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之旅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 聚焦广府人在西江流域的移民活动

★ 利用碑文、匾额、族谱、地方志

★ 讲述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历史故事

在16~19世纪的西江流域,活跃着一个特殊的流寓人群,他们来自广东珠三角低地,沿着西江向上游高地迁移,广泛散布于广东西部、广西、贵州南部、云南东部乃至越南北部。他们是前往边地赴任的官员,是参加竞争不那么激烈的科举考试的士子,是跨区域做生意、修祠庙和建会馆的商人。

他们中有人“适西再未归”,但更多的人在上下游流动间努力维持着与珠三角分居家庭和宗族的联系,这种联系为上游移民提供身份认同和文化资本,又为下游宗族增添名声和实利。广府人的迁移大多顺应明清的国家政策,也推动粤商网络和广府社会文化扩展至上游,更成为后来世界范围内华人流寓的源头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美]麦哲维(Steven B. Mile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The Sea of Learning: Mobility and Ident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Guangzhou(《学海堂与晚清岭南学术》沈正邦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Opportunity in Crisis: Cantonese Migrants and the State in Late Qing China等书。

译者简介

韦斯琳

中山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持CATTI二级笔译证书,译作有《历史中的人生:霍布斯鲍姆传》《危崖:风险与人类的未来》。

致谢001
凡例001
引言001
第一部分 帝国的中间人
第一章官员:上游边地的帝国代理人(1570~1740年)029
第二章士子:迁移与科举考试(1570~1760年)067
第三章商人:商业网络与国家支持(1700~1850年)103
第二部 分流寓家庭
第四章西江流域的丈夫和妻子149
第五章上游定居者与珠三角宗族189
结语 回望惨淡之旅226
注释234
参考资料282
索引30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中国这类帝国希望让人民成为有固定居所的单一主粮纳税人,从而产生数量明确的人口。这就解释了人口登记和征税的合理性,这是明清两朝在华南巩固统治的核心措施。同时,帝国的发展和巩固需要人员的流动,不只是去向各异的边境移民,还有人群的常规流动:从知县和士兵等国家代理人到与国家的联系更为模糊一些的人员,不管他们是商人、船夫还是苦力。换句话说,对帝国的构建而言,人员的流动和边疆人民的稳定同样重要。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5-03-05 23:43:49

—— 引自章节:引言001

本书没有探索当地人如何纵向地融入中心,而是揭示了一群流寓的精英如何经常性地以国家的名义谋求自身的社会经济利益,从而把各个本地区域横向地连接起来。更准确地说,与西江中游及上游重叠的中国西南边地纵向地融入中心是这一地区横向融入珠三角所带来的结果。在这两个方向上,融合必然导致高度的服从。当纵向融合意味着对帝国的政治服从,横向融合则导致了对广东移民在社会经济方面的服从。因此,帝国在西江上游流域的统治巩固表现为上游的边缘地带在经济上变得依赖珠三角中心,而广东商人则实现了对上游商业的主导。同样地,帝国和广东的文化形式以消解上游本土文化的方式获得了优越性。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5-03-05 23:51:48

—— 引自章节:引言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