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黄昏:1944—1945,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伊恩·托尔-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428,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诸神的黄昏:1944—1945,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

内容简介

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战役后,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了主动。为了减少伤亡和速战速决,美国人绞尽脑汁,而日军考虑的却只是如何“光荣赴死”。

在“七生报国”的心态驱使下,从莱特湾战役起,日军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万岁冲锋”。无论是以“神风”为代表的特攻部队,还是海上巨无霸“武藏号”和“大和号”,通通走上了不归路。日本媒体将一场场惨败美化为大捷,在东京遭遇伤亡超过十万人的空袭后只强调皇宫完好无损,天皇安然无恙。日本政府则要求民众展示“大和魂”,为国家做出更大牺牲。连妇女儿童也被训练用竹枪迎战,准备“一亿玉碎”。而在马尼拉,自知行将毁灭的日本兵,展现出人性至深的黑暗面,犯下罄竹难书的兽行。

在美军攻克硫黄岛与冲绳岛,获得了登陆日本本土的基地后,一部分日本领导人开始暗中推动停战,先前的好战论调反成阻碍。即便蘑菇云已在广岛与长崎上空腾起,依然有人试图以武装叛变阻止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在全日本播出。然而,日方代表终还是登上“密苏里号”,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太平洋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我们今日熟知的亚太格局也开始形成。

作为“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的后一卷,《诸神的黄昏:1944—1945,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延续了前两卷的特色,逼真还原了战争末段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而且带领读者走进华盛顿和东京的决策地,品鉴各方首脑在战略和外交层面的重大决议。它不仅给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更将军事史写作推向了新的。

作者简介

伊恩·托尔(Ian W. Toll),美国历史作家、海军历史学者。他先后毕业于乔治敦大学和哈佛大学,曾短暂进入政界,之后又投身金融行业,在多家银行担任分析师。但他一直对从事历史研究的梦想念念不忘,2002年开始专心从事写作。

2006年,托尔以一部《六舰》一鸣惊人,赢得广泛赞誉,次年荣获海军史领域的重磅奖项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奖和威廉·科尔比奖,还入选《纽约时报》编辑选择奖。此后他又撰写了“太平洋战争三部曲”,即《燃烧的大洋》《征服的怒潮》《诸神的黄昏》,在学者、军迷和历史爱好者群体中均广受好评。

目  录

作者自述和致谢
序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尾声
注释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尾声(节选)

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说他们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有神圣天皇的指引,有千古诸神的庇佑,肩负着统治亚洲的神圣使命。由于对美国文化和民主的浅薄思维定式,日本人错估了对手的血性和勇气。他们觉得美国人不愿意在地球另一端打一场持久、血腥的战争。觉得自己的敌人被优越的生活变得软弱而颓废,毫无希望地沉迷于灯红酒绿。美国是个大杂烩,移民国家,缺乏凝聚力,没有高尚的追求,被种族、民族、阶级和意识形态的内斗拖累得虚弱无比。美国女人都有投票权,这样她们就会施加政治影响,抵制把她们的儿子和丈夫派到遥远的异国土地上去打仗。美国经济体量虽大,实力虽强,但若无法进行战争动员,那也没有意义,而且寡头资本家也不会愿意去改造他们原本利润丰厚的产业。袭击珍珠港就是为了打击美国民众的士气,面对如此灾难,资本家们的反应将会是迫使华盛顿求和。“我们以为我们能轻松搞定他们,”一名日本高级将领后来承认道,“一个如此深陷物质享受,一心追求欢愉的种族,在精神上是堕落的。”
如果这些假设都没错,日本就会打赢太平洋战争,或许今天已经是这一地区的霸主了。哪怕只有一部分假设正确,日本或许也不至于沦落到为了保持主权完整而痛苦挣扎的地步,甚至还可能保留一部分海外占领区。但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所有这些假设都在不同程度上犯了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如米内大将和其他人参透的那样,太平洋战争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日本的战败甚至在1941年12月便已可清楚预见。更糟的是,有些默许发动这场打不赢的战争的人,也在一开始就预见到甚至预言它会失败。这样看来,太平洋战争其实是东京政治失败的产物,这种灾难性的失败,是一个政府乃至一个国家历史中糟糕的事情之一。
在19世纪的明治时代,当日本武士阶级的精英次想要让他们封闭而落后的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时,他们就知道自己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油和其他日本本土缺乏的自然资源。对外贸易满足了这种迫切的需要,尤其是和美国、英国、荷兰及其在亚洲的控制区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1940年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明明知道自己的这一基本经济环境,却还是选择和欧洲的两个法西斯国家德国和意大利结盟,它们不仅不是原油和其他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国,而且还已经(或者即将)和向日本出口这些物资的国家开战,这对日本的国家利益是致命打击。换言之,东京选择了和自己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敌,却和对自己固有的物资短缺毫无益处的国家结盟,从而导致了完全可以预见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在原油和其他原材料进口被贸易封锁切断后,日本政府又错上加错,向在东南亚实力虚弱且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但潜在工业军事实力至少是日本十倍的国家(美国)发动进攻。

编辑推荐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是21世纪太平洋战争史集大成之作,在美国亚马逊收获近90%读者上千条五星好评,一度登上《纽约时报》非虚构作品畅销榜,被誉为“军事史的”“史诗般的军事史巨著”。

里程碑式的太平洋战争全史,从“珍珠港”和“中途岛”升级认知

太平洋战争通常只以“偷袭珍珠港”“中途岛对决”“血战硫黄岛”等数场著名战役为人津津乐道,其全貌则往往隐没在零散而孤立的文本当中,相关研究也日渐碎片化。海军史专家伊恩·托尔积十余年之功,完成“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的鸿篇巨制,全景展现这场战争的过程及其意义,为太平洋战争研究领域贡献了一部传世之作。

充分挖掘各类史料,公正还原历史真相

托尔在原有太平洋战史的基础上,吸收新近公开或出版的档案、纪实文献、回忆录和研究成果,大量引用亲历者的口述史、日记和书信,分析战略和战术决策时则会回顾海军军官的作战报告和战争日志。他在运用史料时还格外注意平衡呈现各方角度,盟军和日军、前线和后方、军人和平民的视角交替出现,尽可能展示了复杂历史的本来面目。

突破陆战为主的视角,揭示航母兴起和人类海战思维蜕变的历程

太平洋战争当中的海战不仅对战局本身起着决定性影响,还颠覆了自古以来的海战方式,重塑了人类对海战的理解。然而原有的太平洋战争经典作品往往重陆战而轻海战,无法真正呈现太平洋战争的全貌。托尔的巨著从全面的海战视角铺陈开来,展示了航空母舰取代“大舰巨炮”成为海军核心的曲折历程,弥补了这个缺憾。

以高级军官讲师的洞见剖析战局,厘清盟军决策思路和胜负核心因素

盟军将“欧洲优先”作为全球战略的基础,同时又不能忽视太平洋战区的军力调度、资源分配和作战方案等问题,战争临近尾声时还要考虑各项安排对战后的影响,决策过程可谓千头万绪。托尔以高级军官讲师的洞见,梳理了盟军就相关问题辩论与博弈的经过,并且阐述了军工产能、资源供给、后勤保障、作战观念等因素对战局及战略的影响,论析了左右全局胜负的关键。

小说般传神人物刻画,电影般逼真战场复现

托尔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无论是高层指挥、部队官兵还是普通民众,在他笔下都有血有肉,跃然纸上,而非只是承载叙事功能或补充视角的工具。描写战役时,他善于借助真假莫辨的情报和层出不穷的意外铺垫氛围,营造悬疑感,以极富张力的笔触和翔实的细节再现惊心动魄的交战场面,哪怕读者已了解全部经过,也很可能再度被吸引。

近50幅原创地图,100余张历史照片,让战争不再抽象

几乎每场战役均有精心绘制的地图,清晰展示战斗双方的布局与机动;百余张历史照片则将人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使人更真切地感受战争的宏大、激烈与艰难。

把握当今亚太格局雏形,洞悉日美关系演变

太平洋战争主要是美日两国的战争,这两个国家都曾被欧洲文明所轻视,后来却发展成为雄踞太平洋两端的重要力量。战后的美国成为仅有苏联可以抗衡的超级大国,日本则至今仍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力量。理解太平洋战争台前幕后的较量,才能对20世纪以来的亚太格局乃至全球局势有准确的判断与认识,而这对于今日的我们而言,具有相当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军事作家操刀翻译,译文流畅可靠

《诸神的黄昏》译者谭星曾在《兵器》《突击》等军事书刊上多次发表作品,著有《全甲板攻击:战火中成长的美国航母》一书,译有《决不,决不,决不放弃:英国航母折腾史,1945年以后》《航母崛起:争夺海空霸权》等著作,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原文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