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 一代科学巨擘的治学心迹与家国情怀
★ 了解杨振宁先生精神历程的重要著作
“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杨振宁
“先生很喜欢‘晨曦集’这个名字,因为它寄托了先生一生的期望。”——翁帆
本书收录了杨振宁先生多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既有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也有关于大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兼及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社会议题。书中也收录了亲人、同事、友人、媒体人和学生所撰文章,对杨振宁先生的成就和贡献进行了充分的介绍和评述。
此次出版新增了十余篇文章,包括杨振宁1971年访问新中国后回美进行的轰动美国华人学界的演讲《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全文,他参观长城后饱含深情写就的《长城颂》,以及邓稼先写给杨振宁并使他的情感受到“极大震荡”的珍贵信件等,充分展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远见卓识与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
作者简介: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公认的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办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创办人。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并被多家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翁帆,杨振宁夫人,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
增订版前言 杨振宁
第一版前言杨振宁 3
71d2* 长城颂 1
02i 20 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三个主旋律:量子化、对称性、相位因子 3
11a 菩萨、量子数与陈氏级 20
14b 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观念起源 24
15a “物理学的未来”——追忆麻省理工学院百年校庆时对物理学的未来的讨论 43
附录A 物理学的未来 理查德·费曼 4
附录B 物理学的未来 杨振宁 52
16e 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 58
17b 伯恩斯坦的独白 62
A71e*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杨振宁先生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之行印象中译全文 66
A71h* 邓稼先致杨振宁的一封信 邓稼先 92
附录 邓稼先 杨振宁 96
A72a 关于大加速器的座谈 108
A83z* 吴健雄致杨振宁的一封信 吴健雄 124
A88z* 宁拙毋巧——与杨振宁教授一席谈 潘国驹 韩川元 126
A97a* 杨振宁和他的母亲 熊秉明 136
A00g “盛宴已经结束!”——高能物理的未来 151
A04f* 无题漫谈——2004 年5 月12 日在清华大学中文系的讲演 156
A11q 杨振宁:我是保守的革命者 钱 炜 安 然 176
A16* 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 185
A17l 越来越觉得个人的生命在整个宇宙之间是一个非常渺小的事情——《人物》对话杨振宁
刘 磊 206
A17c 关于放弃美国国籍 221
A17g 杨振宁先生的“精”与“傻” 翁 帆 222
A92c 杨振宁小传 李炳安 邓越凡 223
A97k 父亲与大哥 杨振平 249
A97l 家·家教·教育 杨振汉 258
A97m 父亲、大哥和我们 杨振玉 275
A15d 杨振宁的“有血有肉的物理学” 杨振玉 284
A86k 杨振宁谈我国新时期的人才培养 朱志明 290
A17l 杨振宁 盛名之下 刘 磊 308
A17n 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 朱邦芬 329
A17o 杨振宁先生怎样影响了我的研究兴趣和工作方向 余理华 348
A17q 跟从杨振宁先生学习45 年 赵 午 358
A19c* 从杨振宁的几幅照片谈起 李 昕 363
A19o* 黄昆访问记 江才健 黄 昆 386
A19u* 对话“中国与未来世界”——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庆论坛上的问答403
A20* 杨振宁的雪泥鸿爪 翁 帆 408
A80f CEEC 学者名单 271
第一版后记 翁 帆 417
增订版后记 翁 帆 419
A00g “(编按:文章序号后加 * 者为2021 年增订版增补文章)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在国内看到Phys. Rev.(《物理评论》)上一篇文章就花力气去念,往往是很吃亏的。很多文章是这样的。A写篇文章,B说不对,去修改一下,C说B不对,又去修改一下。你去看了C的文章,就会被困扰在别人没有根据的胡思乱想中。对待这种事情的办法,应当是去研究一下原来的实验。比较容易研究的问题是新东西。因为它是新的,还没有被很多文章搞得眼花缭乱,这时进去,和实验比较接近,就容易做出新的有意思的结果。我有两点建议:多注意新发展的东西,多注意最初的现象。如果贯彻这两点就比较容易和真正的物理发生关系。 (查看原文)
贾里
5赞
2020-01-05 19:14:29
—— 引自第999页
附记
(2017 年)
(1)2002 年,我受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巴黎总部所主办的国际理论物理大会上演讲。听众大都是各国的科学家和教育界人士,他们各有不同的背景。我如何向这样的听众表达我对 20 世纪理论物理学戏剧性的革命进展的感受呢?最后我决定用一种印象派的方法,尽量不用数学公式。我的演讲似乎受到了听众的欢迎。
费尔·安德逊也在会上作了一个凝聚态物理学的特约演讲。他开始时放了一张幻灯片,是 1953 年东京-京都会议上照的,那是在战后破败的日本举行的第一次国际科学会议。这次会议,费尔和我都带了各自的妻子和第一个孩子,那时他们都只有 2 岁。
这次会议的组织人明显是颇有眼光的物理学家;与会者当中又超过 12 位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2)21 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主旋律是什么呢?在充分明白其中可能涉及的风险后,请允许我做如下的一些猜测。
由于人类面临大量的问题,21 世纪物理学很可能被各种应用问题主导。这些当然非常非常重要,但是与 20 世纪的主旋律相比较,它将缺乏诗意和哲学的品质。
如有一个领域发生重大的基础性革命,我相信那将是天文物流学领域。诸如暗物质、暗能量的迷惑将会被美丽的新概念所替代,非常类似于一个世纪以前菲茨杰拉德的收缩假说(Fitzgerald contraction hypotheses)被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代替。 (查看原文)
andrea
2赞
2019-07-11 16:36:03
—— 引自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