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精神史研究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六朝时期为中心,历史跨度纵贯汉唐,通过综合性和个案性的考察与研究,对中国中古思想史以及中古政治与学术和思想的表现之间的联系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描绘。本书集著者近二十年之功,所论述的内容包括:六朝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从汉代走向六朝过程中的思想变迁,集中于六朝时期而围绕着何休、范宁、范晔、沈约、颜之推、颜师古、葛洪、道宣、傅奕等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人物的著述及思想特点,还有汇集于这个时期的儒释道三家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和著名的论争等。本书是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吉川忠夫(よしかわ ただお、1937年— ),日本东洋史学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现任日本东方学会会长。专攻中国中世史,特别是六朝时代中国思想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六朝精神史研究》《中国古代人的梦和死》《中国人的宗教意识》等。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序章六朝士大夫的精神生活
前言
一由汉代至六朝的展开
二六朝式精神的诸相
三士大夫的自我变革
第一部分从汉走向六朝
第一章党锢与学问——特别以何休为例
前言
一东汉的太学
二党锢与太学
三何休的立场与方法
四何休与清流思潮
结语
第二章真人与革命
前言
一汉魏禅让革命之际的真人
二真人赤精子
三白水真人
四《太平经》与真人
结语
第二部分范氏研究
第三章范宁的学问
前言
一范宁的出发点——《王弼何晏论》
二理想主义的挫折
三《谷梁传集解》的成书
四范宁的门阀观
结语
第四章关于踞食论争
前言
一踞食论争的背景——范泰与洹寺
二踞食论争的经过三踞食论争与范氏诸人的思想
第五章范晔和刘知几
前言
一刘知几对《后汉书》的批判——之一
二在狱中与诸甥侄书
三刘知几对《后汉书》的批判——之二
四范晔的“意”
第六章范晔与东汉末期
前言
一逸民与党人
二正道与权道
结语
第三部分沈约研究
第七章沈约的传记与生活
前言
一吴兴沈氏——沈约的家族背景
二出生与父亲之死
三西邸的谈客
四绝望的时期
五梁朝政治下的晚年生活
暂且的结语
第八章沈约的思想
前言
一沈约的社会思想——之一
二沈约的社会思想——之二
三沈约的精神生活诸相——特别是其宗教生活
四沈约的世界观
结语
第四部分颜氏研究
第九章颜之推论
前言
一江南贵族社会的悲惨结局
二颜之推的江南社会批判
三颜之推与华北社会
四颜之推与学问
五作为政治人的颜之推
结语
第十章颜师古的《汉书注》
前言
一颜师古以前的《汉书》学
二颜师古的《汉书》之学
结语
第五部分六朝人与宗教
第十一章师受考——集中于《抱朴子内篇》
前言
一明师·口诀
二先师郑君
三抱朴子学谱
结语
第十二章中土边土的论争
前言
一唐代初期的天竺中土说
二天竺中土说的形成
三是夷夏还是戎华
结语
第十三章夷夏论争
前言
一《夷夏论》的构成——道·迹·俗
二顾欢的立场
结语
第十四章中国的排佛论的形成
前言
一僧祐《弘明论后序》
二《颜氏家训·归心篇》
三道宣与傅奕
第十五章六朝时代对《孝经》的接受
前言
一作为幼童课本的《孝经》
二作为宗教经典的《孝经》
三纬书与《孝经》
四《孝经》的随葬
结语
后记
人名·书名·作品名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所谓寒门层的抬头这一事实……在每个人的意识中,如何从自己所受的寒门的制约中摆脱出来呢?这一问题肯定是持续断地被追问着的。在此之际,把被贵族所占有的文化传统当成自己的东西,不就被看成一个有力的武器了吗? (查看原文)

缉熙
1赞
2022-04-15 22:14:58

—— 引自章节:一 吴兴沈氏——沈约的家族背景

……但是,寄託於《孝經》的宗教性巫術力量,似乎不限於只是從孝德所能夠直接導出的屬性,比如南齊的道士顧歡講的話:“又有病邪者问欢,欢曰:“家有何书? “答曰:“唯有《孝经》而已。”欢曰:“可取《仲尼居》置病人枕边恭敬之,自差也。”而后病者果愈。后人问其故,答曰:“善禳恶,正胜邪,此病者所以差也。“”
……
六朝時代的確是宗教性的時代。之所以特意稱是宗教性的,不只是因為僅僅看到了道、佛兩教的隆盛,而是在於可以認為,在道、佛之間,進而又加上儒教的三教之間,活躍的交流與融合的結果,就形成了超越三教各自範圍的宗教性的風土。於是,本來理應作為非宗教性的儒家經典之一的《孝經》,被用於幼童課本而那樣的適於誦讀,而且僅此就廣泛的普及於民間。大概以此為有力的理由,在當時社會已形成的宗教性的風土背景當中成為一種奇妙的讀法。 (查看原文)

尺八
2014-03-05 21:51:14

—— 引自第4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