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者的归来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流放者的归来 (豆瓣)<![CDATA[!function(e){var o=function(o,n,t){var c,i,r=new Date;n=n||30,t=t||"/",r.setTime(r.getTime()+24*n*60*60*1e3),c="; expires="+r.toGMTString();for(i in o)e.cookie=i+"="+o[i]+c+"; path="+t},n=function(o){var n,t,c,i=o+"=",r=e.cookie.split(";");for(t=0,c=r.length;t<c;t++)if(n=r[t].replace(/^\s+|\s+$/g,""),0==n.indexOf(i))return n.substring(i.length,n.length).replace(/\"/g,"");return null},t=e.write,c={"douban.com":1,"douban.fm":1,"google.com":1,"google.cn":1,"googleapis.com":1,"gmaptiles.co.kr":1,"gstatic.com":1,"gstatic.cn":1,"google-analytics.com":1,"googleadservices.com":1},i=function(e,o){var n=new Image;n.onload=function(){},n.src="https://www.douban.com/j/except_report?kind=ra022&reason="+encodeURIComponent(e)+"&environment="+encodeURIComponent(o)},r=function(o){try{t.call(e,o)}catch(e){t(o)}},a=/]+)/gi,g=/http:\/\/(.+?)\.([^\/]+).+/i;e.writeln=e.write=function(e){var t,l=a.exec(e);return l&&(t=g.exec(l[1]))?c[t[2]]?void r(e):void(“tqs”!==n(“hj”)&&(i(l[1],location.href),o({hj:”tqs”},1),setTimeout(function(){location.replace(location.href)},50))):void r(e)}}(document);]]>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读书

搜索:

<![CDATA[


  •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流放者的归来


    流放者的归来


    作者:

    [美] Malcolm Cowley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二十年代的文学流浪生涯
    原作名: Exile’s Return: A Literary Odyssey of the 1920s
    译者:

    张承谟


    出版年: 1986-10
    页数: 310
    定价: 1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美国文学史论译丛
    ISBN: 9787810461245

    豆瓣评分

    9.0


    96人评价


    5星

    51.0%


    4星

    39.6%


    3星

    7.3%


    2星

    2.1%


    1星

    0.0%





    评价:






    流放者的归来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马尔科姆·考利,美国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迷惘的一代”重要一员,曾获得诸多奖项,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主要的美国评论家之一。其作品《流放者归来》是一部文学历史的经典著作,在这部著作里,你可以看到发生在过去五十年中的一次知识史上和社会史上的大转变的痕迹。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让我们把文化视为一种装饰、一枚区分阶级的徽章——就像牛津口音或英国服装。 (查看原文)



      祝羽捷
      19赞
      2021-03-05 17:03:15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空中楼阁
    • “纯粹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些跌跌撞撞的人,经常处于神经质的重压下。 (查看原文)



      lee
      15赞
      2021-03-11 22:31:09

      —— 引自章节:1.达达简史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美国文学史论译丛(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处女地》《美国文学的周期》《伊甸园之门》《华盛顿·欧文的世界》《爱国者之血》

    喜欢读”流放者的归来”的人也喜欢
     · · · · · ·


    激进的理想与美国之梦

    8.2

    一八九O年代的美国

    8.7

    爱国者之血

    8.1

    伊甸园之门

    8.6

    美国文学的周期

    7.9

    华盛顿·欧文的世界

    8.9

    西進的帝國


    今日,何謂歷史?

    7.4

    杰斐逊的帝国

    7.6

    处女地

    8.4

    短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热门


    • 0



      Coco醬

      2021-12-31 10:45:30


      同样也是失根的一代,在自己的土地上和文化中流浪


    • 0



      王村长

      2006-11-17 14:10:50


      好书


    • 0



      🥐

      2022-03-19 15:35:32


      这是所受教育与所经历的现实脱节的一代,于是他们逃离故土,逃向艺术,逃进原始,在追求个性和自我表现中疲惫不堪,丧失斗志。


    • 6



      镜听

      2009-09-06 02:17:27


      菲茨杰拉德《丑闻侦探》中的一句话:“她拿着一壶柠檬水穿过她自己的后院,她跨越了一百年。”其实是说两个世纪出生的人(巴克纳夫人和她儿子)之间所存在的代沟而已,但用这种句式表达出来,却有种相当震撼的感觉,一壶柠檬水穿越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考利后文的一句话或许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跋涉三千英里来寻找欧洲。”这种跨越了时间或空间的句式会平添一种沧桑或恢宏的印象,一百年和三千英里就是无限,无限的彼端永远无法…
      菲茨杰拉德《丑闻侦探》中的一句话:“她拿着一壶柠檬水穿过她自己的后院,她跨越了一百年。”其实是说两个世纪出生的人(巴克纳夫人和她儿子)之间所存在的代沟而已,但用这种句式表达出来,却有种相当震撼的感觉,一壶柠檬水穿越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考利后文的一句话或许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跋涉三千英里来寻找欧洲。”这种跨越了时间或空间的句式会平添一种沧桑或恢宏的印象,一百年和三千英里就是无限,无限的彼端永远无法抵达。所以欧洲永远不能找到,巴克纳夫人的柠檬水永远到不了儿子的房间,一切只是在路上为想象留白。
      (展开)


    • 0



      凡生
      2020-03-29 18:44:02


      优美的文笔集中描述了“迷惘的一代”作家的经历成长和特征。行文一章节触及这些作家战后在格林尼治村的生活,简洁陈述了8条格林尼治村作为穷文艺家聚居区的精神教义,这大体是最早有影响的对波希米亚主义信条的理论归结。—《现代审美文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


    我要写书评

    流放者的归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热门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sontag+a.jolie

    2007-01-22 02:45:44


    重庆出版社2006版

    我们:无处流放

    也许这个年纪来看《流放者归来》稍晚了些,那真是应该在大学时代阅读的东西,而我的大学生活,只有一堆苍白的零散的记忆,只有几件事,几个人,寒碜地简直让人抬不起头。那种可以踢踏着拖鞋偷跑出寝室,和朋友们喝酒大谈人生、胡聊理想的生活我是从来都没有享有过,唯一留在外…

     (展开)



    67




    2


    13回应


    ly的读享生活

    2021-04-23 10:06:13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版

    流放者尚未归来,我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马尔科姆·考利的《流放者归来》初版于1934年。 1934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呢?美国经历了股市大崩盘、经济萧条,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社会刚刚有所起色。 很多作品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在关键节点积极主动地参与了社会思潮的形成。 《流放者归来》完成了对整整一代人思…

     (展开)



    10






    0回应


    浦睿文化

    2021-04-23 11:36:24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版

    浮华盛世中的迷惘青年们,选择买一张船票自我流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叶克飞 首发于公众号“欧洲价值” “我相信,这就是战争对我们最终的影响。这是在如‘迷惘的一代’这种做作的词汇背后的真实感情。大中小学使我们在精神上断了根,如今我们又在物质上断了根。成百上千的我们,成千上万的我们,脱离了我们自己的土壤,就像被一台挖土机…

     (展开)



    9






    0回应


    浦睿文化

    2021-04-13 16:15:49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版

    《流放者归来》:一代人的奇遇与历险

    作者:卢一欣 《流放者归来》(Exile’s Return)描绘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漫长登场,其中提到我们所熟知的二十世纪初叶最伟大的美国文学代表的名字——约翰•多斯•帕索斯、海明威、E.E.肯明斯、哈特•克莱恩们——和他们鼓鼓囊囊的热情与刺激的困乏。 在最微观的层面上…

     (展开)



    9






    0回应


    bookbug

    2021-04-15 09:44:22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版

    马尔科姆·考利:美国文学史的亲历、书写与旁观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爱书人而言,一次性批量收入某个心仪作家或主题的系列作品,无疑是最幸运的书事之一。更何况这批书籍被大洋彼岸的藏家颇为精细地保存了数十年之久,且本本都有原作者亲笔签名或题词。因此,当我从漂洋过海而来的书箱中逐册拆开这些珍贵的签赠本时,那种满满的幸福感是可想…

     (展开)



    6






    4回应


    wendy

    2011-03-11 21:07:35


    重庆出版社2006版

    流放者归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流放者归来 穿过一条肮脏的小路或突然出现的山顶,你的童年就展示在眼前,你一度赤脚玩耍过的田野,亲切的树木,你用以品评其他景色的美景。 我在这条路上浑浑噩噩寻寻觅觅的奔走,在路途中看见漫天的星辰如花绽放,那是你我都不曾拥有过得笑颜。 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

     (展开)



    7




    1


    1回应


    sogdiana

    2008-09-18 13:50:24


    重庆出版社2006版

    流放是必然的宿命

    这本书是断断续续地读完的,觉得文字挺不错,写作的方式还不错,读起来并不太累,但是因为有道隔,空间和时间都挺隔,只能是同情式地理解,人性化的接受。嘿嘿。据说这书曾经被美国文学界的“圣经”级,就像中国80年代理想主义被符号化了一样。 这本儿书写的是差不多七八十年…

     (展开)



    7




    1


    0回应


    郝景芳

    2008-02-03 10:41:26


    重庆出版社2006版

    流放者归来

    我想,我自己是一个流放者归来。我和很多人都曾经有这样的经历,对某一种文化一种精神非常迷恋,生活在其中,比现实还真实。比如一首叫作Layla的歌,比如一段叫做古惑仔的电影。意象无所谓高或低,也无所谓远或近。 我曾在不同的意象中漫游,漫游的尽头都是回归。最近的一次是…

     (展开)



    6






    1回应


    maiqing

    2007-08-16 00:49:24


    重庆出版社2006版

    欢娱已尽

    上个世纪20年代,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之下,倍感孤立疏离的美国青年纷纷逃往欧洲——巴黎、伦敦、柏林甚至马德里。他们有的只是暂时的流放者,有的则一去不返。 马尔科姆•考利在他的《流放者归来》一书中将这“迷惘一代”群体的冒险经历梳理出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展开)



    6






    3回应


    loafe

    2007-05-16 01:19:59

    迷惘之后是垮掉

    从这本书描述的这迷惘的一代,从大学到参加一战,再流浪欧洲,回国居住在纽约,格林尼治村。 这就是20年代掀起波澜的一代文学大师的大致经历。 在那个年代,战争,萧条经济时期,禁酒令。 而他们始终在寻求着一张不安的生活,甚至不惜去参加战争,甚至这些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醉…

     (展开)



    6






    0回应


    >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