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
编辑推荐
本书的读者群相对广泛,古籍爱好者及专业读者都是目标人群。古籍图书都多少会提及职官,省称、别称更是比比皆是,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这些都可在本辞典中查到相关的辞条,可谓职官别名大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填补中国历代官制沿革研究空白的专门工具书,作者龚延明先生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研究,对职官别称异名学养精深。全书收录词条近万条,包含了自先秦到明清历代王朝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历代王朝国家管理机构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因古代官制的变迁繁杂,造成历代官称别名的辨识难度相当大,作者对于每一词条的释文均引证大量了文献资料,不止四部中的文献,其他卜辞、金文、简牍、碑刻资料均在征引之列,资料考证翔实,不仅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还为官制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思路,更为广大的古籍爱好者大开方便检索之门。
本次的增订本,在原有的优良基础上,作者依据近年的研究,新增125条职官别称,并修订了近300条内容,补正了部分条理不够清楚或内容有缺陷的词条,必将为学界提供极大的方便。
作者简介
龚延明,1940年生,浙江义乌人。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同年八月留校任教,投笔从戎十二年后于1974年重返历史系任教。现任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杭州大学钱江学者特聘教授。龚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官制史与科举制度文献整理与研究,代表作为《〈宋史职官志〉补正》、《宋代官制辞典》、《岳飞评传》、《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中国历代职官科举研究》与《宋登科记考》。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凡例
序论
词目表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
十九画
二十画以上
初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
前言
一、本辞书收词时限,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内容包括中国历代王朝国家管理机构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共计收词近万条余条,然同一条目,由于朝代变迁,内涵有所变化,因而往往包含数条、十几条、甚至几十条子目。例如“宰相”条目,除辽代曾用为正式官名外,从先秦到明清,它分别为太宰、丞相、相国、三公官、尚书左右仆射、录尚书省事、三省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等正式官名的别名,其子目达34条。全书词条倘以子目计,总条数当在30000条以上。
二、职官别名之限定,包括职官简称、总名与别称。职官简称,如:唐代“中尉”,乃“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简称;宋代“中书”,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宰相办事厅)”简称;元丰改官制后,“中书”为“中书省”简称。职官总名,如:(汉)“三老”,为“郡国三老”、“县三老”、“亭三老”之总名;(唐宋)“大两省”,乃“左、右散骑常侍”、“给事中”、“左、右谏议大夫”之总名;(唐宋)“小两省”,为“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之总名。职官别称,如:(唐宋)“侍中”别称“大貂”,“左、右散骑常侍”别称“小貂”。(宋)“御史中丞”别称“中司”、“中宪”、“台丞”、“独座”、“司宪”。(元)“肃政廉访使”别称“宪节”。(明)“巡抚”别称“抚院”。(清)“值班掌收发事件的军机章京”别称“老班公”,等等。
三、每一词条释义项,皆冠以朝代,以标明该职官别名产生、流行的时间段;同一条目在同一朝代的不同义项,则用(1)、(2)、(3)加以区别。词条立项与释义,注明资料出处,并附以书证,做到言必有据。常用的《二十五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籍,为了省文,不注明卷数,但用系年、系月,或传、志、表、纪。如《汉书·司马相如传》《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八年十二月》《明史·太祖纪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天圣元年十一月己未》等等。
四、历代职官别名相同之通条,列举重要朝代有典型意义的别名,难以从先秦至明清,或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每个朝代皆一一罗列。同一词条因朝代演变涵义有变化者,则列出不同义项,以保证释义的准确性。
五、本书正文按词条的首字笔画数和起笔形一丨丿丶?顺序排列。
六、历史纪年采用旧纪年,并括注公元纪年。
七、本辞典取资引用之书,上自先秦卜辞、金文、典籍,下至明清小说、笔记,举凡经、史、子、集四部图籍,皆为笔者沉潜搜罗之渊薮;旁及出土文物、文献与今人研究之成果。
精彩书摘
【一人】
(历代)王与皇帝自称或他称。《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孔《传》:“一人,天子也。”《诗经·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三月癸亥》:“岂有年三十天子而可为人所制乎?《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一人,谓天子耳。”《荀子集解》卷六《富国篇》:“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王先谦注:“一人,君上也。”《汉书·萧何传》:“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颜师古注:“信读曰伸,古通用字。”唐马总《意林》卷一引《太公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明叶子奇《草木子》卷三下《杂制》:“元西域胡僧八思麻,知纬候,佐世祖定天下。……封为帝师,诏尊之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西方佛子,大元帝师。’”
【一个】
(春秋)单使之称。《左传·襄公八年》:“知武子使行人子员对之曰:‘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个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于楚。’”杜预注:“一个,独使也。行李,行人也。”明卓明卿《卓氏藻林》卷二《臣职类》:“《左传》‘一个’,单使也。”参见“一介”。
【一夫】
(汉)郡太守、县令长等守长之别称。《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李贤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
【一厅】
(宋)执政官包括枢密院长贰与副相,各有厅堂。如执政只除一官,或泛称“一厅”。南宋秦桧独相专政,其执政官,只除一人,或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或除参知政事,则可称“一厅”。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国朝以来……中书、右府,各皆官备。……秦(桧)得志之后,有名望士大夫,悉屏之远方,凡龌龊委靡不振之徒,一言契合,自小官一二年即登政府,仍止除一厅,循故事伴拜之制,伴食充位而已,盖循旧制,二府一员伴拜,不可缺也。”
【一介】
(春秋)即“一个”之异写。单使之称。清吴汝纶《写定尚书·秦誓》:“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吴注:“《释文》作‘个’。”明卓明卿《卓氏藻林》卷二《臣职类》:“《左传》‘一个’,单使也。《秦誓》曰:‘若有一介使臣。’”
【一户】
(南朝)齐世,中书通事舍人四人,分值尚书、门下、中书、集书省,掌文簿板籍机要事,上承帝命,权势颇重,值一省者称一户。据《南史·恩幸·吕文显传》:吕文显,永明元年(483),为中书通事舍人。与茹法亮等迭出入为舍人,并见亲幸。“时中书舍人四人各住一省,世谓之四户,既总重权,势倾天下。”“四方守宰饷遗,一年咸数百万。舍人茹法亮于众中语人曰:‘何须觅外禄,此一户内年办百万。’”
【一字】
(辽)一字王爵省称,如秦国王、陈国王等封爵。《全辽文》卷六《张俭墓志铭·重熙十二年》:“惟太师、尚父、政事令、陈王……启手足于圣宗皇帝所赐之第,享年九十有一。……谨为铭曰:秩峻三师,封疏一字。”《辽史·萧韩家奴传》:“大康初,徙王吴(国)……例削一字王爵,改王兰陵。”按:改一字王为兰陵郡王。
【一命】
(历代)凡获朝廷正除之命官。宋李昉等《文苑英华》卷一六二刘孝绰《上虞卿亭观涛津渚学潘安仁河阳县》:“昔余筮宾始,衣冠仕洛阳。无貲徒有任,一命忝为郎。”唐杜佑《通典·选举典》五《杂议论》中:“(隋氏)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 (先秦)九命官阶中最低一阶。命,近于后世之品。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朝事》:“上公九命为伯……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周礼·春官·典命》:“贾疏曰:凡言命者,皆得简策之命。”唐杜佑《通典·职官典》一八《秩品》:“凡士一命而受爵……有受爵有受命者必有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亦未有军行。”杜预注:“虽登卿位,未有军列。”
【一障】
(宋)知府、知州、知军、知监均可视为一郡之屏障,因而有“一障”之别称。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五三《判知府、州、军、监》:“今为郡守者,其视往昔何如哉?通判善罢,不用荐举,取一障如探怀袖。”
【一麾】
(历代)郡太守、州刺史别称。梁萧统编《文选》卷二一颜延年《五君咏·阮始平》:“一麾乃出守。”李善注:“(阮)咸为始平太守。”唐李商隐《樊南文集》卷一《代安平公华州贺圣躬痊复表》:“惟臣独以一麾。”冯浩详注:“《新书·宰相世系表》:崔戎出博陵安平大房,封安平县公。《旧书传》:崔戎字可大,历官至给事中,改华州刺史。”(宋)知州、知军之别称。宋刘过《龙洲集》卷八《投诚斋》:“绫衾厌入承明直,却把一麾江上来。”《宋史·杨万里传》:“孝宗览疏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宋孙觌《孙仲益内简尺牍》卷六《与台守曾郎中》:“公把一麾,为千里师帅。”(清)知府之别称。清梁章钜《枢垣记略》卷二一《送茝林出守荆州》:“但以才艺称,犹嫌所见偏。一麾万事来,素蕴当毕宣。”《清史稿·地理志》一四《湖北省》:“荆州府……属湖北布政司。”《清史稿·职官志》三《府》:“知府一人。”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二《少穆尚书赠联》:“三儿恭辰(字敬叔)五上公车……纳赀作郡大夫,指省浙江,以便迎养。少穆复书相贺……跋云:‘今哲嗣敬叔太守,又以一麾莅浙,迎养公于西泠。’”参见“太守(清)”。
【一字王】
(历代)国王别称。王爵前仅用一字为封号也,代各有之,至辽、金则以一字王为尊。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十四年八月丙午》:“礼部拟定故太师、清和郡王张俊赠典……可与赠小国一字王,令礼部拟定,于是特封循王。”《金史·百官志》:“亲王母妻封一字王者,旧封王妃,为正从一品;次室封王夫人。承安二年,敕王妃止封王夫人、次室封孺人。”清钱大昕《潜研堂集》卷三四《三答袁简斋书》:“辽、金之世,所云一字王者,如秦王、魏王之类,皆国王也。郡王则必两字,如混同郡王,金源郡王是也。”按:“一字王”之“一字”,代表国名,如秦王廷美、舒王介甫(王安石)、鄂王岳飞等,“秦”、“舒”、“鄂”等皆一字;而郡王之郡名有二字,如清河郡王何执中、同安郡王杨沂中、广阳郡王童贯等,“清河”、“同安”、“广阳”皆二字,故以“一字王”代表国王或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