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刘勃-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110,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内容简介

打捞《史记》中消失的《今上本纪》,追寻汉武盛世的真实面貌

还原司马迁作为历史见证人的视角,看尽大时代中的个人命运

刘勃最新作品,论文般的历史考据,侦探小说般的阅读快感

这本书写汉武帝时代,但不是全面介绍汉武帝时代。作者刘勃从《史记》的叙述之中,还原司马迁的处境,理解他对许多事件的视角。

在司马迁的见证下,汉武时期的儒臣、名将、酷吏、后宫、游侠、平民命运各异,他个人也成为舞台中的角色。

今人可能怀疑司马迁的视角和书写不够客观,但一个生逢盛世的品格正直、才华横溢、感情充沛的优秀人类的私人记忆,也仍然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

力量。

作者简介

刘勃,历史作家,编剧。著有《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司马迁的记忆之野》等书,曾担任纪录片《生活在古代》的文学主笔。

目录

序 章 盛世
第一章 少年
第二章 一统
第三章 名将
第四章 开拓
第五章 亏空
第六章 酷吏
第七章 长生
第八章 西域
第九章 李陵
第十章 倾国
终 章 绝笔
附录一:《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附录二:作为文学家的司马迁
附录三:司马迁与汉武帝年谱

试读


序章 盛世

公元前110年,嵩山脚下的黄河与洛水之间,老太史令司马谈临终前对儿子司马迁的嘱托,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又动人的遗嘱。

这一年也是汉朝的极盛之年。

挟此前连续大胜之余威,汉朝先后派出两支大军,向匈奴发起挑战,结果从不同方向深入数千里,却不见匈奴一人。

汉武帝又亲自巡视边境,统率十八万骑兵到达朔方郡。汉武帝派出的使者,对匈奴单于这样说:“南越王的头颅,已悬挂于汉朝皇宫的北阙。如今单于如果准备前来与汉朝交战,天子亲自将兵在边境上等待;单于如果没有一战的勇气,就南下来做汉朝的臣子吧。何必远远逃遁,亡匿于大漠以北寒苦无水草之地呢?”

这番话让匈奴单于感到愤怒,但他只是杀掉了让他接见汉使的匈奴人,而终究还是不敢杀害汉朝使者,更不敢应战。

显然,汉朝已经全面压制住了这个鏖战多年的老对手。

大汉天空之下的土地,理论上还分成朝廷直接管理的郡县,和还属于诸侯王的国。但是郡、国的差别实际上已经不重要了,圣天子的诏令所及,谁敢不俯首听命?

而无需天子下诏,这些年来各地的祥瑞就纷纷涌现。据说是麒麟的动物,上天赐给汉朝的宝鼎,夜空中突然出现奇异美丽的光芒,白天却升腾起一股

黄气……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世界即将圆满,只需要皇帝再完成一件大事,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那就是封禅泰山。

封禅是圣明的天子和上天交流,封禅典礼该如何举行,老太史令司马谈作为“天官”,是重要策划人之一。

……

老太史令终日和古籍与天文星象打交道,但实际上远比儿子有大局观。和当年暴秦焚书坑儒不同,不管当今天子推崇的其实是哪家主张,总之士人获

得的待遇,都相当优渥,这是读书人的幸福时光。老太史令还会读到各种政府公文,大约总是各地送来的捷报:大汉军队这些年来开疆拓土,不但匈

奴早被打得仓皇逃窜到大漠以北,东南的东瓯与闽越,南方的南越,和西南的诸蛮夷……远方的土地都相继变成国家的郡县,连南海上的一个大岛,

也设了珠崖、儋耳两个郡,东北的朝鲜虽然尚未纳入版图,但也指日可待。

总之,大汉疆域之辽阔,早已远远超过了自以为德迈三皇功高五帝的秦始皇。

这个过程里涌现的,自然正是“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人可能来自天涯海角,而且许多人出身卑微,完全是靠自己的勇气和

才智取得的成功。这充分表明,大汉是天下人的大汉。

自己生活在一个真正的盛世。

年轻的司马迁作为郎官,工作地点在未央宫之内,追随在皇帝身边已经大约十年,尤其是最近几年,又跟着皇帝走过了天下许多郡县。他看见的是另

一番景象:残酷的官场倾轧,很多能干又正直的官员死了,很多同样能干但贪酷的官员也死了;为了各项国策能个推行下去,国家财政极其紧张,各

种几乎疯狂的经济政策不断推出;战争死了很多人,而为了平息沉重盘剥引发的动乱,很多官员治理地方的唯一手段就是杀人;然后是连续不断的自

然灾害,比如就在三年之前,关东地区先是洪水,紧接发生饥荒,十多个郡国都出现了“人相食”的记录……

这如果是盛世的话,那盛世对天下民众的意义何在呢?

但这一刻,何种分歧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部书无论如何要完成。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司马迁低下头,流着眼泪说:“儿子虽然愚笨,但请允许我整理全部先人所编次的古代记录,不敢有所缺漏。”

果然,后来司马迁继承了父亲太史令的职位,而他一生的心血,也都凝结在这部史书当中。

司马迁给这部书起名叫《太史公》,因为这是父子两代太史令的作品,就像孟子的作品叫《孟子》,庄子的作品叫《庄子》一样。而提到各种古老的

历史文献,司马迁习惯统称为“史记”。

司马迁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部作品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后来人提到历史著作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所以从此垄断了《史记》这个名字。

按照老太史令司马谈的构想,这部书的结构,是完全呼应儒家正统的:“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从尧(陶唐氏)开始,因为古老的经典《尚书

》就是从尧舜开始的;到今皇帝获得一只麒麟结束,因为孔子亲手修订的《春秋》,也结束于发现一只麒麟。

但又有明显的不同。麒麟是瑞兽,本不该在春秋那个乱世出现,所以只能死于卑贱的樵夫之手,导致孔子伤心而绝笔。而当今是一个政通人和的盛世

,麒麟出现正当其时,所以可以荣幸地被皇帝用来献给上天,史书到这里结束,是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但我们今天读到的《史记》,上下限全部打破,开始的地方上溯到黄帝,也没有到获麟结束。

显然,汉武帝获得麒麟之后发生的事情,让司马迁还是克制不住想记录它。

《史记》是怎样描述当今皇帝和他统治的时代呢?《太史公自序》提炼出这样的主题: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脩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这是一曲盛世的颂歌。

然而问题在于,这篇本纪失踪了。

今天我们读到的《史记》,《孝武本纪》是极其奇怪的一篇,其中只有汉武帝信用方士,祭祀鬼神、封禅泰山之类的内容,所有文治武功,毫不涉及

。实际上,这一篇就是把《史记·封禅书》里的汉武帝部分,照抄了一遍而已。

很早就有一种说法,汉武帝读到了司马迁为自己所作的传记,“怒而削去之”。也就是说,这篇被汉武帝亲手销毁。

如果司马迁笔下的内容,和《史记》声称的主题相符,那么汉武帝没有毁掉《今上本纪》的理由。所以只能认为,司马迁写了另外一些东西。

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写了怎样一部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