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扼要介绍了从《尚书》、《春秋》到《文史通义》的二十多部中国史学名著。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艺术的精神与大义。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原文摘录:
曾有人和我讨论我所写的《国史大纲》,他说:你书中只多讲中国好处,不多讲中国坏处.我说:你们大家尽在那里讲中国坏处,我不得不来多讲一些中国的好处.而且中国坏处在我书里不是没有,治乱兴亡我都讲,不是只讲治不讲乱,只讲兴不讲亡.但在你看来,好像我都是在讲中国的好处.但请问,我们在汉,在唐,在宋明,在清,各有一段治平极盛的时候,这些处,我们该不该讲几句呢 我们的历史,直从上古下来,四五千年一贯直下,到今未断,这些处又该不该讲几句呢 今天我们的毛病,在乎再不肯讲自己好处,只讲自己坏处.我请问:我们中国人太坏了,又怎么在此世界做人呢 今天诸位一出口就是美国好,中国坏,我要向诸位讲一句:美国并非全不坏,中国并非全不好.若说我平生讲话,多讲了中国的好处,也只是因病立方,通其变使不倦.否则尽是说美国好,中国坏,哪个不知 还要我讲吗!诸位懂得要”通其变”,”使人不倦”,那就知教法也该一天天不断向新.近代的中国人则只说”中国人守旧!”.其实有了朱子还来阳明,有了宋儒还来明儒,不也是一番新吗 此下再来清儒汉学,则又是一番新.梨洲虽承王学传统,但不抹杀程朱,故说:”理虽一,不得不殊”.
(查看原文)
Cedar
3赞
2013-01-23 10:37:54
—— 引自第282页
我又想劝诸位,做学问不能只为写论文,也该学前人做笔记,笔记用处有时比论文大。我们尽要拿一个题目放大,好成一篇大论文,可以在杂志上刊载。但从前人考虑得周到,一条条笔记中,不晓得容纳多少问题在内,易查易看,对后人贡献大。 (查看原文)
他生知己
2赞
2014-11-10 20:47:13
—— 引自第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