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性游戏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游戏文化经典译丛(共四本)其中一本。

电子游戏既是一种表达媒介,也是一种说服性媒介。在这个创新性的分析中,伊恩·博格斯特分析了电子游戏引发争论和影响玩家的方式。他借鉴修辞学(研究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的历史,分析了修辞学在一般软件中的独特功能,特别是电子游戏。博格斯特认为,由于电子游戏具有基本的程序性表征模式(基于规则的表征和交互),它为说服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它们实现了一种新的修辞形式。博格斯特称这种新形式为“程序性修辞”,这是一种与计算机核心功能相关的修辞。他认为电子游戏具有独特的说服力,超越了其他形式的计算性说服。博格斯特考察了电子游戏说服力已经形成并显示出相当大潜力的三个领域:政治、广告和学习。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欧盟大学委员会伊拉斯谟计划高级访问学者,全国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游戏与艺术创研中心主任,新迷影丛书主编。

作者简介

伊恩·博格斯特(Ian Bogost),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电影与媒体研究、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设计与视效艺术学科教授,芭芭拉与大卫·托马斯(Barbara and David Thomas)讲席教授。独立游戏工作室Persuasive Games LLC创始 合伙人,《大西洋月刊》特约撰稿人。著有《单元操作:电子游戏批评导论》(Unit Operations: An Approach to Videogame Criticism)、《异形现象学》(Alien Phenomenology, or What It’s Like to Be a Thing)、《玩的就是规则》(Play Anything: The Pleasure of Limits, the Uses of Boredom, and the Secret of Games)等。

译者简介

丁幼晗,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国际传播中心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艺术与文化多样性教席专员。美国纽约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国家二级笔译及口译证书。曾在《电影艺术》等刊发表译作与研究文章。目前主要从事电影国际合作事务管理、跨文化传播、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等相关研究工作。

第一章 程序性修辞
政治
第二章 政治过程
第三章 意识形态框架
第四章 数字民主
广告
第五章 广告逻辑
第六章 授权许可与产品植入
第七章 广告游戏
教育
第八章 程序素养
第九章 价值观与理想
第十章 体育运动
第十一章 说服的目的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