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与职位》阎步克-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职官制度是开启历史研究之门的一把钥匙。作者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并在这一新视角下,梳理考察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阶,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进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进而将传统官僚等级制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无论是在历史观、研究视角与方法,还是具体的考辨方面,本书都作出了深刻的推进。

作者简介
阎步克,1954年生,辽宁沈阳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从爵本位到官本位》《波峰与波谷》《服周之冕》《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官阶与服等》等。

精彩书评

丛书编辑推荐

当代学术名家名作。

经专家与读者多年检验。

有思想,有方法,有传统,有体系,各领域必读之书,典范之作。

丛书作者群

田余庆、阎步克、邓小南、陈来、王子今、陈苏镇、刘浦江、辛德勇、吴丽娱、包伟民、唐晓峰、张伯伟、萧启庆、赖瑞和、陈植锷、廖伯源、王勋成……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品位与职位 / 1

一、品位与职位

二、禄秩与散阶

三、先秦至隋的阶、职关系变迁

四、动因与意义的进一步分析

五、一个尝试:传统官阶制的五段分期

第二章 爵禄与吏禄 / 76

一、贵族时代的爵禄等级

二、二十等爵制

三、吏禄的扩张和爵禄的退缩

四、爵制的品位意义

第三章 从稍食到月俸 / 131

一、问题的提出

二、《周礼》所见稍食考

三、领取稍食者之身份

四、月食与月钱

五、年俸与田禄

第四章 汉代禄秩之附丽于职位 / 171

一、离职再仕问题的意义

二、病免、服丧后再仕的考察

三、“故公”与“故二千石”的任用

四、增秩和贬秩

五、散官问题

六、禄秩等级与吏治精神

第五章 官品的创制 / 243

一、《魏官品》的问世时间

二、官品与朝位

三、官品与爵命

四、官品对官僚等级的调整

五、官品与禄秩

六、南齐官品拾遗

第六章 中正品与勋位 / 319

一、魏官品与中正品之异同先后

二、宋齐勋位的性质和等级

三、由勋位论官僚的身份结构

四、中正品与官品的对应和不对应

五、“门品秩序”

第七章 北魏对萧梁的官阶制反馈 / 385

一、梁官品的正从上下

二、梁十八班制与北魏太和官品析分

三、流外七班和流外七品

四、北魏官阶改革之溯源

第八章 军阶的演生 / 438

一、秦汉的将军制度

二、魏晋南朝将军号的散阶化

三、北朝军阶制的发展

四、置佐与食俸

五、军阶与官阶

第九章 西魏北周军号散官双授考 / 507

一、西魏北周的军号、散官序列

二、“双授”考实

三、尚左尚右问题

四、北魏的滥授与“双授”

五、军号对散官的“拉动”

第十章 东西官阶互动与南北清浊异同 / 565

一、北齐对“双授”的整饬

二、南朝散官阶官化的停滞不前

三、南北“清浊”观念之异同

四、北齐对西魏军号序列的借鉴

五、官阶制与南北朝隋唐制度源流问题

第十一章 隋唐间文武散阶制的定型 / 622

一、隋初的散实官和文散官

二、隋初的军号序列

三、八郎八尉的创设

四、隋炀帝的散职

五、谒者台九郎序列

六、唐初散阶制的定型

七、唐初郎尉体制的几点考辨

后记 / 691

文摘

这一章既然位于全书开头,理所当然应该交待全书的思路和主题
了,“开宗明义”好像就是这么个意思。
首先打算跟大家交待的,是几个基本概念和分析模式,全部讨论
就是围绕它们而展开的。然而概念和模式只不过是研究者预设的工具
而已,它们顺不顺手、好不好用,只能就具体的问题和对象而言,或
说只有和史实融合起来才有意义。所以在“开宗明义”的时候,还不
能不对相关史实,也就是对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发展的各个要点,
加以交待。所交待的各个要点,即被用来证成分析工具的可行性,此
外也打算再进一步,就历代官阶制的宏观变迁提出一些展望推论。对
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变迁的那些概述,其论据都来自此后各章各节
的专门考察;最后则是对整个中华帝国官僚等级制的鸟瞰,它包含着
一个五阶段的分期模式。
说得再简单一点吧,这第一章里包含着三方面内容:第一,全书
分析框架的阐释说明;第二,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的变迁概述;第
三,对整个中华帝国官阶制度变迁史的分期尝试。基于这种结构安
排,读者就可以把第一章看成是概论,其中包含着此后各章的浓缩,
而把此后的各章视为分论。虽说这会造成本章与后章内容的某些重
复,但也能为阅读提供不少方便:可以让读者早点儿了解全书概貌,
以免被过早遭遇的琐屑细节淹没了一以贯之的观点。相应的,习惯上
被置于书末的结论部分也放在了本章。作为分论的各章中有许多考证
辨析,连作者自己都厌烦着它们的琐碎枝末,大多数读者恐怕也不会
兴味盎然。在新房子矗立之前少不了挖土奠基、砌墙安门、上梁铺瓦
一类活计,但它们不是所有嘉宾的参观对象。要是真没兴趣的话,浏
览第一章就足够了,掩卷之余的宝贵时间尽可另作他用。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金字招牌(之一)。

“思勉原创奖”第二届(2013年)获奖作品。

理解中国官文化与等级文化的必读之作。

借助“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的概念,通过细致的史料考辨,上溯渊源,下探流变,对秦汉魏晋南北朝纷繁复杂的官僚等级制的诸般问题做出合乎历史与逻辑的解释,以此呈现出三千多年等级秩序变化中一条隐而不显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