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世界的货币、价格与文明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亮点推荐】

🪙国际著名经济史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史学教授、《欧洲经济史》主编卡洛·M.奇波拉大家小书,从货币、价格等角度解读5-17世纪绚烂多彩的地中海商贸文明!

💵从以物支付的原始货币(食品、香料、布料、珠宝、动物),媲美“美元”的国际货币(拜占庭帝国的诺米斯玛、阿拉伯人的第纳尔、弗洛伦萨的弗洛林、威尼斯的杜卡托)到用于地方日常交易的小额货币,看不见摸不着、只存在于账簿中的幽灵货币,勾勒一幅丰富多元的地中海世界货币演变全景图!

📐精到巧妙、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一册五万余字,即可理解中世纪地中海世界的金钱规律,掌握古往今来各大文明发展的经济命脉:当人们无法取得钱币也不欲求钱币的时候,社会将走向以物易物;较高的单位价值、内在稳定性、具有十分强大而稳健的经济作为支撑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扮演显赫角色,是催生国际货币的三要素;小钱减色及无法控制它们的数量,或许利大于弊;记账货币的诞生与存续,源于当局未能让流通中的不同面额钱币保持合理和稳定的关系;中世纪文明的两大特征是特殊主义和贵族主义,高昂的交通成本可以解释第一点,高昂的书籍及贷款成本可以解释第二点……

☆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荣誉会长侯建新X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明联袂推荐: “无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他的深厚学识和不凡见解……享受跨区域的广泛联系带来的头脑风暴和智识快感。”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面向公众出版的史学佳作,以精到巧妙的叙述方式,从货币、价格等角度解读5-17世纪的地中海商贸文明。他首先概述了中世纪早期地中海周边原始货币的历史,当时盛行实物支付,其他商品与钱币一样,是一种交易手段。之后,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国际流通货币(拜占庭的诺米斯玛、阿拉伯的第纳尔、弗洛伦萨的弗洛林、威尼斯的杜卡托等)及用于日常交易的“小额货币”。他还提到了“幽灵货币”,比如便士,它被用于记账业务,但没有实物等价物。最后,他运用涉及商品、书籍、交通和贷款成本的历史案例,评估价格的相对价值,剖析当时地中海世界的社会状况。如何通过重要的经济元素衡量文明的发展,奇波拉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的分析堪称典范。

===

【著译者简介】

卡洛·M.奇波拉(Carlo M. Cipolla,1922-2000),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史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哲学学会、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欧洲科学院成员。主编《欧洲经济史》,著有《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人类愚蠢基本定律》《地中海世界的货币、价格与文明》等。

宁凡,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世界历史》编辑,译有《三十年战争史》。

===

【相关评论】

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荣誉会长 侯建新

本书作者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奇波拉,横跨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讨论了5世纪初起的原始货币、国际货币、小钱、记账货币、价格等,从中观察欧洲文明的成长,举重若轻,明晰而有趣,简约但不简单。无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他的深厚学识和不凡见解。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朱明

奇波拉是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史学家,他主编的多卷本《欧洲经济史》在1990年前后被引入中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相关的学术研究。他最拿手的研究是前工业时代的欧洲经济与社会,这本大家小书聚焦于地中海世界的货币经济史,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向欧洲以外的读者系统、清晰地介绍了前现代时期欧洲的货币体系。而且,他还超越了欧洲的边界,将视野扩大到地中海世界,包括了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亨利·皮朗的影子,享受跨区域的广泛联系带来的头脑风暴和智识快感。

作者简介:

卡洛·M.奇波拉(Carlo M. Cipolla,1922-2000),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史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哲学学会、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欧洲科学院成员。主编《欧洲经济史》,著有《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人类愚蠢基本定律》《地中海世界的货币、价格与文明》等。

译者:

宁凡,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世界历史》编辑,译有《三十年战争史》。

前言
第一章 原始欧洲的原始货币
第二章 中世纪的“美元”
第三章 小钱币,大问题
第四章 幽灵货币
第五章 价格与文明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公共权力拼命地尝试设定一个法定限度,任何高于限度的利率都被称为高利贷。观察法定最高利率是多少很有意思。在12世纪末的米兰是15%。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在西西里规定的法定最高利率为10%。在1228年的维罗纳,法定最高利率为12.5%。在1270年的摩德纳,法定最高利率是20%。整个13世纪,热那亚的法定最高利率是15%。在1311年的法国,法定最高利率为20%。在1390年的伦巴第,法定最高利率为10%。在19世纪初的西欧,仍有最高利率的规定,但降低到了5%。 (查看原文)

EDT
2024-02-18 08:55:19

—— 引自章节:第五章 价格与文明

人们通常习惯于用弗洛林来表示物价和债务。弗洛林实际上是一种金币,有特定的重量和成色,是每个人能看到和摸到的,就如今天每个人可以看到和摸到1角或者5角美元。但很多时候,人们讲到的弗洛林并不是处在流通中的真正的、实质的、精致的金币;很多时候它是另一种并不存在的“货币”,看不见摸不着——它是幽灵货币。我讲的有关弗洛林的诡异故事,也适用于先令、格罗特、杜卡托等等。有必要说清楚的是,在所有这些案例中,人们赋予这两种“货币”——真实钱币和幽灵钱币——的价值是不同的。所以,那些研究故纸堆、古文献的人,在遇到货币表述的时候,总要牢记这个问题:“这个货币表述指的是真实货币还是幽灵货币?”有时候,文献足够清楚,可以得出可靠的结论。例如,当文献说真金金弗洛林(floreni auri et in auro),它们通常指的是真实可见的钱币,即真金白银。但史料常常不作任何限定,像单纯的“弗洛林”这样的表述,既可以指真实的金币(具有一定价值),也可以指幽灵金币(价值与前者不同)。 (查看原文)

EDT
2024-02-18 08:55:19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幽灵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