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暴力》维尔纳·巴腾斯-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320,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情感暴力》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阐述了“情感暴力”在家庭、校园、职场、权力体系、医患关系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探索其背后的机制,并初步讨论了其生理后果,最后提出解决办法。作者引用了颇多科学研究,却又深入浅出,对理解原生家庭、校园霸凌、职场关系、医患纠纷等问题都有助益。

作者简介

维尔纳·巴腾斯,师从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乔治斯·克勒,毕业于德国弗赖堡大学医学专业。《南德意志报》科学版主编,是德国具有影响力的健康类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是什么维系伴侣关系》《幸福医学》《身体幸福》曾数月位列《明镜》畅销书排行榜。《情感暴力》在德亚心理学榜单常年畅销。

精彩书评

“维尔纳·巴滕斯在他最近出版的《情感暴力》一书中谈到了精神伤害的原因和后果。这位医学毕业生希望提高公众对与身体虐待相比,几乎没有受到关注的话题的认识。

这本受欢迎的非虚构图书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事实。最后有提示:如果超出了您愿意忍受的个人限制,则应与您的配偶,主管或同事交谈。否则,将使负面的体验吞噬到自我深处,并产生持续的症状,从而延长疼痛时间。即使看不见也总能感觉到它们。”

——伯尔尼报纸

“巴滕斯致力于情感暴力这一主题,因为它对包括心理和健康在内的整个人类发展都具有敏感的影响。它始于童年:我们特别依赖于认可,安全和感情。而那些还是孩子的人,在这些需求的帮助下陷入虚无,听到诸如“你做不到”,“我能比你做得更快”,“如果你爱我,你不会做”这样的话,以后也可能会变得更恐惧,更易操纵,更不自信。

—— 耐多药

目录

第一章

是什么真正让人痛苦? / 1

“她把我当空气”——冷漠和忽视  / 3

情感勒索  / 6

被“能量吸血鬼”盯上   / 8

“煤气灯操纵”——当一切变得不可信时   / 12

心灵致命伤   / 15

第二章

什么让人易遭受情感暴力? / 19

特别容易受伤的阶段   / 21

一切突然重现  / 25

基因问题还是大脑沟回问题?  / 28

第三章

抹不去的心灵伤痕 / 31

不安和脆弱  / 32

心灵感冒还是严重创伤?伤害到底有多大?  / 36

第四章

情感暴力如何让身体生病? / 39

心理变弱,抵抗力也变弱  / 41

大脑也受害  / 42

伤害和侮辱如何损伤心脏及其他器官?  / 44

心啊,你还需要什么?  / 48

陪护亲属:因忧而病  / 51

压力如何伤害身体?  / 53

第五章

孩子如此脆弱 / 59

如果婴儿得不到回应   / 61

抚摸,而不是“冷处理”  / 64

老师的批评  / 67

黑暗教育  / 70

家庭带来的打击  / 75

歉疚导火索  / 78

独裁的长影  / 82

妈妈,够了!  / 87

眼睛不离屏幕——

当孩子及伴侣求关注而不得时   / 89

一辈子的坚强——父爱是多么重要   / 93

增强自信  / 95

第六章

那真的是爱吗?——

日常生活中的伴侣矛盾 / 99

被动攻击  / 101

伴侣关系中的恐怖日常  / 103

沉默暴力  / 105

“她在床上真是颗炸弹!”  / 108

证明你爱我  / 111

第七章

职场中的贬低 / 115

被领导示众  / 117

变态领导的“黑暗三角人格”  / 120

我们不会给出原因  / 124

不受欢迎  / 126

“雏鹰”的试炼  / 128

领导的权力  / 132

第八章

制度性侮辱:

军队及体育中的权力不对等 / 137

逃不出的制度陷阱  / 138

坐冷板凳的世界冠军  / 146

从替补席到冠军杯  / 148

“你们踢的什么烂球。”  / 150

第九章

当医生让人生病时——

医疗中的情感暴力 / 153

还要再来点儿吗?  / 154

哪怕伤人也该说出的真相  / 161

治疗中的负面预期——往坏处想的力量  / 168

第十章

在社会的边缘:排挤和歧视 / 173

霸凌、恐惧、生病——受排挤的心理后果  / 174

“他归你们。”——学校和社团里的霸凌  / 177

肥胖歧视  / 180

“向你看齐。”  / 184

羞辱陷阱——选秀和无耻的评委  / 187

您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 189

第十一章

感受资本 / 193

当强求和不安让人生病时  / 194

矛盾的生活——要真实,但请笑口常开  / 198

第十二章

加害者和受害者 / 203

压抑下的攻击  / 206

远近问题  / 209

警报——情感暴力严重的迹象  / 211

伤害、贬低、忽视——这是暴力吗?  / 214

遭遇情感暴力——

是富贵病还是对心理稳定的危害?  / 217

“大”创伤还是“小”伤害?  / 219

当创伤变成应激障碍时  / 222

第十三章

应对策略和防卫办法 / 225

什么可以爱,什么可以改?  / 228

认出情感施暴者,并让他们无计可施  / 231

不要逆来顺受,不要听命于人   / 233

注重自己的感受  / 236

要共情而不要情感暴力  / 238

嘲讽也是磨炼?  / 240

悲伤止痛药?  / 242

创伤一喷灵?  / 245

让压力降下去  / 247

结语

关心、分享、爱护 / 251

精彩书摘

尽管情感暴力对身心健康可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但还是会有人刻意中伤、欺负、侮辱别人。有针对性的出口伤人、发怒、仇恨对心灵特别有杀伤力,因为这体现了说话者到底有多么鄙夷、不认可对方。如果高要求的父母、其他亲近的亲属或重要的榜样人物以这种具有破坏性的方式表达不满,那对受害者来说伤害尤其重。

尽管人能做出大大小小的刻薄、残忍行为,且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得如此频繁,但情感暴力仍被讨论得太少,有时很快就被遗忘,尤其是打着“打是亲骂是爱”“刀子嘴豆腐心”“都是为你好”之类的幌子的时候,它们很容易就被放过。有时尽管它们造成了相当深重的伤害,受害者却只是逆来顺受,默默认命。

本书就是要谈谈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暴力,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再三经历各种尖刻、贬损、欺凌、排斥,频率十分惊人。这些对心灵的攻击确实会影响到我们,不仅伤害我们的感情,有时还会让我们生病,是正在缓缓渗入并破坏许多家庭和情侣关系的毒药,也会让职场变得让人受不了。

但情感暴力究竟是什么?有什么表现形式?不客气、不友好的行为什么时候会变成有破坏性的攻击?及早识别并阻止情感暴力才是最好的防护。但如何能从一开始就保护好自己,以抵抗这种攻击性行为?

小小的创口,大大的伤害

有时,“加害者”会自行评判伤害行为是不是已经严重到会伤人。每个人都听过这些故意轻描淡写的话:“你别那么矫情。”“脸皮别那么薄。”“说几句又没什么。”“都是你自己瞎想的。”“我不是那个意思。”“你一点儿批评也受不了。”“别小题大做。”“你要说别人,就得受得了被人说。”

有人表示受到冒犯、侮辱、鄙视的时候,被指责的人大概都会如此轻描淡写,但其实只有被侵犯者的主观感受才算数,其他人的看法不重要。伤痛无法客观衡量。恶言恶行、排斥否定有多伤人,局外人无法评判,只有被攻击的对象才能体会到。

另外,情感暴力没有明显可见的痕迹,一般不会为外人所注意,就算消失得很缓慢也一样。若小孩肋骨老断、浑身瘀青,则可推测是受到了严重的虐待,比如医院和诊所里时常见到的虐待性头部创伤和骨折。医生知道儿童遭受暴力的典型迹象,也知道家长或其他施暴亲属会找什么借口。

冒犯、排斥、不理不睬、欺辱或简单直白的仇视和身体伤害一样伤人,却不明显得多,无法一眼就看出来,因此医生也将情感暴力称为“看不见的棍棒”。心灵的伤口更难推测,有时永远都愈合不了或一再复发。如何防止情感暴力的发生,以及发生后如何处理后果,正是本书的主题。

前言/序言

情感暴力——看不见的棍棒

妈妈突然倒下,毫无征兆,就那样久久地躺在卧室地上,一动不动,小女孩惊慌失措地站在一旁。多年后,早已成年的她回忆道:“我彻底被吓到了,跑过去想唤醒她。过了好久好久她才站起来。我坐在角落里,哭喊到不能自已时,她又好了。”

妈妈用的这一招虽然很损,却非常奏效。“只要我没按妈妈要求的做,她就装死,很快我就什么事都按她要求的做,丝毫不差。”对于那个小女孩而言,没什么比因为自己的潜在过错而失去母亲更可怕的了。女儿从此以后可能一直都觉得,如果她最爱的人们发生什么事情,那都是她的责任。她对此焦虑又恐惧。别人有什么事自己就会感到不安和愧疚的基石早早打下了。

谈到装死吓唬女儿的母亲时,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豪纳儿童医院心身医学及心理治疗科主任卡尔·海因茨·布里施说:“经常听到某些家长说,他们从不打孩子。”确实,使人受到心灵伤害可以不用身体暴力就能办到。布里施主要研究的是儿童早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儿童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月至几年里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其间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不良关系导致的后果可能会持续一生。

布里施表示:“这种教育方式的后果可说是非常严重,大脑会改变,关系的相应行为也会改变,对多种疾病的易感性会增加。这类病人,在他们成年之后,也会经常装死。”情感暴力就以这种方式又传递给了下一代。这些受害者的行为模式通常和他们当年要忍受的父母或其他亲近者的行为模式类似。

他已经两周没联系过她了,给他发消息也不回,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都只有答录机的留言,一点儿音讯都没有。两个人刚交往几个月,她以往在恋爱中还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事。然后有一天,他出现在她门前,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手里拿着花,邀请她共度一个他所谓的“浪漫周末”,却不澄清到底怎么回事,不表示歉意,也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问题。相反,他还要她不要在意他的消失,说:“别那么矫情。”

最终她还是妥协了,继续和他谈恋爱,与他共度了一个你侬我侬的周末,被他折服。他的礼物、他在晚餐时散发出的魅力都让她倾心。酒店里的其他客人不是也一直往他们这里看吗?看这个男人怎么如此懂得献殷勤。

回到平淡的日子里后,他又人间蒸发了。她给他发消息问好,没回应;她约他出来见面,还是没回应。她对他说再也受不了这种忽冷忽热的态度,他倒把错都推到她身上:“你太黏人了,我也需要我的自由。你这疑神疑鬼的毛病可不好。”很快她就开始自我怀疑,直到别人告诉她,她这是被男友心理操纵了,只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但事实明显是他忽视她的感受,又喜欢说她不好。

科室主任带人来查房,实习医生介绍完自己负责的病例时,一大群医护人员已经站到走廊里,准备去下一个病房,这时主任又发话了:“很有意思的病例。”他看着实习医生,不紧不慢地说:“但你显然不懂,你这治疗方法恐怕会伤到病人的身体。也许你再考虑一下职业方向比较好,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他的语气特别委婉,但反而更伤人。

这些都可以归为情感攻击或伤害,它们每天都在发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发生。例子不胜枚举,职场中、学校里、朋友之间、爱人之间,甚至就在家庭成员之间。冒犯、侮辱、忽视不仅让人伤心、痛苦,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让人长期受疾病困扰。情感暴力对心灵以及身体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但它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