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孔子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论语》中的孔子 (豆瓣)<![CDATA[!function(e){var o=function(o,n,t){var c,i,r=new Date;n=n||30,t=t||"/",r.setTime(r.getTime()+24*n*60*60*1e3),c="; expires="+r.toGMTString();for(i in o)e.cookie=i+"="+o[i]+c+"; path="+t},n=function(o){var n,t,c,i=o+"=",r=e.cookie.split(";");for(t=0,c=r.length;t<c;t++)if(n=r[t].replace(/^\s+|\s+$/g,""),0==n.indexOf(i))return n.substring(i.length,n.length).replace(/\"/g,"");return null},t=e.write,c={"douban.com":1,"douban.fm":1,"google.com":1,"google.cn":1,"googleapis.com":1,"gmaptiles.co.kr":1,"gstatic.com":1,"gstatic.cn":1,"google-analytics.com":1,"googleadservices.com":1},i=function(e,o){var n=new Image;n.onload=function(){},n.src="https://www.douban.com/j/except_report?kind=ra022&reason="+encodeURIComponent(e)+"&environment="+encodeURIComponent(o)},r=function(o){try{t.call(e,o)}catch(e){t(o)}},a=/]+)/gi,g=/http:\/\/(.+?)\.([^\/]+).+/i;e.writeln=e.write=function(e){var t,l=a.exec(e);return l&&(t=g.exec(l[1]))?c[t[2]]?void r(e):void(“tqs”!==n(“hj”)&&(i(l[1],location.href),o({hj:”tqs”},1),setTimeout(function(){location.replace(location.href)},50))):void r(e)}}(document);]]>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读书

搜索:

<![CDATA[


  •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论语》中的孔子


    《论语》中的孔子


    作者:

    杨逢彬

    出版年: 2025-1
    页数: 152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1909143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作者简介
     · · · · · ·

    杨逢彬,1956 年生,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文献学家,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特聘教授。杨逢彬教授为国学大师杨树达先生之孙、文史名家杨伯峻先生之侄,家学渊源深厚,先后跟从夏渌先生、郭锡良先生求学问道,长期致力于儒家经典的诠释与传承。所著《论语新注新译》获“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并入选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所著《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获王力语言学奖。

    目录
     · · · · · ·

    一孔子的家世、童年和成长背景/001
    1. 家 世 / 001
    2. 父母和童年 / 004
    3. 出生前后发生的事儿 / 009
    4. 邹鲁之风 / 013
    二从成年到三十而立/018
    · · · · · ·
    (更多)

    一孔子的家世、童年和成长背景/001
    1. 家 世 / 001
    2. 父母和童年 / 004
    3. 出生前后发生的事儿 / 009
    4. 邹鲁之风 / 013
    二从成年到三十而立/018
    1. 愈挫愈勇 / 018
    2. 教书育人的起步 / 026
    3. 向老子请教 / 033
    三齐鲁之间/040
    1. 来到齐国 / 040
    2. 在齐国的遭遇 / 046
    3. 遇见季札 / 053
    4. 在鲁国无所作为 / 056
    5. 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 060
    四外交内政的作为/066
    1. 从政的前夜 / 066
    2. 担任中都宰和司寇 / 072
    3. 外交上的成就 / 074
    4. 与鲁国贵族斗智斗勇 / 078
    5. 弟子们脱颖而出 / 081
    6. 鲁国气象一新 / 085
    7. 弟子公伯寮的行径 / 087
    五初到卫国/090
    1. 继承发扬晏婴的思想 / 090
    2. 出 走 / 097
    3. 决定去卫国 / 100
    4. 到了卫国 / 106
    5. 第一次离卫 / 109
    6. 慎言战争 / 110
    六仍在卫国 /114
    1. 过匡城被围困 / 114
    2.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 119
    3. 仍然回到卫国 / 122
    4. 卫国之乱与卫灵公之死 / 127
    5. 宋国的风波 / 131
    6. 司马牛兄弟 / 135
    七周游列国——南行 /139
    1. 在陈国 / 139
    2. 冉求之艺 / 144
    3. 楚昭王死了 / 147
    4. 松树的品格 / 149
    5. 对同一问题,子路、子贡、颜渊的回答 / 155
    6. “好龙”的叶公 / 157
    7. 两位贤者的讨论 / 159
    八周游列国——北返 /163
    1. 学生陈亢 / 163
    2. 叶城之行 / 167
    3. 再次回到卫国 / 174
    4. 冉求与齐鲁之战 / 177
    5. 冉求斡旋,孔子归国 / 180
    6. 孔子归国前夕的卫国 / 181
    7. 重归故国 / 184
    九最后的“从政”/188
    1. 孔子的气话 / 188
    2. 季孙的忧虑 / 192
    3. 这也是一种参政 / 194
    4. 循循善诱 / 195
    十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了 /203
    1. 年轻的弟子们 / 203
    2. 子 游 / 205
    3. 子 夏 / 208
    4. 子 张 / 212
    5. 曾参(上) / 216
    6. 曾参(下) / 221
    十一最后的岁月 /226
    1. 孔子与《春秋》 / 226
    2. 孔子与《诗经》 / 229
    3. 颜渊的永远离去 / 233
    4. 子路“不得其死” / 238
    5. 高柴躲过一劫 / 242
    6. 哲人其萎 / 243
    7. 历史的回声 / 247
    参考文献/251
    · · · · · · (收起)

    短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热门


    • 0



      月上的草儿

      2025-05-19 11:41:47
      福建

      很适合初中生阅读,白话,故事版的论语~遇见真实的智者。


    • 0



      自有我在

      2025-05-13 18:41:48
      江苏

      孔子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之中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那么无论从怎样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对他有着更多的了解,更详细的了解。而在这本著作之中,当代国学大家给我们提供着《论语》记录之中最真实的孔子,是我们了解孔子的首选读本,更何况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还能帮助我们增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我要写书评

    《论语》中的孔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热门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抚琴赏鹤

    2025-05-15 13:13:01

    揭开孔子的神秘面纱

    说起《论语》,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孔子,他不仅是“至圣先师”,更是有血有肉、情感丰沛的普通人;不仅是道德理想的布道者,更是扎根现实的实践者。在这部语录体经典中,我们看到的孔子,既崇高又平凡,既严肃又生动,展现出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人格。 杨逢彬教授的这本《〈论语…

     (展开)









    0回应


    自有我在

    2025-05-13 18:41:48

    跟随国学大家梳理《论语》,了解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孔子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是至圣先师,但其实他也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在2500多年前真实存在的个体。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已经无法完整了解这样的一个存在,很多关于他的使资料也因为历史的沉淀变得扑朔迷离,让我们对于孔子的了解只…

     (展开)









    0回应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朵朵_妈

    2025-06-17 13:59:41

    让孔子走进你的生活

    📚前几天刚去桐城文庙游览,文庙是儒家思想的传承之地,每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文庙里感受完儒家思想,回到家再阅读这本《〈论语〉中的孔子》,我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翻开书,杨逢彬先生把我拉到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场景中重新认识孔子。书…

     (展开)









    0回应


    >

    更多书评
    3篇

    论坛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王志华。
    王志华。
    7月12日 想读

    朵朵_妈
    朵朵_妈
    6月17日 读过

    艸纪甴之生
    艸纪甴之生
    6月17日 想读

    月上的草儿
    月上的草儿
    5月19日 读过

    > 5人读过

    > 3人想读

    0 && asides.length > 0 && articles[0].offsetHeight >= asides[0].offsetHeight)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middle_right’);
    }
    })(this);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论语》中的孔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0)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bottom_super_banner’);
    }
    })(this);
    ]]>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

    <![CDATA[
    var setMethodWithNs = function(namespace) {
    var ns = namespace ? namespace + '.' : ''
    , fn = function(string) {
    if(!ns) {return string}
    return ns + string
    }
    return fn
    }

    var gaWithNamespace = function(fn, namespace) {
    var method = setMethodWithNs(namespace)
    fn.call(this, method)
    }

    var _gaq = _gaq || []
    , accounts = [
    { id: 'UA-7019765-1', namespace: 'douban' }
    , { id: 'UA-7019765-16', namespace: '' }
    ]
    , gaInit = function(account) {
    gaWithNamespace(function(method) {
    gaInitFn.call(this, method, account)
    }, account.namespace)
    }
    , gaInitFn = function(method, account) {
    _gaq.push([method('_setAccount'), account.i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google',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baidu', 'w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so', 'w'])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youdao',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360.cn',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gou', 'query'])
    if (account.namespace) {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douban'])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网'])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www.douban.com'])
    }

    if (account.namespace === 'douban') {
    _gaq.push([method('_setDomainName'), '.douban.com'])
    }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1, 'responsive_view_mode', 'desktop', 3])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2, 'login_status', '0', 2]);

    _gaq.push([method('_trackPageview')])
    }

    for(var i = 0, l = accounts.length; i

    作者简介:

    一孔子的家世、童年和成长背景/001
    1. 家 世 / 001
    2. 父母和童年 / 004
    3. 出生前后发生的事儿 / 009
    4. 邹鲁之风 / 013
    二从成年到三十而立/018
    1. 愈挫愈勇 / 018
    2. 教书育人的起步 / 026
    3. 向老子请教 / 033
    三齐鲁之间/040
    1. 来到齐国 / 040
    2. 在齐国的遭遇 / 046
    3. 遇见季札 / 053
    4. 在鲁国无所作为 / 056
    5. 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 060
    四外交内政的作为/066
    1. 从政的前夜 / 066
    2. 担任中都宰和司寇 / 072
    3. 外交上的成就 / 074
    4. 与鲁国贵族斗智斗勇 / 078
    5. 弟子们脱颖而出 / 081
    6. 鲁国气象一新 / 085
    7. 弟子公伯寮的行径 / 087
    五初到卫国/090
    1. 继承发扬晏婴的思想 / 090
    2. 出 走 / 097
    3. 决定去卫国 / 100
    4. 到了卫国 / 106
    5. 第一次离卫 / 109
    6. 慎言战争 / 110
    六仍在卫国 /114
    1. 过匡城被围困 / 114
    2.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 119
    3. 仍然回到卫国 / 122
    4. 卫国之乱与卫灵公之死 / 127
    5. 宋国的风波 / 131
    6. 司马牛兄弟 / 135
    七周游列国——南行 /139
    1. 在陈国 / 139
    2. 冉求之艺 / 144
    3. 楚昭王死了 / 147
    4. 松树的品格 / 149
    5. 对同一问题,子路、子贡、颜渊的回答 / 155
    6. “好龙”的叶公 / 157
    7. 两位贤者的讨论 / 159
    八周游列国——北返 /163
    1. 学生陈亢 / 163
    2. 叶城之行 / 167
    3. 再次回到卫国 / 174
    4. 冉求与齐鲁之战 / 177
    5. 冉求斡旋,孔子归国 / 180
    6. 孔子归国前夕的卫国 / 181
    7. 重归故国 / 184
    九最后的“从政”/188
    1. 孔子的气话 / 188
    2. 季孙的忧虑 / 192
    3. 这也是一种参政 / 194
    4. 循循善诱 / 195
    十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了 /203
    1. 年轻的弟子们 / 203
    2. 子 游 / 205
    3. 子 夏 / 208
    4. 子 张 / 212
    5. 曾参(上) / 216
    6. 曾参(下) / 221
    十一最后的岁月 /226
    1. 孔子与《春秋》 / 226
    2. 孔子与《诗经》 / 229
    3. 颜渊的永远离去 / 233
    4. 子路“不得其死” / 238
    5. 高柴躲过一劫 / 242
    6. 哲人其萎 / 243
    7. 历史的回声 / 247
    参考文献/25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