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流年》阎连科-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849,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日光流年》

内容简介

《杂花生树:寻访古代草木圣贤》记述了《南方草木状》《救荒本草》《本草纲木》《植物名实图考》等书的文化起源、文化特点和文化意义。

《杂花生树:寻访古代草木圣贤》辨析曾经模糊的历史和发展轨迹,破解错谬的历史真相,阐释了民族绿色文化,并以今人的思考,表达了现代文人对民族绿色文化的崇高敬意与深厚情怀。

《杂花生树:寻访古代草木圣贤》考证了《南方草木状》的作者嵇含的身份和经历。辨析了《救荒本草》的作者明朱元璋皇子周定王朱橚被钉在乱臣贼子耻辱柱上的真伪,以及《救荒本草》的襟怀。明析了李时珍的身份经历和《本草纲目》的内容、形制、历史地位,清理了李时珍任职北京太医院的错谬。在知世的基础上,考察炮制《植物名实图考》的有清一代一个河南状元吴其濬的人生、心性,以及他对植物学的贡献。

《杂花生树:寻访古代草木圣贤》文字典雅古拙,解释本草案例时,行文既接地气又清丽。本书内容充实,有考察,有胸怀、有情谊。

《杂花生树:寻访古代草木圣贤》装帧臻于完美,装帧设计充分贴合作品内容,形制与内容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到手可喜,是一本非常值得收藏的好书。

作者简介

阎连科,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情感狱》《最后一名女知青》《生死晶黄》《日光流年》《受活》《坚硬如水》《为人民服务》《丁庄梦》《风雅颂》和《四书》等十余部。曾先后获国内外各种小说奖二十余次,作品被译为日、韩、英、法、德、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等二十几种语言,发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在国外最具影响也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

目录

第一卷 注释天意
第二卷 落叶与时间
第三卷 褐黄民谣
第四卷 奶与蜜
第五卷 家园诗

精彩书摘

一切继续朝着原状恢复。
时间快捷,一如魔术师手中抽进抽出的一条红绫缎。大树变成了小树,老年成了中年,中年成了小伙,连壮牛成为牛犊后都又缩回进了老母牛的子宫。亡灵从坟墓中活了回来,下葬时用坏的镐头和锄又回到铁匠铺里被烧红后敲敲打打。锨把锄把全倒回到树枝又生了新芽,连人们穿破的衣裳都又成了新织的布匹,或者棉花和种子。
这一年的夏天,司马蓝的父亲司马笑笑自愿被乌鸦和鹰啄死了,人们把乌鸦和鹰打死一片,以充食粮,直至一个月后有了一点收成,村人们吃了一顿饱饭,想起该把司马笑笑的几根骨头厚葬人士,便在收秋之后,让金黄的土地上出现了一支寥寥无几的送葬队伍。丧葬是蓝四十的父亲蓝百岁主持的,因司马笑笑做村长时,村里各家各户都在他手里丧有人命,所以这支葬队就越发显得凄清,没有哭声,只有司马蓝、司马虎、司马鹿三个少幼的孝子,跟在棺材的后边,睁着惊恐的三双眼睛,像三只不会哭啼的小狗,在叫卖生命的冷清集市上随意地走动。
唯一发生的有些惊人的事情,是这支出殡队伍,在离开村落到十字路口,由司马蓝把一个新的瓦盆摔碎之后,蓝百岁的五闺女蓝四十突然从村里跑了出来,她穿了一件她爷爷死时母亲穿过的白孝上衣,又肥又大如一件白的袍子,不由分说,猛跑着向葬队追去。秋风把那孝衣鼓胀起来,她就如在地上飞速滚动的一块云团,到那殡队后边,插进队伍里,拉起了司马蓝的手,要和司马蓝一道往坟上送葬。
棺材停了下来。
蓝百岁气得嘴唇发抖,说四十,日你娘哟,把孝服脱下来,你爹你娘还活着哩,还要活到百岁哩。
蓝四十睁着,双黑珠亮丽的眼,说爹,你们不是要让我做蓝哥哥的媳妇吗?
蓝百岁过去把四十从葬队轻轻地一脚踢出来后,棺材前响起了一声孤寂的炸鸣,落下一片马粪纸的碎片,在火药硝味的气息中,这支出殡的队伍,落落败败地又朝梁上二走过去。葬完了司马笑笑,蓝百岁望着要散走的村人们,憋了半晌说:总得活过四十呀!我思磨着把村里的田地换一遍,十有八九人人都活过四十了。
村里没人搭理他,他就像失了群的孤雁样冷落着。
三年后,又一批人不到三十七八被抬进坟地时,人们想起了司马蓝的父亲司马笑笑下葬的那天,秋阳黄黄爽爽一片,坟地新土的灿烂气息,在刚收过的油菜花的地茬里跳跳动动,叮叮当当。想起那时候蓝百岁立在司马笑笑的新坟头上,双手在胸前没有着落样对搓了半天说,你们都知道,老村长死了,死前说让我管村里的事,管事就是要设法儿让村人活过去四十岁,活到五十、六十、七老八十,说我思摸几年啦,没别的法,只有换土啦。说明几天都到东山梁上吧,扛锨拿镐,从东梁地开始,把田地深挖三尺,将上边的土埋下去,把下边的土酬上来。他说,三姓村人短寿,要不是冈为这土,你们把我蓝百岁的头扭下来塞进我的裤裆里,把我蓝家的祖坟挖开来,把所有的骨头都晒在山梁上。
东山梁离村落四里半的路,来日蓝百岁扛着镐、锨,踏上东梁的田地时,收割后的油菜花茬里的腥润黄味,还汩汩潺潺地借着晨时的清静,正笑吟吟地朝山脉四周蔓延着。刚醒来的乌鸦,从崖头飞起来,叫声和它干涸的眼屎落在田地里。蓝百岁立在田头的一块高处,从东方微红等至日升数竿,没有等到一个村人按他的旨意来翻田换土。他对着村里升腾的炊烟呢呢喃喃自语说:三姓村完了呢,完了呢,怕真要完了呢。
……

编辑推荐

荣获《南方都市报》2012年上半年遗漏好书

文中有这样的文字可以见作者的襟怀:“它是实用的,救人救济专用,而不是文章文字和学术的炫耀和卖弄。”“草木的迷人,真令人不可思议。”“读书求知和躬身实践相结合,他们都具有上古圣贤的风范。”“……是行而论道,道器并重的。上古的先贤,不鄙薄做事和动手,是动手又动脑的典范……周定王、李时珍、吴状元,是上古的回归,所以他们的著作和心得,与草木共荣而常青,历世而不衰。”

作者植物学常识、地理常识都达到令人叹服的地步。文中语出往往似淡然,其实非常讲究,有理有据,不炫耀不卖弄。

是民族植物学一个平实的给普罗大众阅读理解的文本。详细、生动,有自豪却也从容。

有好奇心,有追究心,有文化,有条件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几种条件,能够全部杂糅到一个人身上,非常难得。目如今之世情:掌握知识,对所在行当了如指掌、信手拈来即成文章的人,因为年岁渐长,已经熟稔了成人世界一切游戏规范,掌握了拥有地位和财富的法门,不愿在名利之外,支付心血和经历。而有热情、有好奇心,愿意去四处奔突做田野考察的人,可能会因为年轻而没有圆熟的知识体系。这种热情、莽撞和粗浅,往往在现实面前折翼,是以许多人会选择向世故低头,或者干脆放弃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追索。

然而本书的作者不在这两种常态之列。在这样一个精明的时代里,肯做笨功夫的聪明人,令人感叹。

如此卓异的一本书,加上图书的设计师肯为之花费心血,更增添了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