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敦刻尔克》迈克尔·柯尔达-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978,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丘吉尔的敦刻尔克》

内容简介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至1940年,在纳粹的铁蹄之下,马其诺防线形同虚设,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相继沦陷。5月,巴黎也沦陷在即,导致英国军队滞留在敦刻尔克。同月,丘吉尔成为英国首相,使得面临外交孤立的英国突然成为欧洲仅有的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希特勒的国家——此时的欧洲大陆充斥着投降主义情绪,只有丘吉尔还在呼吁重拾勇气,继续战斗。

1940年6月4日,在9天时间里,丘吉尔动用各式舰船和上千架次飞机,将共计33.8万名士兵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创造了二战史上的奇迹。

军队奇迹般的回归唤醒了人们的反抗意识,数千万人的生活将被改变。

作者家族曾参与丘吉尔政府的政治宣传工作。作为二战的目击者,他将史诗般的历史与丰富的家庭故事相结合,描绘了二战爆发至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图景。

作者简介

【英】迈克尔·柯尔达 (Michael Korda)

美国出版业巨头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前主编。他出身于欧洲有盛名的电影世家,伯父是电影大亨亚历山大·柯尔达,伯母是好莱坞影星梅尔·奥勃朗,父亲文森特·柯尔达和二伯佐尔坦·柯尔达都是欧洲富有盛名的电影工作者。柯尔达家族与丘吉尔过从甚密,丘吉尔还曾担任柯尔达家族的电影顾问。二战期间,柯尔达家族也积极参与丘吉尔政府的政治宣传工作,并为英国情报人员提供身份掩护。

目  录

第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

01 边 缘  003

02 外交失败  016

03 “为英国发声!”  027

04 假 战  033

05 “花衣魔笛手”行动  048

06 黄色计划  053

07 “嘿,先生们,这就是我们的伟大胜利”  065

08 “希特勒错失良机”  072

09 “以上帝的名义,走吧”  077

第二部分  法国之战

10 “艰难登顶”  095

11 隆美尔跨过默兹河  104

12 “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输了这一仗”  111

13 这一刻重若千金  119

14 1940年5月20日:“糟糕透顶的一天”  125

15 致命的山坡  133

16 惊涛骇浪  140

17 木棒尖  147

18 我们可能要完蛋了  159

19 “他们热衷于射击德国人最让人高兴”  169

第三部分  敦刻尔克

20 加来市民  183

21 苦战到底  191

22 海军将官,多佛  199

23 后 方  204

24 “就当战士们知道他们要回英国老家吧”  214

25 “发电机”计划  225

26 “战斗,在这儿或是在别的地方”  235

27 守卫战线  248

28 小 船  254

29 “我一生中喝过的最美味的茶”  267

30 “手挽着手”  277

31 “我们会打败他们”  287

32 敦刻尔克精神  297

33 在海上  307

鸣 谢  313

媒体评论

有趣……这一关键时刻由童年时的亲历者所描述。……对于初识20世纪历史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纽约时报》

柯尔达的叙述与许多类似讲述敦刻尔克历史的书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军事和政治事件,还讲了大量同时发生的社会历史事件。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柯尔达讲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他的描绘有着目击者的细节和良好的戏剧感。
——《环球报》

迈克尔柯尔达经常扩展我们对许多不同主题的理解,本书是他的又一本杰作。在本书中,他讲述了法国沦陷时英国的绝望处境,展示了敦刻尔克撤退是如何成为英国胜利的起点的。
——亨利·基辛格

试读

对欧洲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非像偷袭珍珠港那样是突然发
生的,而是一系列愈演愈烈的危机相继而来,最终积聚成了一场灾
难。
这些危机并没有对年幼的我产生什么影响,即便有也很有限。但
当战争最终爆发时,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改变了——而且
大部分人所受的影响都比我要大得多。尽管如此,我依然见证了战争
的残酷,铭记住了战争带来的苦难。直至75年后,我们终于可以了解
并客观记录到,是哪些事件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它们又为什么会发
生。所有战争都源自一连串的错误,而且错误通常都是由双方共同造
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尤为如此。
我的童年生活优渥,也正因如此,和另外几千名英国孩童一样,
我在错愕中成了进入美国的头等难民,舒适地远离了战争。
我对于童年时期的境遇实在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本书所讲述的不
是一个关于蒙难的故事。我只是希望能够阐释在1939年战争爆发前那
个平静的夏日和1940年战争爆发后国民的猛然觉醒之间所发生的事
情。之后,我们这些英国人发现自己已是孤军奋战:我们误判了法军
的实力,而最终也只能选择让困守在敦刻尔克海滩的军人们放弃所有
的装备和武器,乘着小船撤退,并将西欧留给了德国人。
这本书的主旨就是讨论我们是如何来到灾难边缘的,同时也记录
了我的家庭如何离散,以及历史是如何通向敦刻尔克、通向温斯顿·丘
吉尔所谈及的“最光辉的时刻”。
记忆并非准确的工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倾向于将现在投射
于过去,记忆那些我们希望发生而非确实发生的事。用一个那时没有
的词来形容幼年的我,就是“电影顽童”,因为我的家人不是电影的
制 作 者 就 是 演 员 —— 就 女 性 而 言 。 我 的 伯 父 亚 历 山 大 · 柯 尔 达
(Alexander Korda)是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是用自己的创
作主张挑战了彼时的好莱坞制片厂的“电影大亨”。而我的二伯佐尔
坦·柯尔达(Zoltan Korda)也是著名的电影导演。我父亲文森特·柯尔达
(Vincent Korda)是当时国际知名的电影艺术指导,梅尔·奥勃朗
(Merle Oberon)伯母是名噪一时的大明星,琼婶婶和我的母亲也都是
备受尊重的演员。我的家庭确非普通,但战争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
这本书讲述了我们的生活如何被身边发生的事件重塑。亚历山大伯父
和他的兄弟们可能会更有同感。他们出生于中欧,因此非常清楚希特
勒究竟代表着什么——以及他意欲何为。
他们对纳粹德国没有任何幻想,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甚至是
在1939年及1940年,大西洋两岸很多有权势且德高望重的人物都没
有看得这样清楚。
我也将此书献给那些没有我那么幸运的人。

编辑推荐

《BBC历史》年度BEST图书!

用演讲凝聚人心,用策略稳定军心,用战斗坚定信心!看丘吉尔如何把一场丢盔弃甲的大溃败,变成彪炳史册的大胜利!

作者出身于欧洲有盛名的电影世家,是美国出版业巨头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前主编!

作者家族与丘吉尔私交甚密,曾参与丘吉尔的宣传工作,丘吉尔还曾任其家族电影顾问!

敦刻尔克大撤退直接影响了二战的结果,从而奠定了如今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

军事、政治、社会三位一体,全景式描绘二战爆发至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图景。

作者是二战的目击者,将政治历史和个人回忆相结合,沉浸式讲述战争的残酷。

在书中还能看到很多小人物的故事,了解20世纪30-40年代普通英国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