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CDATA[
{{= title}}
{{if year}}
{{= year}}
{{/if}}
{{if type == “b”}}
{{= author_name}}
{{else type == “a” }}
{{if en_name}}
{{= en_name}}
{{/if}}
{{/if}}
]]>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作者:
赵园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99-01
页数: 551
定价: 33.50
装帧: 精装
丛书: 学术史丛书
ISBN: 9787301039588
豆瓣评分
9.1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作者简介
· · · · · ·
赵 园,原籍河南尉氏,1945
年出生于兰州。1969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中文系研究生班。现任中国社会
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
《艰难的选择》、《论小说十家》、
《北京:城与人》、《地之子》及
散文、随笔集《独语》、《窗下》
等。
目录
· · · · · ·
目 录
“学术史丛书”总序
上编 明清之际士人话题研究
第一章 易代之际士人经验反省
第一节“戾气”
第二节 生死
· · · · · ·
(更多)
目 录
“学术史丛书”总序
上编 明清之际士人话题研究
第一章 易代之际士人经验反省
第一节“戾气”
第二节 生死
附 录 陈确的“节义”论
第三节“用独”
第二章 易代之际文化现象论说
第一节 南北
第二节 世族
第三节 流品
第三章 作为话题的“建文事件”
第一节 借诸事件的言说
第二节“革除”后史
第四章 关于“言论”的言论
第一节 言路
第二节 清议
第三节“一概之论”、“一先生之言’
附 录 士人经验中的明清之际的言论环境
下编 明遗民研究
第五章 遗民论
第一节 论“遗”
第二节 遗民史述说
附 录 论许衡、刘因
第六章 遗民生存方式
第一节 逃禅
第二节 衣冠
第三节 交接
第四节 生计
第五节 葬制
第七章 时间中的遗民现象
第一节 失节忧惧
第二节 故国与新朝之间
第八章 关于遗民学术
第一节 综论
第二节 经学
第三节 史学
第四节 文论
余论(之一)
余论(之二)
附 录
我读傅山
由《鱼山剩稿》看士人于明清之际的伦理困境
参考书目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至于遗民的“苦节”,甚至在形式上都与节妇烈女如出一辙,其自虐且竞为“不情”极其相像
/
自虐而为人所激赏的自然还有节妇烈女,亦乱世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来,苦节而不死的贞妇也是一种“遗民”,其夫所“遗”,倒不为乱世、末世所特有,也证明了女性生存的特殊艰难。
/
明清之际的文献,记烈妇贞女,其死亦有至惨者,时论之嗜“奇”嗜“酷”,更甚于对男子。
/ (查看原文)
豆友269751931
4赞
2023-10-14 22:57:39—— 引自章节:第一节 “戾气”
-
在当时,不惟男性世界,女性世界对其内部的失节者亦严苛不贷,毫不宽假(参看黄宗羲《桐城方烈妇墓志铭》等)
/
至于女子之“当死”而不死,更人人得而唾弃之。曾批评女子未嫁守节、持论通达的归庄,也说:“吾见江南女子之奉巾栉营垒之中,及为所掠卖而流离道路者,恨其不能死。”(《归氏二烈妇传》,《归庄集》卷七第407页)此亦解释了无论“忠义”、“贼”、“寇”均于失败之际杀其妻孥。这类暴行,在“忠义”传状里,向来是被作为风节的明证的
/
明儒有关“死”的谈论,其“恶趣味”,在我看来,也在那种意义、价值辨析中。读明人文集及有关传记,令你感到异样的,正是那些“当”否之类的谈论,是他人的生死以至“可”否“当”否的可资谈论。“士论”从来是一种权力,为“士流”认可的权力。决他人的生死,在士人,是极自然的事,是他们熟悉的一套话语。只是在数百年之后,你才会惊异于“士论”之作为道德力量,其实施道德判决的自信;你才不适应于那种有关“苦节”、“死”的不厌其细的辨析、品味,反感于其间的冷静——那确是一种冷静到残忍的理性
/
以布衣、诸生、“末秩”死,被认为“难”。一时士风,颇不乏竞为其难、竞为“尤难”者
/
甚至关于妇人的节烈,也有持论通达者。上文提到过的归庄,确也说过女子未嫁从夫为“过情非礼”,死“不出于礼之正”;以为妇人“苟笃于情而得其正”即可称,“不必烈也”(《书顾贞女传后》、《书柴集勋顾孺人传后》,《归庄集》卷四第301、302页)
/
有上述思路的陈确,自不会欣赏世俗伦理实践中的其他“过”举(如世俗乐道的“割股、寝冰、十年庐墓”, “未嫁之女望门投节”等)
/
尤可贵者,是其论女子“节烈”,与其节义论(通常适用于男性)同一逻辑,而不为女性另设标准。他不满于世儒的一味猎奇而忽视“恒德”,谓“此吾夫子所以致叹于白刃可蹈,而中庸不可能者也”(《祭查母朱硕人文》第325页)。 《书潘烈妇碑文后》一文径指烈妇… (查看原文)
豆友269751931
4赞
2023-10-14 22:57:39—— 引自章节:第二节 生死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 · · · · ·
学术史丛书(共30册),
这套丛书还有
《近代中国的百科辞书》《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文化制度和汉语史》《儒学南传史》
等
。
喜欢读”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想象与叙述
8.6
-
-
丰坊与姚士粦
8.3
-
-
明代的科举与经学
8.9
-
-
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
8.5
短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
0
有用
夜深歌
2022-11-09 15:34:34
上海
翻阅。
-
2
有用
或曰
2014-11-19 16:36:05
很有才情,富于激情。但是,面对头绪纷繁的明清之际的历史情境,作者在讨论时也出之以头绪纷繁,内容也随之显得散杂。而且,行文常让人觉得这是随笔,而非学术专著。大量的原文和作者个人的行文交织在一起,又采用了随文注的形式,看起来和别扭。像这样篇幅不算短的著作,竟然连一段单列出来的材料的没有,也是很少见的现象。
-
0
有用
EVE
2024-01-03 20:40:45
山东
翻过
-
0
有用
Eureka
2017-12-06 02:01:05
每年都有机会翻出来的书
-
0
有用
我不是伊萬
2013-07-20 15:24:57
已送映虹。
我要写书评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CDATA[
var cur_sort = '';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on('click', function () {
var sort = $(this).data('sort');
if(sort === cur_sort) return;
if(sort === 'follow' && true){
window.location.href = '//www.douban.com/accounts/login?source=movie';
return;
}
if($('#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return;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true);
cur_sort = sort;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getJSON('reviews', { sort: sort }, function(res)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remove();
$('#reviews-wrapper [href="reviews?sort=follow"]').parent().remov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after(res.html);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data('doing', false);
$('#reviews-wrapper .review_filter').removeData('doing');
if (res.count === 0) {
$('#reviews-wrapper .review-list').html('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长评’);
}
});
});
]]>

“复现”与“浸润”
大约一个月前读完了赵园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到现在才来做总结的工作。作者的思考,包括他所展示出来的王夫之、黄宗羲、陈确等人的思考,常能给人以启发,我就原原本本把这些文字给敲到word文档里,偶有按语,亦皆零碎不成章,以留下一些读书时印象深刻的精彩话语。我没…
(展开)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读书笔记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读书笔记 赵园认为明代士人提倡坚忍颂扬苦行,其气象正近于墨家?P11【可以查究墨家学说在明代的流播影响,也可以探讨明代士人墨家化对思想与政治的影响,再返归回先秦儒墨之争墨家失败的思想史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绝命诗文是明代士…
(展开)

暴政、士心、亡天下
发现赵园比王汎森更有犀利的灵气,又带有一些暮气,故其分析更为锐利。此种史识也只有经历若干惨痛的集体记忆的大陆学者方能写出。呜呼,所谓亡天下者,非社稷颓倾,文化剧变,乃在于暴政杀士人之心,乃至人心丧乱,末世之象也。
(展开)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作者的阅读量太吓人了,囊括明亡清兴文字。旁征博引,看似漫无边际,其义自见,第一流的高手。查作者,一个和蔼的老太太,三叹服。 清学的诸多趋势,明中后期已经起笔,不当过于关注顾、黄,王,此三贤并称,有清末陪祭孔庙的影响。 当时众生百态,易代对人性是大考验。绝佳的…
(展开)

书内容还行,缺点也多
用了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才将这本书读完,合上书之际,静心回想,却似乎想不起此书的精彩之处,似无所获。赵先生此书,题目宏大,亦能争人目光,我就是被书名吸引的。但全书读完,却觉得赵先生此书并不太令人满意。 首先是文字,此书文字与句式半文不白,读起来拗口,…
(展开)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读后小记
很扎实的明清士大夫研究著作。上编是明清之际士人话题研究。作者言:“思想史意义”首先是士大夫经由“言论”提供的。言论通常在“话题”中展开,而“话题”则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展开。明代制度设计对士与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一朝“王纲解纽”,有明一代压抑两百余年的学术思…
(展开)

士大夫的窠臼
开卷之时,感觉全书的内容有些杂乱,一时难以明确作者的主旨。但是越往后读,就越被那些似乎略显杂乱的信息吸引,进而感到可能不是作者的主旨不明确,而是并未想要给出一个个人的结论性判断,只是将那个特殊时代里的智识阶层的思想、学术、生活等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角度呈现…
(展开)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读书笔记 赵园认为明代士人提倡坚忍颂扬苦行,其气象正近于墨家?P11【可以查究墨家学说在明代的流播影响,也可以探讨明代士人墨家化对思想与政治的影响,再返归回先秦儒墨之争墨家失败的思想史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绝命诗文是明代士…
(展开)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小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然周全,但总感觉笔法有些缥缈,不能力透纸背。有时说了一圈,又感觉什么都没说。如下图: 笔记如下:
(展开)

明清之际的士大夫研究
明清之际是王朝更替的一段特殊历史,然而在特殊历史之中所蕴含的不同甚或说剧变实在是微妙到极致。我一直都觉得思想史比实在的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更具价值和吸引力。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时代骤变的必然与生命力。 《明清之际士大夫》深刻而有力,生动展示了那个时期…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8.6分 479人读过
-
8.9分 318人读过
-
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关于晚明的一切
(江南渔者) - 满天星斗:中国历史阅读推荐书目
(无心恋战) - 反思
(Deric) - 明代文学研究
(半闲斋)
谁读这本书?
· · · · · ·
豆友WuYlNyzJnQ
6月2日 想读
永安里猫头鹰
5月9日 想读
ly83264195
5月4日 想读
王二
4月21日 想读
> 38人在读
> 121人读过
> 1440人想读
0 && asides.length > 0 && articles[0].offsetHeight >= asides[0].offsetHeight)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middle_right’);
}
})(this);
]]>
二手市场
· · · · · ·
· · · · · ·
订阅关于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0) {
(global.DoubanAdSlots = global.DoubanAdSlots || []).push(‘dale_book_subject_bottom_super_banner’);
}
})(this);
]]>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CDATA[
var setMethodWithNs = function(namespace) {
var ns = namespace ? namespace + '.' : ''
, fn = function(string) {
if(!ns) {return string}
return ns + string
}
return fn
}
var gaWithNamespace = function(fn, namespace) {
var method = setMethodWithNs(namespace)
fn.call(this, method)
}
var _gaq = _gaq || []
, accounts = [
{ id: 'UA-7019765-1', namespace: 'douban' }
, { id: 'UA-7019765-16', namespace: '' }
]
, gaInit = function(account) {
gaWithNamespace(function(method) {
gaInitFn.call(this, method, account)
}, account.namespace)
}
, gaInitFn = function(method, account) {
_gaq.push([method('_setAccount'), account.i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google',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baidu', 'wd'])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so', 'w'])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youdao',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360.cn', 'q'])
_gaq.push([method('_addOrganic'), 'sogou', 'query'])
if (account.namespace) {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douban'])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豆瓣网'])
_gaq.push([method('_addIgnoredOrganic'), 'www.douban.com'])
}
if (account.namespace === 'douban') {
_gaq.push([method('_setDomainName'), '.douban.com'])
}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1, 'responsive_view_mode', 'desktop', 3])
_gaq.push([method('_setCustomVar'), 2, 'login_status', '0', 2]);
_gaq.push([method('_trackPageview')])
}
for(var i = 0, l = accounts.length; i
作者简介:
目 录
“学术史丛书”总序
上编 明清之际士人话题研究
第一章 易代之际士人经验反省
第一节“戾气”
第二节 生死
附 录 陈确的“节义”论
第三节“用独”
第二章 易代之际文化现象论说
第一节 南北
第二节 世族
第三节 流品
第三章 作为话题的“建文事件”
第一节 借诸事件的言说
第二节“革除”后史
第四章 关于“言论”的言论
第一节 言路
第二节 清议
第三节“一概之论”、“一先生之言’
附 录 士人经验中的明清之际的言论环境
下编 明遗民研究
第五章 遗民论
第一节 论“遗”
第二节 遗民史述说
附 录 论许衡、刘因
第六章 遗民生存方式
第一节 逃禅
第二节 衣冠
第三节 交接
第四节 生计
第五节 葬制
第七章 时间中的遗民现象
第一节 失节忧惧
第二节 故国与新朝之间
第八章 关于遗民学术
第一节 综论
第二节 经学
第三节 史学
第四节 文论
余论(之一)
余论(之二)
附 录
我读傅山
由《鱼山剩稿》看士人于明清之际的伦理困境
参考书目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至于遗民的“苦节”,甚至在形式上都与节妇烈女如出一辙,其自虐且竞为“不情”极其相像
/
自虐而为人所激赏的自然还有节妇烈女,亦乱世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来,苦节而不死的贞妇也是一种“遗民”,其夫所“遗”,倒不为乱世、末世所特有,也证明了女性生存的特殊艰难。
/
明清之际的文献,记烈妇贞女,其死亦有至惨者,时论之嗜“奇”嗜“酷”,更甚于对男子。
/ (查看原文)
豆友269751931
4赞
2023-10-14 22:57:39
—— 引自章节:第一节 “戾气”
在当时,不惟男性世界,女性世界对其内部的失节者亦严苛不贷,毫不宽假(参看黄宗羲《桐城方烈妇墓志铭》等)
/
至于女子之“当死”而不死,更人人得而唾弃之。曾批评女子未嫁守节、持论通达的归庄,也说:“吾见江南女子之奉巾栉营垒之中,及为所掠卖而流离道路者,恨其不能死。”(《归氏二烈妇传》,《归庄集》卷七第407页)此亦解释了无论“忠义”、“贼”、“寇”均于失败之际杀其妻孥。这类暴行,在“忠义”传状里,向来是被作为风节的明证的
/
明儒有关“死”的谈论,其“恶趣味”,在我看来,也在那种意义、价值辨析中。读明人文集及有关传记,令你感到异样的,正是那些“当”否之类的谈论,是他人的生死以至“可”否“当”否的可资谈论。“士论”从来是一种权力,为“士流”认可的权力。决他人的生死,在士人,是极自然的事,是他们熟悉的一套话语。只是在数百年之后,你才会惊异于“士论”之作为道德力量,其实施道德判决的自信;你才不适应于那种有关“苦节”、“死”的不厌其细的辨析、品味,反感于其间的冷静——那确是一种冷静到残忍的理性
/
以布衣、诸生、“末秩”死,被认为“难”。一时士风,颇不乏竞为其难、竞为“尤难”者
/
甚至关于妇人的节烈,也有持论通达者。上文提到过的归庄,确也说过女子未嫁从夫为“过情非礼”,死“不出于礼之正”;以为妇人“苟笃于情而得其正”即可称,“不必烈也”(《书顾贞女传后》、《书柴集勋顾孺人传后》,《归庄集》卷四第301、302页)
/
有上述思路的陈确,自不会欣赏世俗伦理实践中的其他“过”举(如世俗乐道的“割股、寝冰、十年庐墓”, “未嫁之女望门投节”等)
/
尤可贵者,是其论女子“节烈”,与其节义论(通常适用于男性)同一逻辑,而不为女性另设标准。他不满于世儒的一味猎奇而忽视“恒德”,谓“此吾夫子所以致叹于白刃可蹈,而中庸不可能者也”(《祭查母朱硕人文》第325页)。 《书潘烈妇碑文后》一文径指烈妇… (查看原文)
豆友269751931
4赞
2023-10-14 22:57:39
—— 引自章节:第二节 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