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探索》安德鲁·雷德-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712,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人类的探索》

内容简介

《人类的探索》以探索如何塑造今日文明并如何改变人类未来为核心主线,用简短的篇幅描绘了宏大的人类历史进程,是一部具有启发性的探索编年史。
从走出非洲的首波扩张,到地理大发现的全球大融合,再到科学时代对于太空、极地和海洋的探测,最后到星际移民以及元宇宙的可行性畅想。发现与冒险,财富与征服,偏见与宽容,这些正是《人类的探索》要讲述的故事。
所有的探索都是对我们未来的投资。如果不敢于探索未知世界,一切就都不会有答案。

作者简介

安德鲁·雷德(Andrew Rader),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博士,曾任麻省理工学院调研工程师,现任SpaceX项目经理。荣获探索频道“无所不知”大奖。知名播客Spellbound主理人,该播客涵盖从历史到科学以及经济学等一系列主题,深受欢迎。

精彩书评

★《人类的探索》是一部激动人心且不可抗拒的探索史,对乘坐独木舟征服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人和将把我们带到遥远星球的宇航员表达了同样的钦佩。祝贺各大洲的发现者,这是非常好读的世界历史之一。
——尤金·罗根,牛津大学现代中东史教授

★《人类的探索》展示了人类旅行、探索、移动的强烈欲望,无论过去,还是将来。它是过去,也是未来的一盏明灯。
——安东尼·帕戈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和历史学杰出教授

★《人类的探索》是一幅引人入胜的全彩路线图,它展示了我们如何到达这里,以及我们现在注定要去的地方。
——蒂姆·马歇尔,《纽约时报》畅销书《地理囚徒》作者

★在《人类的探索》一书中,安德鲁·雷德取得了几乎与他笔下的先驱者一样雄心勃勃的成就:他在一次书本大小的探险中追溯了从石器时代到太空时代的10000年探索历史。随着几个世纪的流逝,我在每一页上都学到了一些新东西。
——肯·詹宁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目录

序言 探索是我们对未来的投资

第一部分最初的探索
第1章 走出摇篮
第2章 第一次探险
第3章 穿越海域
第4章 地中海贸易
第5章 古希腊的征程

第二部分 世界再发现
第6章 北方的野蛮人
第7章 横跨地球
第8章 印度洋的荣光
第9章 统领世界的中国文明
第10章 欧洲贸易的海上通道
第11章 掠夺与黄金
第12章 新大陆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的形成
第13章 贸易帝国
第14章 地图上最后一块空白
第15章 勘探的科学
第16章 征服北极
第17章 奔向太空
第18章 太空竞赛
第19章 机器之心

第四部分 星际穿越
第20章 太空基地
第21章 火星任务
第22章 宇宙旅行
第23章 星际移民的先驱者
第24章 外星生命
第25章 终极目的地

精彩书摘

《人类的探索》:
我们现在转向位于世界中心的另一片海洋(在拉丁语中,“地中海”等于“地球中心之海”)。和拍打着希腊与罗马的地中海相比,这是一片面积更为广阔,历史更为悠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也更具重要性的海洋。从古代起,印度洋便是一个连接通道,众多令地中海也望尘莫及的繁荣文明在此交汇,非洲、中东、印度、中国以及东南亚的奢侈品、技术和思想通过这片大洋相互联通。尽管欧洲最终崛起并实现了对世界多数地区的探索和征服,但在5个世纪之前,欧洲人对这一区域仍谈不上有清晰的认知。西方人对印度洋的一般性认知都来自瓦斯科·达·伽马的探索之后,但实际上,在被葡萄牙人“发现”之前,这一区域的民众早已是驰骋了数千年的航海能手。
事实上,从很多角度来看,印度洋才是世界真正的中心——一个把中世纪欧洲排除在外的中心。正是这种排挤导致了大发现时代。对于一个印度的航海家而言,瓦斯科·达·伽马和哥伦布的航行其实毫无意义。印度人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旅行,因为他们一直生存于此,只有欧洲人才会对这里垂涎欲滴。和落后的欧洲相比,当时的亚洲实在是太过于富足,因此为了达成贸易,欧洲各国只能绞尽脑汁寻找能让亚洲人愿意购买的商品。欧洲人经常动用武力展开掠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也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可以对等交易的物品。这正是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根源所在。中国人对英国商品毫无需求,因此英国人只能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低价的印度鸦片换取中国价值连城的丝绸和瓷器。当瓦斯科·达·伽马到达印度时,他只能用一些不值钱的欧洲小玩意儿换取香料。等这位探险家回国后,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对欧洲的相对贫困发出如此感叹:“不是我们发现了他们,是他们发现了我们。”
自文明之初,印度人、阿拉伯人、非洲人以及此地区的其他人便开始在印度洋上游历。古代苏美尔人驾驶着与古代埃及大同小异的船只,沿两河流域及波斯湾运送谷物、陶器、铜、锡、枣和珍珠等货物。不久之后,中东及印度特色的船只开始担负起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哈拉帕文明(公元前2600-公元前1900年)、建造金字塔的埃及古王国之间的三方贸易。印度洋的海面相对平静,因此比大西洋和太平洋更容易航行。此外,稳定的季风也有助于开展贸易,船只可以在夏季向东航行,冬季向西航行。
印度洋贸易主要使用的是单桅三角帆船,这是一种木质货船,时至今日,从非洲到印度尼西亚的大片区域仍在使用这种航行工具。单桅三角帆船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这一区域,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创新后续都被欧洲航海船借鉴。借助于翘起的船身和尖利的船头,即便是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单桅三角帆船也可以具备卓越的操控性能。三角形帆则让船能够迎风而行。早期的单桅三角帆船使用棕榈叶编制而成的帆,改用高质量的印度或埃及棉帆之后,船的性能再次得到提升。尽管设计新颖,但使用棕榈纤维绑成的木板,我们便可以轻易搭建一艘单桅三角帆船。欧洲人见到这种船时倍感惊叹,他们没想到不用钉子或铆钉也能制造出适合航海的船。实际上,这种木板遇水后会膨胀,船身因此会捆绑得更紧。
为了主导对海洋贸易路线的话语权,欧洲人竭力压制印度洋的航海史的流传,但很多信息仍然被保留下来。当葡萄牙人到来时,非洲东海岸已经满是繁荣的城邦。依托于天然良港,这些城邦都变成了外国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大量从印度、阿拉伯乃至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商人。他们中有很多人都留在了本地,并且和本地女性通婚。时间一久,一种包含了大量阿拉伯语及印地语衍生词语的斯瓦希里语(东非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诞生了,而“斯瓦希里”文化也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事实上,“斯瓦希里语”源自阿拉伯语中的“海岸线”一词)。索法拉、蒙巴萨、马林迪及其他非洲贸易站逐渐发展为大型城市。1331年,知名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到访东非的基尔瓦城(今坦桑尼亚),据他描述,这座城市里耸立着高大的宫殿,更有数不尽的金碧辉煌的建筑。尽管希腊人和罗马人可能早就知道这些城市的存在,但当瓦斯科·达·伽马在1497年到达这里时,这位葡萄牙人还是大吃一惊。
……

前言/序言

2015年12月21日,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可重复利用火箭成功将一颗卫星送入轨道,之后平稳着陆。这是我们首次完成这一壮举。如今,猎鹰9号火箭雄赳赳地矗立在公司位于加州霍桑的总部之外,每次我上班时都会从它旁边经过。
你会问:“这件事情有什么重要的?”不妨让我换个角度问个问题。1492年发生了什么?1492年1月,曾经对整个欧洲构成威胁的末代摩尔王朝覆灭,穆斯林对西班牙长达781年的占领寿终正寝。同年3月,苏格兰和法国再续已有两百年历史的抗英同盟。同月晚些时候,西班牙宣布驱逐境内的所有犹太人,超过10万人因此流离失所。5月,荷兰的一场暴乱导致232人死亡。8月,一名贪婪的候选人通过贿赂的方式登上了教皇之位,但随即爆出丑闻,说他拥有多个情人,是好几个孩子的父亲。10月,主导对欧洲大陆发动侵略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与法国缔结和平协议。11月,一颗陨石击中了法国的一片麦田,巨大的火球在100英里外都清晰可见。
以上这些事件曾对无数人产生影响,但如今我们提到1492年,想到的是什么?是哥伦布航行在蓝色的大洋上。从历史的长期视角来看。我们知道500年后,今日的那些琐碎政治争吵、名人八卦,以及股票市场的波动都无甚重大意义。但探索却事关重大,哥伦布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个人的成就,而在于他开创了一个将全世界联结起来的发现新时代。他拓展了“已知”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