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张宏杰 2021年重磅新作!抽丝剥茧日本人历史上的“大现象”与“小事件”,祛 除偏见,消解误读,解读独特的日本历史底盘与精神世界。
★张宏杰重点解读日本文化史、政治史、外交史、国民性史,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立足于日本独特国民性的视角,梳理日本文化脉络,以神话时代到明治维新为重要线索,诠释日本文化独特的世界观念与统治世界的意识,展现中国与日本根本性的文化差异以及日本与世界的密切联系。
★作为一个特别的国家,日本文化的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旅日作家、日本文化研究学者李长声重点推荐!
【内容简介】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
第一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点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进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观念以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第四部分则总结日本国民性的成因及特点。
本书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所有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作者简介:
张宏杰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
著有《简读中国史》《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全三册)《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等。
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自序】 日本和中国骨子里不一样
【第一编】日本人的性观念和精神世界
第一章 日本神话中的“性”内容
第二章 日本皇族为什么长期内部通婚
第三章 日本人历史上的“性放纵”和“性自由”
第四章 日本人并不奇怪:中国古人也是这样“随便”的
第五章 从性习俗看日本历史演变的核心秘密
第六章 朝鲜人对日本人性风俗为什么如此惊骇
第七章 性观念对日本历史的影响:日本人真的很淫乱吗
第九章 日本人的姓氏为什么这么奇怪
第十章 高贵的长子,悲哀的次子
第十一章 日本的鬼和中国的鬼不一样
【第二编】日本简史:从神话时代到明治维新
第一章 难解之谜:日本人是从哪儿来的?
第二章 倭奴国、邪马台国和大和国
第三章 大化改新背后的历史动力
第四章 大化改新的真实过程
第五章 大化改新为什么失败
第六章 从摄关制到院厅制:架空与反架空的斗争
第七章 幕府时代的到来
第八章 日本战国和中国战国如出一辙
第九章 日本的自治社会:民众学会了自我管理
第十章 织丰时代:两个个性十足的军事霸主
第十一章 固化的江户时代
第十二章 不打不相识:黑船来航与明治维新
第十三章 日本为什么能这么快转身
第十四章 中日不同:外国人的观察和日本知识分子的认识
第十五章 福泽谕吉为什么告别儒学
【第三编】日本与世界
第一章 日本一直是中国的属国吗?
第二章 荷兰是怎么成为日本“谱代大名”的:日本的朝贡体系
第三章 日本人的神国观念
第四章 “倭寇”是怎么出现的
第五章 倭寇里为什么有中国人
第六章 丰臣秀吉为什么要征服世界
第七章 明朝为什么能击败丰臣秀吉
【第四编】日本人的国民性
第一章 日本人“集团主义”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第二章 日本人为什么特别守规矩:“村八分”“等级意识”与规矩意识
第三章 日本人为什么会“过劳死”:员工就是“武士”,企业就是“藩国”
第四章 “集团主义”的利与弊
第五章 匠人精神与日本人的性格
第六章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日本人的强者崇拜
第七章 武士道就是赴死之道
第八章 青年日本与老年中国
第九章 从“臣民”到“国民”:日本人是怎么改造国民性的
第十章 从“民族主义”到“军国主义”:自我膨胀的代价
第十一章 日本人对本国国民性认识的戏剧性变化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日本国民性的另一个特点是转弯快。
有一个日本朋友说,她发现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对明治维新特别感兴趣,几乎所有人都会和她聊起明治维新。
其实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是日本在世界剧变面前为什么能这么迅速地转身,而且变得这么彻底?
确实,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舆论主流是“攘夷”,充斥着各种排外声音,但是当萨摩和长州被西方人痛打了一次之后,全日本马上清醒过来,迅速转向,彻底改革。明治维新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但仍然顺利完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日本实现了“脱胎换骨”。 (查看原文)
岂能无怪哉
1赞
2021-08-15 14:48:05
—— 引自章节:【自序】 日本和中国骨子里不一样
因此,一些日本知识分子认为,要改变日本人的国民性,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由政治家在上层大刀阔斧地改革政治制度,以开辟国民性健康发展的空间,另一条腿是由知识分子面向大众进行启蒙,唤醒民众的精神。
日本的国民性改造运动由此开始。在明治政府效法西方进行变法的同时,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知识分子写作和翻译了大量的著作,对日本人的精神觉醒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后来中国的国民性改造之路,开头与日本极为相似。在政治上,中国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全面移植西方制度。在文化上,中国的精英们如梁启超、鲁迅等,也效仿福泽等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启蒙元动。然而,两国的国民性改造运动结果却相当不同。
那么,中日两国国民性改造的主要差异在哪儿呢?
一般来说,后发展国家接受西方文化,都是通过精英阶层开始的。因为精英阶层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知识视野比较广,比较容易接触到新鲜事物和 第四编日本人的国民性新的观念,但是普通民众的知识更新却比较困难。因为他们通常知识水平比
低,处于闭目塞听的社会底层,受制于巨大的文化惰性,沉溺在集体无意中,传统观念极为顽固。他们在日本是社会转型的最主要障碍。
用西川长夫的话来说,如果将一个社会比作大地,精英人物和知识分子表层,这些底层民众就是下面的黏土层,启蒙运动的雨水很容易浸润表层,却很难突破黏土层。
西川长夫说: “国民,应该是很多的人通过各种深层的交往联结在一起,比如这块土地,在最上面的是沙层,沙层和小石层粘在一起,就形成沙砾层。其下有黑士、植物叶腐化后非常肥沃的黑土层,再下面是黏土层。日本社会原本是不毛之地,不通水,地下水就沉积在那里。文明开化、西洋文化或者是基督教文化这些东西一进来,就像雨一样不停地下,虽然容易通过沙砾层,却很难渗透到黑土层去,要花费很多时间。一般的大众、庶民就位于黑或黏土层… (查看原文)
Tinalalala
1赞
2021-10-01 17:12:16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日本人对本国国民性认识的戏剧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