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刘浦江教授以正统论、华夷观透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系列论文,本书突破断代史的藩篱,敏锐地抓住历代正统论、德运说、华夷观念等涉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思想观念变迁的核心问题,进行长时段的系统研究。论证精审,眼光独到,表现出恢弘的学术器局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另外收入刘浦江讲授去世前集中发表的四库学论文,皆选取典型案例做深度挖掘,与寻常的文献学研究相比气象迥然不同。
作者简介:
刘浦江(1961-2015),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辽金史、民族史学家。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1988年起任职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著有《辽金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编著《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契丹小字词汇索引》(与康鹏合编,中华书局,2014年)两部工具书,主持完成点校本《辽史》的修订工作(中华书局,2016年)。
南北朝的历史遗产与隋唐时代的正统论
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
“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
历史是怎样写成的?——郝经雁帛书故事真相发覆
元明革命的民族主义想象
“倒错”的夷夏观?——乾嘉时代思想史的另一种面相
太平天国史观的历史语境解构——兼论国民党与洪杨、曾胡之间的复杂纠葛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再探——兼谈《四库全书总目》的早期编纂史
关于天津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的若干问题
四库提要源流管窥——以陈思《小字录》为例
《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编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统计结果表明,“忠元”型进士远多于“背元”者,且以汉人和南人为主。作者据此认为,元明易代之际,决定士人政治抉择的主要因素是“君臣大义”而非“夷夏之辨”。这为我们重新认识元明革命的性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综上所述,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历史学家已经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元明鼎革的性质主要是由阶级矛盾引起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而并非像人们过去惯常理解的那样是一场民族革命。
自15世纪中叶以后,蒙元正统之辨已成为明代士人华夷观念的一种惯用表达方式,而对明初蒙元史观的批判和清算,则在这场正统之辨中主导了士人阶层的主流话语。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明朝中后期士人有关元明革命的记忆与历史真相相去甚远。
明代士人对元明革命的重新解读,奠定了后来历史书写的基本框架,而清末反满排满的时代思潮,则使元明嬗代呈现出愈益浓厚的民族革命色彩。清末革命党人从一开始就以“光复中华”相号召,故推翻蒙元政权的明太祖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精神偶像。可想而知,将明朝的建立定性为一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伟大民族革命,对他们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查看原文)
cc修文
1 回复
6赞
2020-09-03 15:36:37
—— 引自章节:元明革命的民族主义想象
隋唐时代盛行的北朝正统论,其基本立场是尊北而抑南、尊西而抑东,是以建构魏(北魏、西魏)、周、隋、唐正统王朝体系为核心的一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正统论,除了讲求国家法统的合法性之外,华夏种族的血统和儒家文化的道统也同样是很被看重的因素。
由南北朝所留下的历史遗产而引起的正闰之争,关乎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在隋唐士人阶层中存在着广泛而持久的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有北朝正统论、南朝正统论和径承汉统论三种截然不同的正统体系,而各个体系之中往往又包含着若干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自秦以后,五德终始说一直是历代王朝阐释其政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框架,建立在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之上的五运说,其基本理念是五行代替,相承不绝,故即使像南北朝那样的分裂时期,也一定要追问正统之所在、德运之所系。而按照“绝统”说和“无统”说的正统标准来衡量,南北朝皆被摈斥于正统王朝之外,故南北正闰之争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不过,华夷之辨的标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虽说传统华夷观念的主流是以文化作为华夷之分水岭,但也常常可以看到与之相反的情形。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是,在汉民族处于强势地位、民族矛盾趋向缓和的时候,人们比较容易认同文化至上的华夷标准;而当汉民族遭遇异族威胁、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强调种族至上的华夷标准。 (查看原文)
cc修文
4赞
2020-08-19 12:53:17
—— 引自章节:南北朝的历史遗产与隋唐时代的正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