书收藏报告【未完结】
(爱玛·包法利) - 【三联学术 2011—2018】
(三联学术) - 2014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阿May
2小时前 想读
何德瑞(已嗑拉
今天凌晨 想读
Platanus
今天凌晨 想读
豆友9AXBmdVLaw
今天凌晨 想读
> 258人在读
> 1057人读过
> 5782人想读
0 && asides.length > 0 && articles[0].offsetHeight >= asides[0].offsetHeight)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middle_right’);
}
})(this);
]]>
二手市场
· · · · · ·
· · · · · ·
订阅关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0)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bottom_super_banner’);
}
})(this);
]]>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CDATA[
var setMethodWithNs = function(namespace) {
var ns = namespace ? namespace + '.' : ''
, fn = function(string) {
if(!ns) {return string}
return ns + string
}
return fn
}
var gaWithNamespace = function(fn, namespace) {
var method = setMethodWithNs(namespace)
fn.call(this, method)
}
var _gaq = _gaq || []
, accounts = [
{ id: 'UA-7019765-1', namespace: 'douban' }
, { id: 'UA-7019765-16', namespace: '' }
]
, gaInit = function(account) {
gaWithNamespace(function(method) {
gaInitFn.call(this, method, account)
}, account.namespace)
}
, gaInitFn = function(method, account) {
_gaq.push([method('_setAccount'), account.i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google',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baidu', 'w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so', 'w'])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youdao',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360.cn',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gou', 'query'])
if (account.namespace) {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douban'])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网'])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www.douban.com'])
}
if (account.namespace === 'douban') {
_gaq.push([method('_setDomainName'), '.douban.com'])
}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1, 'responsive_view_mode', 'desktop', 3])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2, 'login_status', '0', 2]);
_gaq.push([method('_trackPageview')])
}
for(var i = 0, l = accounts.length; i
作者简介:
中译本第—版序本雅明的意义
再版序
第一部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
一波希米亚人
二游荡者
三现代主义
附录
论唯物主义方法
论趣味
第二部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
第三部巴黎,19世纪的都城(随笔集)
一傅立叶与拱门街
二达盖尔与西洋景
三格朗德维埃与世界博览
四路易·菲力浦与内部世界
五波德莱尔与巴黎街道
六奥斯曼与街垒
名词与人名注释
修订译本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