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一部阿拉伯文化史的光辉巨著,阿拉伯文化的知识宝库
编辑推荐:
艾哈迈德·爱敏是20世纪阿拉伯世界最负盛名的伊斯兰学者之一。毕生致力于阿拉伯历史的研究,其中八册本《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影响最大,被称为“艾哈迈德·爱敏伊斯兰百科全书”。迄今已印行九版。是研究和了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尤其是文化成就的重要参考书。
内容简介: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特别详细论述了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被阿拉伯学术界誉为“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是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全书共八册,分为《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
第一册 黎明时期 (纳忠 译)
该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社会、文化、学术、宗教活动、伊斯兰初期的法律、教派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希腊、罗马、波斯文化的关系。
名家推荐:
本书对阿拉伯,对穆斯林的学术、思想、文化等的发展,作了研究与论述,是一部不朽的学术著作,是著者聪明睿智、努力奋斗的见证,是他冲破重重障碍,克服种种险阻,踏破道道难关,穿过崎岖小路才获得的珍贵成果。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迄今无人可比。
——著名文学家哈桑·齐亚特
这部巨著是献给当今世界的一部珍贵、丰富、不朽的宝藏。
——著名文豪塔哈·侯赛因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艾哈迈德·爱敏(1886-1954),是20世纪阿拉伯世界颇负盛名的伊斯兰学者之一,埃及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哲学的启蒙思想家。毕生致力于阿拉伯历史文化的研究,留下了几十部著作,其中三卷八册本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黎明时期、近午时期和正午时期)影响巨大,被称为“艾哈迈德·爱敏伊斯兰百科全书”。
译者简介:
纳忠(1909-2008),中国穆斯林著名学者,中国阿拉伯语界的一代宗师,阿拉伯历史学家,阿拉伯语教育家,中国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著者序言
第一篇 伊斯蘭前的阿拉伯半島
第一章 阿拉伯半島
第二章 阿拉伯人與鄰國的關係
第三章 阿拉伯人的民族性
第四章 蒙昧時代阿拉伯人的思想生活
第五章 思想生活的表現
第二篇 伊斯蘭教
第一章 蒙昧時代與伊斯蘭時代
第二章 伊斯蘭遠征勝利對於阿拉伯人思想生活的影響
第三篇 波斯對於阿拉伯人的影響
第一章 波斯的宗教
第二章 波斯的文學
第四篇 希臘、羅馬對於阿拉伯人的影響
第一章 基督教
第二章 希臘哲學
第三章 希臘、羅馬的文學
……
第五篇 伊斯蘭初期的學術活動
第六篇 宗教學活動
第七篇 宗教學派
阿拉伯伊斯蘭黎明時期(西元632-749年)大事年表
主要譯名對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现在应当研究,这种沙漠区域对于人的性情有什么影响?沙漠地带生物稀疏,无论植物、动物以及人类都较城市稀少。大部分的地方,差不多没有人类的踪迹,没有壮丽的建筑,没有广大的田庄,没有茂密的森林。(沙漠地方的人,面对大自然,目无所障;烈日当空,则脑袋如焚;明月悠悠,则心花怒放;星光灿烂,则心旷神怡;狂飙袭来,则所挡立擢人们在这样强烈的、美丽的、残酷的大自然之下生活,心性未有不驰思于仁慈的造物、化育的主宰的。这或许可以解释世界上大多数人信仰的三大宗教产生于沙漠地区的秘密:犹太教产生于西奈沙漠,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沙漠,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沙漠。 (查看原文)
油头虚翁
2赞
2021-11-09 21:59:53
—— 引自章节:第四章 蒙昧時代阿拉伯人的思想生活
其它如沙濮,如高山、深谷,如草、木、虫、蛇,地面之平坦、崎岖、软、硬、广袤、宁静、肥沃、瘠瘦…… 等,在阿拉伯文中,都有极完备丰富的字义。至如汪洋大海、海中鱼介、海上风波、海水的种类、海水的性质等等字义,便比较的稀少了。如果读者翻开阿拉伯的分类词书,如伊本·西戴的《词典类编》,将各类的字义比较一下,可以看见单骆驼一类,便占一百七十六页之多,而关于船支一类的字,则仅占七页而已。《词典类编》共十七册,骆驼一类,竟占去一册,假使我们说“骆驼“的字义占阿拉伯文的十七分之一,这并非过甚其词,因为骆驼是阿拉伯游牧人的生活柱石。
可以感觉到的名词,抽象的名词也是如此。薄命、杀戮、忧愁、苦痛的字,总是比快乐、欢欣、消闲,游戏……的字为多:阿拉伯人单为“灾祸”一字便设置了四百多字,虽文字学家,亦苦不能备记,这可以想见阿拉伯人的灾祸之多。甚至有人形容:“灾难”一字已经多到成为学习文字时的灾难了,因为阿拉伯人的环境是贫祸相导的环境,不是舒活快乐的环境。
在阿拉伯蒙味时代的文学中,是很容易看到同样的情况,吟咏骆驼、描写丘陵的诗词特别多。诗人们对歌功、颂德、凭吊……之类的作品大多采用当时流行的仁慈慷概一类的词语。所以歌咏英雄义士,提倡尚武精神,颂扬进袭敌人、退保乡邦一类的诗词,在阿拉伯文学里,便占了很高的地位。诗词以外,还有典故、谚语,都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查看原文)
夏夜寂寞属壁虎
1赞
2019-09-04 16:59:25
—— 引自第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