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巫史传统”是李泽厚晚年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揭示了中国上古思想史的最大秘密,是了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钥匙。本书阐释了“巫史传统”思想的基本观点:一是“由巫到礼”,周公将传统巫术活动转化性地创造为人际世间一整套的宗教—政治—伦理体制,使礼制下的社会生活具有神圣性。二是“释礼归仁”,孔子为这套礼制转化性地创造出内在人性根源,开创了“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这个“内圣外王”恰恰正是远古巫君以自己通神的魔法来统领部族特征的全面理性化。周、孔使中国传统从人文和人性两个方面在相当早的时代获得了一条实用理性之途。
作者简介:
李泽厚(1930-2021),湖南长沙人。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史、美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建树。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座教授。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世界权威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
主要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论语今读》《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伦理学新说》等。
前记 001
说巫史传统(1999)001
巫君合一004
“巫”的特质 010
由“巫”而“史” 014
“德”与“礼” 022
“仁”与“诚” 030
道家及中国文化基本范畴035
“说巫史传统”补(2005)041
由巫到礼043
礼的特征: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058
天道与天主077
由巫到礼(2001、2014)091
行走中的神明093
“礼”的三特点107
历史使命感114
释礼归仁(2014)131
“有情宇宙观”133
“内在超越”?142
“性”与“情”,谁为“本”? 146
“一个世界” 150
周、孔取代孔、孟 157
附录163
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2005) 165
初读《郭店楚墓竹简》印象纪要(1998) 190
初拟儒学深层结构说(1996)203
中日文化心理比较试说略稿(1997)22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查看原文)
信风
7赞
2016-04-22 21:47:43
—— 引自章节:全书
78
“天道即人道”和“天道的开放性”也带来巨大伤害。首先,由于自然与人事不分,强调“天人合一”,这便极大地阻碍了独立的自然律( Law of nature)观念的产生,极大地阻碍了自然科学和逻辑思考的独立发展。类比联想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发明创造,但毕竟不是逻辑,它不是演绎也不是归纳,更不是实验。这三者在中华文化中都没有得到发展。天人混同的把握方式使问题和对象产生了差异,使中国只有高度发展的技艺(医、农、兵、艺),而始终缺乏独立的科学。这也是使中国文化在与现代西方文明的交遇中显居劣势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社会层面,由于强调整体系统的稳定和谐抹杀或忽视了处在这个系统的个体的独立价值和生命意义。个体不过是天人系统、五伦系统、三纲六纪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成分、部件甚至螺丝钉。它缺乏现实物质生活领域内的独立个体和自由权利的重要观念。个体自由大多局限在纯精神领域。
再其次,因为“天道即人道”和“天道”解释的开放性,容易产生过大的随意性,使实用理性陷入“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即以一时人事上的利害、功过、得失、优劣来认
79
定此即客观的“天道”或“道”,缺乏许多宗教及其教义由超验天主所规范和既定的明晰性、确凿性和执着性。
优点常常本身即是缺点。中华文化的实用理性应该有智慧去认识这些,反省自身,改变原来的文化心理积淀和思维定式。这当然也是一个过程,需要付出相当的岁月时日。所有这些本文化的弱点和缺陷,拙著以前均已讲过,此处不再多说。
(查看原文)
爛貓
1赞
2020-10-23 12:03:13
—— 引自章节:“说巫史传统”补(2005)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