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面人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前东德国家安全部国外情报总局局长,安全部副部长马库斯·沃尔夫的自传体的回忆录,作者以自身的经历尽可能全面讲述了他所知道的事实,全面剖析了其一生成败功过,向他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的情报人员的一生。

作者简介:

马库斯·沃尔夫(德语:Markus Johannes “Mischa” Wolf、1923年1月19日-2006年11月9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简称史塔西)对外情报局(Hauptverwaltung Aufklärung)局长。沃尔夫在史塔西是仅次于国家安全部部长的第二号人物,他在史塔西服务34年,其中有26年的时间,西方情报单位完全没有沃尔夫的档案照,仅知他的代号“米夏(Mischa)”,因此得到“没有脸的人”的称号。沃尔夫的神秘难以捉摸成为后世许多小说的题材。许多专家认为他是冷战期间最有影响力的特务首脑之一。

作者序
党、政府及国家安全部关系图
国家安全部内部结构图
第一章 拍卖场
第二章 逃出希特勒的魔掌
第三章 斯大林的学生
第四章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走向成年,我也走向成熟
第五章 边干边学
第六章 启蒙老师赫鲁晓夫
第七章 混凝土对策
第八章 为了爱情
第九章 勃兰特总理的阴影
第十章 背叛这剂毒药
第十一章 谍报与反谍报
第十二章 特殊任务
第十三章 恐怖主义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第十四章 虎穴
第十五章 古巴之行
第十六章 末日
第十七章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在驻苏使馆的短暂工作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1950年2月为来访的毛泽东在大都会饭店举行的招待会。当时,我正背对着正门人口处。突然大厅里鸦雀无声。我转过身,看到约瑟夫·斯大林站在距我只有几步远的地方。他身穿人们熟悉的制服,领子竖着。胸前没有佩戴任何勋章或奖章。我真没想到他这么矮胖,秃顶闪闪发光,同电影和画像中的伟大领袖形象简直有天壤之别!我先是感到失望,随后又有一种骄傲感。“至少他看上去像个正常人。所有关于他个人崇拜的传说一定是有人故意编造出来的,他本人并不知道,”我想。
  我作为临时代办代表大使出席了这次招待会,坐在前排。中苏两国代表团团长互相祝酒。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维辛斯基讲话时,斯大林一根接一根地抽劲儿很大的弗洛尔牌香烟(一种斯大林喜爱的用俄国烟纸卷成的加长纸烟)。后来,他也亲自祝了几次酒。在一次祝酒时,他赞扬了中国领导人的谦虚和团结。然后又举起酒杯,祝南斯拉夫各族人民有一天重返社会主义大家庭。就在两年前,南斯拉夫极富魅力的领导人铁托拒绝接受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要求在治理这个多民族的巴尔干国家上有更大的自治权,南斯拉夫因此被斯大林打入冷宫。我们这些来自对苏联忠贞不渝的国家的人,对南斯拉夫又怕又好奇。铁托居然敢违抗斯大林的意志!
  这位苏联领袖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像圣旨一般令我们诚惶诚恐。在我和大部分来宾的眼里,斯大林和毛泽东早已不再是普通人,而是高高矗立的历史丰碑。我们对即将发生的中苏分裂毫无察觉。但我还记得,当时心里也曾纳闷:整个晚会,毛泽东一言未发,颇不寻常。我思忖着,这大概就是传说的中国人深不可测的性格吧?
  两年的外交生涯中,像这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历并不多。一次,使馆内部为庆祝东德成立两周年筹备招待会时起了争执。争执的焦点不是中苏同盟的破裂或是一个叛逆的共产党国家,而是穿什么的问题。大使说该穿燕尾服,以示庄重。而我们这些年轻外交官没有燕尾服… (查看原文)

祥瑞御兔
8赞
2013-08-13 17:52:06

—— 引自第48页

克格勃和格鲁乌(苏军总参谋部情报局)手下都有为它们干的东德人。虽然我们两国和两个谍报机构之间关系密切,可苏联人仍喜欢用自己找的人,而且对我们守口如瓶。只有事情败露后,我们才获悉某个间谍原来是东德人,通常在西德或北约组织为苏联搜集情报。这些人服刑期满或用被俘的西德间谍交换回来后,苏联人期待我们照顾他们今后的生活。这种事十分棘手。一旦一名间谍在西方暴露,就再也无法派往国外。再说我也不想让这些人在可以接触到机密或是可以旁听到敏感消息的国家安全部的任何部门工作。
  最让人伤脑筋的是,这些人通常患有忧郁症或其他的心理疾病,因为苏联对他们个人做出的牺牲既无感激之情,又对他们弃之不理。许多人受此冷遇后,感到苏联主子怪罪自己不慎落网。其实大部分人是因为其他原因被捕,通常是由于安排他们与苏联联络员(西方称信使)接头时不够谨慎小心,或是莫斯科那头出了叛徒。苏联人对这些暴露了身份的人如此冷漠,令我失望。他们饱尝艰辛,却往往连一枚奖章也得不到。
  窃得原子弹秘密的福克斯就是这样一位间谍。我对他极为敬重。他向主管制定核战略的贝利亚提供了英美在钚弹和铀-235方面的详尽的研究成果,为苏联研制原子弹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帮助莫斯科造出原子弹的第二功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为躲避纳粹移居英国,在哈韦尔研究中心研究核技术。福克斯和索尔格、菲尔比属于同一类人。和他们一样,福克斯自愿运用自己的知识为苏联服务。三个人都深信,只有在苏联的帮助下才能战胜希特勒。福克斯听到纳粹德国的科学家正在研制原子弹的消息后,开始把自己掌握的机密透露给苏联。
  福克斯在纳粹德国的生活经历加深了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位于新墨西哥州沙漠的阿拉莫戈多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他就在现场。事后他迅速将这一消息捅给了莫斯科。仅仅8天后,战胜国在波茨坦举行了会议。会议期间杜鲁门总统向斯大林暗示美国已发明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 (查看原文)

祥瑞御兔
2 回复
4赞
2013-08-19 20:58:42

—— 引自章节:克劳斯·福克斯——被抛弃了的普罗米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