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本书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等角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全球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所以,这既是一部中国货币史,也可从中窥探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
作者简介:
徐瑾,知名青年学者。
资深财经观察家,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微信公众号“徐瑾经济人”(ID:econhomo)与得到经济学大师课主理人,曾被权威机构评价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青年经济学者”。
近年出版《货币王者》《白银帝国》《趋势》《徐瑾经济学思维课》等书,多次入围“最受金融人喜爱的财经书籍”。作品畅销海内外,《白银帝国》由耶鲁大学出版社推出全球英文版,被《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推荐。
徐瑾为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公共政策研究会理事。所授课程,多次入围全国知识付费榜单,位列经济类前茅,备受好评。
中国货币史和“白银纠缠” 朱嘉明
绪论 白银的诅咒
第一章 东西:白银的不同
第二章 宋元:纸币试验
第三章 明代:银本位与全球化
第四章 晚清:混乱中崩塌
第五章 民国:告别白银,迎接通胀
附录一 延伸阅读
附录二 东西货币金融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中央银行应该是通胀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防卫者。的中央银行,缺乏对政府的约,所以纸币试验注定失见生了中央银行,也实在不是现代意义上合格的中央银行,手左
国政治即人事,其短处在于纠缠中国千年的人治弊端。日学者弗朗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近年建构理论良好社会需要三要素结合,即国家( the state)、法治,负责任的政府 (查看原文)
jack2007
2021-06-13 12:17:50
—— 引自章节:总 论 白银的诅咒 // 001
下,对于商业的态度基本是压,
帝
也陷入低水平均衡,再加上税收系统的低效,进一步固化了帝织優化。对比之下,欧洲王室传统收人原本是地产地租、司法收着西欧各国在地理大发现前后日益走向重商主义,关税和其他益重要,在英国其已超过皇室收人的一半。国王依赖商人获得贴同时让渡府权力,最终通过宪政财政带来制度的飞跃。
中华帝国税收的拮据,主要症结为其征税能力有限。唐代之后,力收缩、明代之后,甚至不再设立丞相一职,以往皇帝需要和议的传统荡然无存,相权阙如意味着君权空前集中,但国家管随之降低。皇权集中之下意味着事无巨细都依赖皇帝决断,财似完备,其实数率低下。财政领域缺乏专业机构代理,户部管理财政,其实只是会计功能,没有皇帝支持很难有所作为。如从元明清乃至民国,多数情况下政府财力只够维持,一旦遭遇或者战争,往往陷入入不數出状态。政府萎靡之下,往往导致滥最终纸币崩溃,而白银始终在民间流转,政府因此越发萎靡不振消亡,这堪称中国式印钞循环
以大分流时代的明清帝国为例,就制度的本质而言,两个帝国在意义上可以视为一个整体。 (查看原文)
jack2007
2021-06-13 12:23:38
—— 引自章节:总 论 白银的诅咒 //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