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为研究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的学术专著。在朝鲜成为清朝藩属国后,朝鲜王朝王室、儒林士人、明遗民后裔仍崇祀明朝三帝、暗中遵用明朝正朔、撰修明史。本书即以这一问题为中心,结合朝鲜历史上正统观、慕华观、事大观、华夷观等主流文化心态的阐释,系统全面地论述了17-19世纪,自号“小中华”的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渊源、表现,重新解释了清朝时期的中朝关系。全书主体分为七章,首章绪论,次章论述朝鲜王朝对明、清两朝不同的文化心态,第二至六章具体探讨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表现,最后一章则分析清朝对朝鲜尊周思明的感知与应对。著作既弥补了朝鲜尊周思明问题系统研究的空缺,又增加了对传统中国与周边宗藩关系的解析,开启了重新检视朝鲜史及中朝关系史的新视角。
作者简介:
孙卫国,湖南衡东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为哈佛燕京学社、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高丽大学等访问学者。主要研究近世东亚史学与文化交流史、明清史。著有《王世贞史学研究》《从“尊明”到“奉清”:朝鲜王朝对清意识的嬗变(1627—1910)》《明清时期中国史学对朝鲜的影响》;译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明清史研究》《世鉴:中国传统史学》;整理编著《郑天挺明史讲义》《郑天挺历史地理学讲义》等。在海内外发表中外文论文百余篇。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书主旨
第三节 史料与方法
第一章朝鲜王朝对明清的基本文化心态
第一节 朝鲜尊明反清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慕华事大:朝鲜对明朝的基本文化心态
一、朝鲜王朝的慕华观
二、朝鲜王朝的事大观
第三节 明清交替时期朝鲜文化心态之变动
一、萨尔浒战前朝鲜与建州之往来
二、光海君通“虏”与仁祖反正
三、清两征朝鲜与朝鲜之对抗
第四节 尊周攘夷:朝鲜对清朝之文化心态
一、尊周思想与朝鲜的对明情感
二、攘夷观念与孝宗北伐
第二章尊周思明与大报坛崇祀
第一节 朝鲜崇祀明朝东征将士之祠庙
一、崇祀石星、李如松之武烈祠
二、崇祀杨镐、邢玠的宣武祠
三、朝鲜的关王庙及其相关问题
第二节 肃宗思明与大报坛之创设
一、大报坛创设之原因
二、大报坛创设之经过
三、大报坛的构造与崇祀礼节
第三节 英祖感皇恩与大报坛的变化
一、英祖的思明情感
二、大报坛由独祀神宗到三皇并祀
三、大报坛之扩建
四、余论
第三章朝鲜儒林与华阳洞万东庙
第一节 宋时烈与万东庙之创立
一、宋时烈其人其事
二、宋时烈尊明贬清的尊周观
三、华阳洞万东庙之创立
第二节 万东庙之建制与崇祀
一、万东庙之建制
二、万东庙之祭祀
第三节 华阳书院与万东庙之关系
一、华阳书院之设立
二、华阳书院建制与历代山长
第四节 大院君改革与万东庙之重建
一、大院君改革与万东庙之撤废
二、大院君之失政与万东庙之重建
第四章明遗民与朝宗岩大统庙
第一节 明遗民之东去朝鲜
一、明东征将士及其后裔
二、九义士及其后裔
第二节 朝宗岩大统庙的设立
一、三处士与朝宗岩
二、大统庙之设立及其崇祀
第三节 朝鲜尊周与对明遗民后裔的优待
第五章从正朔看朝鲜王朝的正统意识
第一节 丁卯、丙子期间正朔之争
第二节 明清年号通用情况
一、对清文书的通用情况
二、朝鲜王朝政府公文正朔之使用
三、私人文书用明朝正朔
第三节 朝鲜祭祀中的正朔问题
第四节 朝鲜不用清赐谥号
余 论
第六章从史书编撰看朝鲜尊周思明观
第一节 有关中国史书之分析
一、朝鲜所修宋、明史书概观
二、从《宋史筌》看朝鲜之尊周观
第二节 李玄锡及其《明史纲目》
一、李玄锡之生平与《明史纲目》编纂之动机
二、《明史纲目》史源之考察
三、《明史纲目》之评价
四、《明纪辑略》事件与《明史纲目》之刊行
第三节 成海应及其《皇明遗民传》
一、成海应生平事迹志略
二、成海应之著述及其对明义理观
三、《皇明遗民传》等相关明史之成书原因
四、《皇明遗民传》之史源、成书版本及其价值
第四节 《明实录》东传朝鲜与朝鲜尊周思明之关系
第五节 朝鲜尊周与尊周类史书
一、《尊周汇编》之研究
二、《国朝宝鉴别编》之编纂目的及其意义
第七章清对朝鲜思明之感知与对应
第一节 清朝塑造正统的努力
第二节 清朝对朝鲜之高压政策
第三节 清朝对朝鲜之德化政策
一、释放人质与高压政策的改变
二、减免岁贡与德化政策
三、对清朝使节的严格控制
四、对朝鲜国王与使臣的优礼
第四节 清朝德化政策的效果
一、朝鲜对清朝认同上的改变
二、清朝德化政策的效果
结 语尊周思明与清代中朝关系
附表目录
表1 朝鲜王朝关王庙情况表
表2 华阳书院历代山长表
表3 明朝滞居朝鲜之东征将士情况表
表4 明东征将领后裔前往朝鲜统计表
表5 九义士情况表
表6 朝鲜王朝所修中国史书简表
表7 《明史纲目》卷次编排与征引著作表
表8 《皇明遗民传》参考书目表
表9 诸家遗民传所录遗民数目统计表
表10 几种版本《明实录》卷数对照表
表11 朝鲜尊周类史书状况表
表12 朝鲜岁贡及其减省情况表
附 录
一、大报坛示意图
二、朝鲜王朝世系表
三、明清以来中朝关系及朝鲜尊周思明关系年表
历史表象下的文化心态
——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读后 左江
参考文献
后 记
新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朝鲜王朝对明、清两朝都秉持事大原则,向来研究者都将明、清两朝中朝关系看成是一个整体,被学术界视为典型的朝贡制度形态。但朝鲜对明朝与对清朝的文化心态截然不同,作为“小中华”的朝鲜王朝把儒家正统观,尤其是华夷观作为其与中国交往的一种指导原则,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形式上,朝鲜对明、清两朝都恭行事大之礼,是中国最为恭顺的藩国,并无不同。但仔细考察,情形迥异。明朝对朝鲜,国初时,索处女、索火者,后来又屡索贡物,令朝鲜不胜其烦。而派往朝鲜的使者不是宦官,就是六、七品的行人、给事中一类的中小官吏,很少派三品以上的大臣出使。对于《明会典》所记载的李成桂宗系之误,朝鲜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改正,明朝也似乎未认真对待过。从永乐年间开始,朝鲜就请求更正,但历时200余年,万历年间《明会典》重修时,方才改正。但朝鲜对明朝却心悦诚服,诚心事大。清朝对待朝鲜则完全不同,入关以后,就一再施恩,岁贡一减再减,除多尔衮要求朝鲜贡妃子外,鲜有求索;而派往朝鲜的使臣皆是三品以上的满洲大员,而且严加管束,皇帝屡屡施恩于朝鲜国王和燕行使者。但朝鲜始终心存疑忌,一直视其为“夷”“虏”,祭祀明朝皇帝的大报坛二百余年间烟火一直不绝。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朝鲜所持的以《春秋》义理为核心的中华正统观。这种正统观支配其对明、清的不同心态,也是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理论根据和思想基础。而慕华思想、事大主义、尊周观念、攘夷思想等方面,皆可视为朝鲜所持正统观下的不同层面,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面对作为中华正统的明朝,朝鲜有很强的认同感,以“小中华”自居,大讲慕华,恭行事大。满洲以边部“胡人”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对秉持程朱义理观的朝鲜来说,这是华夷变态、本末倒置、天地不容之事。慕华即转变为尊华,尊王攘夷的春秋义理观甚嚣尘上。遂极力崇明,大讲尊周思明。尊周即尊明,尊明即是尊华。在整个清代近三百年的中朝交往中,这种思想始终存在,影响深… (查看原文)
cc修文
1赞
2021-10-24 20:59:51
—— 引自章节:第一章朝鲜王朝对明清的基本文化心态
成海应在其《正统论》中对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春秋以来,得天下之正统者唯汉、唐、宋、明四朝。四朝之中,又以唐高祖乃算篡夺隋位 、宋太祖陈桥兵变乃夺周之位,以为皆非正途,“得天下而无疵议,人戴之天与之,如三代之盛,唯汉与皇明也。皇明之世,闺门正于上,权不移于下,将帅不敢恣,直士奋舌强谏,朝廷清明纯粹,比汉又过之”。在他看来,唯有汉、明乃得天下最正的,较之汉朝,明朝又胜一筹。汉代以后,“由中华而君人者,唯魏、晋、宋、齐、梁、陈、隋”,但诸朝皆是算篡夺而来,故谓之“不正”。成海应认为中国历史上,明朝是唯一没有任何瑕疵的完美王朝:“自三代以来,居天下之正者,皇明也;合天下之统者,亦皇明也。夫正统者,有名有实者也。”成海应把明朝看成是中国历史上三代以来唯一有名有实的正统王朝,故南明时,“皇明虽残破,然弘光皇帝在南都,则正统在南都;隆武皇帝在福州,则正统在福州;永历皇帝在桂林、在缅甸,则正统在桂林、在缅甸者,天下之正义也。永历皇帝崩,正统于是乎绝矣”。成海应对中国历史上的王朝逐一分析后,只认同汉朝、明朝为正统的王朝,对其他的王朝皆有微词,即便汉朝亦以为不如明朝,意在强调明朝的中华正统性质。(P27)
“至于所值清虏之世,则其处之益严。国人士大夫守其义者,举有不欲西向而坐之心,至今垂三百年,犹以皇明旧君为君,以俟天下义主之兴。”清朝虽已统治两三百年,而朝鲜儒林仍认为其不得正统。可见,论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意在说明清朝不具备正统地位,这才是其讨论正统论的最终目的。(P30)
朝鲜王朝的正统性由中国王朝确认,故他们并不关心本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问题,反而关心的是中国历代王朝的正统性问题。中国王朝正统与否关系到朝鲜本身的正统问题。这是朝鲜历史上讨论正统论问题的特点。他们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确立朝鲜国内的政治秩序和统治理念。(P31)
… (查看原文)
cc修文
1赞
2021-10-24 20:59:51
—— 引自章节:第一节 朝鲜尊明反清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