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要通读几千年的史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本书使我们认识到,不管朝代如何更迭,风云如何变幻,地理因素的作用始终至关重要!
本书以地理单元为轴心,通过纵向讲史的方式,对各个地理单元的形成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穿插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典故,从而可以让读者轻松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作者简介:
李不白
湖北黄冈人,知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局》《活见鬼》《飘来飘去》《麒麟台》等。作者也是国内地图界的专家,曾获裴秀奖银奖。
第一章 三国古战场,荆州在哪里/001
第二章 关中大地,王者之气/020
第三章 江南富庶,衣冠南渡/041
第四章 人说山西好风光/058
第五章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077
第六章 中原逐鹿,谁主沉浮/091
第七章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103
第八章 山东与两淮/115
第九章 西和诸戎,南征百越/126
第十章 随风直到夜郎西/137
第十一章 从南诏到大理/146
第十二章 河套/156
第十三章 河西走廊/162
第十四章 西域/168
第十五章 深入塞北,直抵辽东/180
第十六章 两次北伐/193
第十七章 抗日战争/19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与郡县制配套的还有愚民、弱民政策。商鞅认为,要让人民好管、听话,跟着国家的政策走,人民最好都傻一点,像六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太聪明了,不好管,你让他杀人,他会跟你讲仁义,你让他使诡计,他骂你没道德;还
有,老百姓最好别有钱,“民富则国弱,民弱则国富”,有钱了就没人玩命上战场了,利益的刺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才会为了生存去种田,或者去打仗,也没闲工夫去琢磨国家的政策是否合理。所以后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不是一个偶然的举动,这个行为和商鞅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就是为了控制言论,实行愚民政策。后世的帝王鉴于秦朝亡得太快,没有像秦始皇那样赤裸裸地祭出法家的大旗,而是采用了“外儒内法”的政策,外表用儒家的那一套安抚人心,骨子里还是法家那一套。商鞅的那一套,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灭亡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到清朝时达到了极致。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斗争,一直持续到汉朝,项羽想要恢复分封制,刘邦想搞郡县制却又怕走了秦始皇的老路,最后在汉初立国的时候,搞了个折中的半分封半郡县的国家。这种斗争,最终以汉武帝的推恩令为止,分封制彻底消亡,中国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到底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欧洲自罗马帝国覆亡后,没有实现大一统的集权政府,在封建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民主国家,日本的封建制也一直延续到近代,现代民主政治很容易在这里生根发芽。相反的,中国的中央集权之下只会带来政权的更迭,不停地推倒重来,陷入一个死循环。有人说,中国在明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是清军入关,也许中国就能发展出资本主义。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妄想。明朝末年的那个不叫资本主义,顶多算是小作坊。集权的土壤也产生不了民主思想。就算清军不人关,李自成当了皇帝也只是又一个循环,还是一切推倒了重来,并不会比明朝进步。
封建制度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天然地会产生资本主义,而民主也是各种… (查看原文)
光风霁月
5赞
2023-06-13 11:36:51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关中大地,王者之气
明末的时候,张献忠在这里割据一方,大肆屠杀川人,明军、清军、南明又在这里战乱不断,打了几十年,造成这里人口急剧减少。到清初的时候,这里已经是十室九空,曾经的天府之国一片凋敝,成都府出门三里能看到老虎。后来清政府从湖南、湖北大量移民到这里,才逐渐恢复了生机。这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其移民数量已远远地超过了本地人。湖广,在元朝时包括两湖两广,明清时指的是湖南湖北。这里其实是泛指,南方各省都有移民到四川,包括客家人,只不过湖广最多,占了六成,其中仅湖北麻城一个地方就占了湖广的一半。麻城孝感乡成了许多川渝移民后裔寻祖的圣地。孝感乡因为人口流失严重,后来并人了别的乡,现今已不复存在。当然麻城哪来那么多的人口供移民所需?所以在麻城当地还流传着一句话:“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幸感乡更大程度上是个移民中转站。 (查看原文)
光风霁月
5赞
2023-06-13 11:36:51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