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739,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哲学原理》
内容简介
《哲学原理》是笛卡尔晚年的一部著作,1644年以拉丁文形式出版,后由皮科译为法文。《哲学原理》比较系统地呈现了笛卡尔的哲学体系。《哲学原理》分为四部分,在第一部分,笛卡尔仍让人由怀疑而达于确信,仍让人确信上帝的存在,此外,他还解释了广延和思想的关系,错误的起源,普遍概念的形式,以及实在的、情状的和论理的三种区分。在第二部分,笛卡尔讨论物质事物的本性,虚空之非有,进而提出其物理学说,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物质分子的大小、形象和运动之变化生起的。在第三部分,笛卡尔讨论了太阳系的学说,以及一般恒星的本性和起源。他假设了密度不同的三种元素,用循环运动说来解释全部宇宙。在第四部分,笛卡尔讨论了地球的形成,还讨论了水、火,以及各种自然矿物。最后讨论了感官的本性。
作者简介
笛卡尔,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其哲学极大地影响了近代思想的走向。主要作品有:《第一哲学沉思集》、《方法论》、《几何》、《屈光学》、《哲学原理》等。
目录
给本书法文版译者的信(代序)
第一编 论人类知识的原理
第二编 物质事物的原理
第三编 论可见的世界
第四编 论地球
精彩书摘
《哲学原理》:
一九五、论视力。
最后,视神经末端形成的眼睛膜称为视网膜,它不为空气所动,也不为其他物质对象所动,而仅为第二元素的小球所触动,我们由此得到光和色的感觉。我已在《屈光学》和《流星体》中对此详细讲述。
一九六、心灵只有在大脑中时才有知觉。
人们不难证明,心灵不是在身体的四肢而是在大脑感觉那些影响身体的事物;在大脑中神经通过其运动将触及身体各部分的外间对象的各种作用传达给心灵。这是因为,首先,有好多病虽然只影响大脑,却搅乱或消除我们的整个感觉,比如睡眠虽然仅影响大脑,但是它在每天的很多时间都让我们没有知觉能力,直到醒过来才恢复。其次,大脑虽然是健全的,但如果从外部肢体到大脑的神经通道被阻塞了,那么,外部肢体的感觉就会消失。最后,我们有时好像在我们某些肢体感觉到痛,然而它的原因并不在我们感觉痛的肢体处,而是在其他肢体处,神经通过这些肢体从感觉痛的肢体抵及大脑。对此,我可以无数的实验加以证明,但我们在此仅需给出一个就可以了。有一个女孩,手被严重疾病感染了,外科医生来看她的时候,她的眼睛被蒙着,以免受到惊吓,几天后,由于坏疽扩散到肘,肘以下都截去了。截肢的地方用布遮盖住,以便让她不知道没有这部分了。她有时会抱怨说,她感到这个或那个手指头疼,而它们已被截去了。发生这样的事情明显只能是因为,原先从大脑达至手的神经,后来只到了肘部,但是其功能还是像以前一样,受到刺激,使得心灵将疼感置于大脑的这个部分或那个部分。这清楚地表明,手上的疼被心灵感受到不是因为它在手上,而是因为它在大脑中。
一九七、心灵具有这样一种本性:它之中的感觉只能由身体的运动引起。
事实证明,我们的心灵具有这样一种本性:仅仅是身体的活动就可以使它具有一切种类的思想,尤其是被称为感觉或感受的混杂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并不带有引起它们的运动的任何影像。首先,我们看到,语词无论是以声音发出还是以笔写出,在我们的心灵里都激起各种思想和情感。在同一张纸上用同样的笔和墨,让笔尖以某种方式移动,我们可以写出关于战斗、暴风雨或狂怒的思想,以及愤慨和悲哀的情感;让笔尖以另一种方式移动,则可以写出大不同的思想,例如,关于宁静、和平、愉快的思想,以及与前正好相反的爱与快乐的情感。有些人或许会回答说,写作和言语并不直接在心灵激起与字母和声音不同的情感和形象,而只是引起各种不同的理智活动;心灵由此形成多种多样的事物的形象。但是,对于所谓痛苦和快乐的感觉我们又怎么说呢?如果一把剑刺伤了我们的身体,产生了疼,这个疼显然不同于剑的局部运动或被刺身体的局部运动,正如颜色、声音、气味、滋味之不同于产生它们的运动一样。我们明白看到,我们身体的某个部分仅仅由于同某些物体接触就产生疼感。我们可以推知,我们的心灵具有这样一种本性,某些局部运动可能在心灵中激起属于其他感官的感觉经验。
一九八、我们通过感官只能感知到外间对象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进一步说,我们看不到神经之间有任何差异会使我们判断,某些神经而非其他神经从外感官把某种东西传送给大脑,而且除了传送神经自身的局部运动不传送任何东西给大脑。我们看到,这种局部运动不仅在我们身上激起苦乐的感觉,而且激起声音和光的感觉。如果我们的眼睛受到狠狠一击,击到了视网膜,我们就会看见无数的火花;当我们以手指塞住耳朵时,我们会听到沙沙声,其原因只能是闭在耳内的空气的鼓动。最后,我们也可能时常看到,在对象中的热和其他可感性质,以及纯物质物体的形式,例如火的形式,是由其他物体的运动引起的,而且这些物体又在其他物体中产生其他运动。我们也许完全可以,一个物体的运动如何能够引起另一物体的运动,并引起其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但是我们绝对不能理解同一的事物(即大小、形状和运动)如何会产生本性与自身全然不同的东西,例如许多人认为存在于物体中的实体形式和实在性质。
……
前言/序言
先生:
您劳心费力对拙著《哲学原理》一书所做的翻译是如此之明白晓畅、完美精到,令人可以期望从法文本读此书者当多于拉丁文本的读者,而且人们对之会有更好的理解。我唯一的担心是,这个书名会让很多缺乏文化教养的人或者那些由于不满意其受教的哲学而贬抑哲学的人望而生畏,因此我想最好加写一篇序言,向人们说明此书的题材、我写此书的目的以及人们可由此得到的益处。诚然我对于这些事情知道得比其他任何人都多,因而应该写这个序言,但我能做的不外乎将一篇序言似应论及的一些主要之点略加概述而已。至于在您看来其中有多少东西适于告诸公众,则悉听尊意定夺。
首先,我想从最普通的东西谈起,说明什么是哲学,例如,哲学一词意指对智慧的研究,而智慧并非仅指行事作为之明智,而且指在修身处世、摄生保健以及诸般技艺之发明创造等人所能知的一切事物方面具有完善的知识。为使这种知识达到高度完善,则必须从一些始初原因将其推导出来;因此,为了研究这种知识之获得(所谓哲学思维的本义即在于此),我们必须从对这些始初原因的探求着手,也就是从对诸本原的探求开端。这些本原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它们必须是非常清楚明白的,因而人类心灵在集中注意考察它们时不可能对其真实性有任何怀疑;另一个条件是对其他事物的知识都依赖于这些本原,因此这些本原无须有对他物的知识就能被认识,反之,如无对本原的知识,则不可能认识其他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力求从这些本原推出依赖于它们的那些事物的知识,以使在整个演绎序列中没有任何东西不是非常之彰明较著的。实在说来,唯有上帝是完善的智慧,也就是说,唯有上帝对一切事物的真理具有完满大全的知识;不过我们也可以说,人相应于其对最重要真理具有知识之多少,人亦具有或大或小之智慧。我相信,这里所说的没有一点不是所有博学多识的人都认同的。
其次,我要考察一下这种哲学的用处,并指出既然它涉及人心能知的一切,我们就应相信,我们之异于最野蛮的蛮夷者仅仅在于我们有哲学,而且一个民族的人有更好的哲学思维,这个民族才是更文明、更有礼仪的;因此,拥有一些真正的哲学家,乃是一个国家可能获有的最大的善。而且,对每一个人来说,生活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中间不仅是有益的,而且如能亲自进行这种研究,那就更是好得无比了。正如用自己的眼睛作为向导并亲炙光色之美无疑远胜于闭目塞听,任由他人牵制,不过后者较之紧闭双眼、妄自独行还是要好些;但是,严格说来,没有哲学思维的生活等于闭上双目且永远不想睁开。亲眼目睹视觉展示给我们的一切事物的欢欣快慰,与我们通过哲学所发现的那些事物的知识带给我们的愉悦满足之感,是无法比拟的;最后,较之我们要用双眼指引我们的步履行动,我们尤须以哲学研究来规范道德、指导人生。牲畜野兽所要保持生存者只有它们的躯体,因而它们总是不停地忙于寻找养活它们的食物,而人的主要部分是精神,其所关切的主要应该是对智慧的探究,此乃精神之真正的食粮,而且我还确信,许多人如果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而且知道自己能力的大小,他们是不会一无所获的。任何灵魂,即使一颗毫不高贵的灵魂,都不会如此牢固地依附于感官对象之上,以致不能与之须臾离开转致期望于其他某种更崇高的善,尽管它往往并不知道那种善究为何物。那些最受幸运眷顾、饶有健康、荣誉、财富的人们,像其他人一样,也免不了有这种愿望。相反,我相信,正是这些人最热切地渴望另一种善,一种较其已有之一切善远更崇高的善。这种至高无上的善,仅从自然理性而无赖于信仰之光来看,非为他物,不过就是通过第一因而得到的真理的知识,亦即智慧,而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研究。既然这一切都是完全真实的,那么只要我们能适当地加以论证,是不难使人信服的。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那些自诩为哲学家的人常常比那些从未进行这种研究的人更少智慧、更少理性;正是这种经验阻碍人们相信这些真理的知识。因此我在此要简略地说明我们现在所有的全部知识的构成以及我们已达到的智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只包含那些完全自明而无须思考即可获得的概念;第二个阶段包含所有通过感官经验而为我们所知的事物;第三个阶段包括与他人谈话所教给我们的东西;我还可以加上阅读书籍,作为第四个阶段,这不是读所有的书,而主要是读那些能给人以良好教益的作家的作品,因为这种阅读乃是我们与其作者进行的一种谈话。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笛卡尔以其开创了近代哲学的方法对世界做解释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