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1656,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天堂之奶:一部鸦片全球史》
内容简介
在人类寻求短暂解脱的过程中,鸦片有着特殊的“魔力”。每天,它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慰藉,确保医疗护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同时,它也让很多人产生了毒瘾,加剧了人类社会最恶劣的堕落和剥削现象。从古至今,鸦片作为一种无可匹敌的商品,以合法或非法商品的形式遍布全球。
在本书中,著名的文化历史学家露西·英格里斯将带领我们经历一场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当今美国、从罂粟汁到海洛因、从吗啡到人工合成鸦片的史诗之旅,客观审视鸦片这种引人关注的物质,从人类最初对它的使用及背后的原因入手,展现人类与这种魅人物质的交往史。
一部鸦片史,半部是金钱对人性的嘲讽,半部是肉体与精神的悲歌。这是一个关于成瘾、贸易、犯罪、战争、文学、医学,尤其是金钱的故事。正如这部视野雄阔、包罗万象的作品所深刻揭示的,鸦片的历史就是我们人类的历史,它能让我们了解自身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简介
露西•英格里斯,历史学家、长篇小说家、演说家。她创办了获奖博客“乔治王时代的伦敦”,其同名著作曾入围“今日朗文历史图书奖”最终候选名单。她还为青少年读者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两半之城》和《乌鸦山》,前者曾入围卡内基儿童文学奖的初选获奖名单,并获得了布兰福德•博斯奖。现居住在伦敦。
精彩书评
露西·英格里斯做了一项
了不起的工作,她收集到了
丰富精彩的资料,讲述了世
界上最令人兴奋也是最危险
的植物的历史。她通过鸦片
的故事,指出了我们人类的
很多错误和缺点——我们尝
试新事物的意愿,我们成为
瘾君子的可能,我们对于金
钱的追求。这部作品讲述的
不仅仅是鸦片的故事,还讲
述了我们人类的故事。
——彼得·弗兰科潘,《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
史》作者
正如露西·英格里斯在这
部包罗万象的全新鸦片史中
所描述的,这种物质的药用
价值和它存在的危险性之间
的冲突由来已久……她满怀
热情地厘清了这些矛盾……
这是一部研究深入、令人着
迷的作品。
——《经济学人》
英格里斯讲述的一个个
故事和一条条医学知识为本
书增色不少,书中提供的信
息足以构成一座小型图书馆
。这绝对是一部权威的鸦片
史。
——朱莉·皮凯姆,《今
日历史》
要是所有的历史学家都
能像露西·英格里斯这样著
书立说就好了。
——保罗·雷,Fivebooks
2018年度最佳历史图书评
委
非常精彩的一部杰作,
堪称一部史诗,并且充满人
性。
——《泰唔士报》
权威著作。
——《自然》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罂粟汁,阿芙蓉,鸦片
第一章 古代世界
起源
青铜时代
希腊罗马帝国
第二章 从伊斯兰的黄金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
丝绸和香料
穆罕默德的胜利:伊斯兰教的知识黄金时代
从黑暗时代到十字军东征
新的知识中心:西欧
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的旅行
大发现时代:第一部分
第三章 银三角和香港的诞生
大发现时代:第二部分
茶叶、烟草和鸦片
约翰·威德尔船长在虎门
早期的香港和广东的崛起
第二部分 在摩耳甫斯的怀抱中
第四章 浪漫主义遇到现代科学
三个帝国
新的醉酒文化
从《忧郁的解剖》到新经验主义:18世纪显微镜下的鸦片
“这种可恶的疾病”:美国和英国的早期成瘾理论
另一种形式的实验法:浪漫主义
在摩耳甫斯的怀抱中:弗利德里希·威廉·塞尔蒂纳
第五章 中国危机
印度新闻和东方纪事
英国鸦片走私者
鸦片巨人
清廉的林则徐和第一次鸦片战争
香港的诞生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贸易时期的传教士
第六章 美国病
先驱者们和专利药
吗啡成瘾的兴起
内战
欢迎来到大埠
“特里克茜!”:南达科他州的戴德伍德
从淘金热到黄金药
第三部分 海洛因
第七章 一种新型毒瘾。禁毒和黑帮的兴起
毒瘾与成瘾治疗的诞生
拜耳公司
美菲战争与布伦特主教
哈里森和沃尔斯特德
锡那罗亚的崛起
青年土耳其党
上海的青帮
科西嘉黑手党
纽约五大“科萨·诺斯特拉”家族
第八章 从索姆河到西贡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朝鲜
越南
第九章 阿富汗
赫尔曼德河谷计划
俄国人来了:苏联的阿富汗(1979—1989)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美国入侵阿富汗
第十章 海洛因时尚,艾滋病毒和止痛药一代
看呐,有一匹灰马——艾滋病病毒
重返芳香海港
毒品中的女性
一记重创
奥施一代
后记
致谢
中英译名参照
注释
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古代世界
起源
世上就没有“野生鸦片罂粟”这种东西。罂粟的祖先来自黑海的安纳托利亚海岸,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罂粟科植物罂粟①(即鸦片罂粟,以下简称罂粟)是一种驯化的物种,同古柯、烟草以及最早的小麦和大麦等栽培作物一样,代表着人类在五千多年前进行的最早的一项基因工程。
罂粟的起源难以追溯,关于人工种植罂粟的历史究竟起源于地中海西部地区还是近东地区,学界仍然存在着分歧。植物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认为,现存同罂粟最接近的品种是一种矮小的野生罂粟科罂粟属植物——刚毛罂粟(又称特洛伊罂粟),这种植物在地中海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生长了几千年。野生罂粟的乳胶(冠部含有的乳状液体)中含有少量的生物碱成分,但是含量不足以用于医疗或消遣。就连自然界究竟有多少种罂粟科植物,世界各地的分类学家都尚未达成统一意见,目前已经鉴定识别出的种类在250—470种之间。关于古代世界使用罂粟的情况,我们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寻找植物学和考古学领域存在的一些线索。
在1万一1.2万年前,史前人类开始远离过去的以狩猎采集为主的游牧生活方式,走向了更加稳定的文化。人类开始生活在村庄里,种植植物、驯养动物,建立了社会结构和宗教模式,这些正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所赖以维持的基础。现今已知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希腊和伊朗之间,北至黑海,南至西奈半岛。。当时,埃及境内恰好存在着一片十分有利于农业种植的新月形地带,该地带向东延伸至今天的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经过伊拉克南部一直延伸到波斯湾。在古代的地图上,这片地区就是埃及、黎凡特①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北方的山区民族和游牧部落这两种不同社会的交汇点,后者在草原上游荡,不断更换着耕作方式。这两个社会中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部落,因此始终处于无休止的战争和动乱中。
这片新月沃土地带常常被称为“文明的摇篮”,这指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一批城市、文字资料和历史研究、贸易、科学及有组织的宗教的发展。这个地区对现代人类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最早进入定居生活的人类中,就包括黎凡特的纳图夫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万年的史前人类)。现今已知的纳图夫人开辟的最早村落阿布胡赖拉定居点,位于今天的叙利亚境内,早在13000年前,居住在那里的人类就已经成功驯化了大量的野生谷物。1972—1973年,这个遗址被大规模挖掘过。尽管挖掘速度很快,但这处定居点最终还是被洪水淹没,形成了阿萨德湖。纳图夫人的社会原本只有数百人,他们以捕杀瞪羚和采集食物为生,现在却发展成了大约有2000人、饲养着羊并且耕种土地的大型村落。他们不仅在内部联合起来形成了有组织的社会,还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联系——最早发现的有关人类驯化狗的一个证据就来自以色列的艾因马拉哈,它位于加利利海以北16英里处,大约在12000年前,一位老人和一只幼犬被埋葬在了这里。当时,现代人类正在逐渐演化成我们今天所承认的人类模样。
纳图夫人在世界农业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种植过罂粟植物。他们种植的主要是新月沃土地区最早出现的一批农作物,如二粒小麦、一粒小麦、豌豆、扁豆、鹰嘴豆、苦豌豆和亚麻。就在人类开始定居生活的时候,罂粟植物出现了。能够证明这一点的第一个证据,是在位于约旦河谷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纳蒂夫哈格杜德发现的,经过碳一14断代法的测定,这里保存至今的植物遗存——其中包括黄花海罂粟(角罂粟)——的年代在8000—10000年前。这种罂粟科植物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剧毒植物,但是它的确含有海罂粟碱,这种成分同罂粟一样有减轻疼痛、抑制呼吸系统的作用,因此有助于缓解持续的咳嗽。它还能产生一种跟鸦片一样的独特副作用,让那些不适应它的人产生痛苦的胃痉挛现象,当早期的人类对周围环境中的植物进行实验时,这种物质就能够有效地防止他们服药过量。现在,海罂粟碱仍然被用于某些咳嗽药物中。在英国的赛狗比赛中,这种物质偶尔也会被当作兴奋剂给狗服用。
大约在同一时期,除了新月沃土地区之外,世界各地纷纷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定居点。在大约7500年前的欧洲,多瑙河盆地第一次出现了人类定居点。西班牙和法国西南部也出现了一些村落。能够证明人类为了麻醉或者镇痛而食用罂粟的最早证据就出现在西班牙,这些证据被埋在巴塞罗那附近的加瓦市的坎廷多雷采矿综合建筑群的一处墓地里。早期人类在开采一种用来制作首饰的绿色矿物绿磷铝石,当矿藏开采殆尽后,这些矿坑就被用作墓地了。28号矿坑里埋葬着一名男子,他的坏牙里卡着一个罂粟壳,他的骨头里含有长期吸食鸦片的证据。
P3-6
前言/序言
“唯一的好东西就是罂粟 ,它就是黄金。” 在人类寻求暂时遗忘的 过程中,鸦片制剂有着特殊 的吸引力:在一段短暂的时 间里,服用者感觉不到痛苦 ,也没有了对痛苦的恐惧。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对于无 数人来说,鸦片即使无法令 他们的生活变得完美,至少 也能令生活变得可以忍受。 我们中间的许多人都将依赖 它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 事实,无论此时此刻这种说 法听上去有多么不现实。 罂粟以及现今的各种化 学仿制品长盛不衰,层出不 穷,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不可 原谅的,但同时也是不可避 免的。它们跨越了各大洲, 各种宗教、文化和语言,也 穿越了时间。本书试图勾勒 出这段漫长的历史,以及当 今社会做出的各种妥协,这 些大多令人愤慨的妥协都是 在世界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产 生的,这种新的模式越来越 以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不断扩 张的另类经济的控制为基础 。从古代社会一直到当今美 国,罂粟以合法或者非法商 品的身份走遍了全世界。 本书集中记录了一种药 物的发展过程,但是其他很 多药物在书中也占据了一席 之地。本书力求通过一种中 立的视角审视鸦片制剂这种 引人注目的物质,打破围绕 着这种物质、人类对这种物 质的使用以及使用原因所产 生的一些神话。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说,这本书诞生于 2002年的伦敦法灵顿车站 。当时,我迫不得已进入了 车站肮脏不堪的公共卫生间 。污秽的隔间闪烁着霓虹灯 ,到处都画满了涂鸦,对一 个在里根夫妇的“坚决说不” (Just Say No)运动①影响下 长大的孩子来说,这种地方 简直就是噩梦,也只有在万 不得已的紧急情况下我才会 走进去。洗手池旁边站着一 个邋里邋遢的女人,她穿着 松松垮垮的衣服,眼睛直勾 勾地盯着镜子。我的突然出 现把她吓了一跳,当啷一声 ,她手里的东西掉进了洗手 池——是瘾君子习惯携带的 一个小包裹、勺子、注射器 ,还有一根橡皮筋。那个女 人立即说了一句“抱歉”,然 后慌乱地捡起了自己的那些 “宝贝”。她又说了一遍抱歉 ,就从我身边挤了过去,回 到了卫生问外面的通勤枢纽 。那时候,法灵顿车站还不 像现在这么整洁明亮,那是 一个阴冷的地方,聚集着无 家可归的人和瘾君子。其实 那个女人并不是在向我道歉 。 自从那次偶遇之后,我 目睹了人们在各种医疗环境 中使用着二乙酰吗啡(即海 洛因),自己也亲身体验过 这种药物。在医疗环境中, 一切都是干净温暖的,我对 管理这种药物的人员也充满 信任。担任家庭临终关怀护 理人员的时候,我如履薄冰 地控制着服务对象使用吗啡 的剂量,我不确定多5毫克 会不会让病人在家就能挺过 去,或者帮助他们平安无事 地熬到白天。我自己也曾灌 下液态吗啡,以此证明“得 了,真的没那么苦”。其实 ,吗啡真的非常苦。我看到 过服用二乙酰吗啡导致一些 人呼吸衰竭,经过数小时或 者几天的时间,最终他们在 最大限度的平静中离开了人 世。对于一种能够帮助这些 人尽量维持生命的药物,我 始终怀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感 激之情,即使这些人还是要 走向死亡。 出于个人经历和该死的 好奇心,我开始了研究工作 ,为本书的写作进行必要的 准备。我所做的研究既有文 献研究,也有实地调查。前 者的目标主要是将有关鸦片 制剂以及现在的类鸦片药物 的事实还原为一场数字游戏 :缴获多少千克,烧毁多少 英亩,逮捕多少人;后者则 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故事; 走私和被走私、成瘾和戒毒 、战争、医患双方的处理方 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驱 使人类寻求鸦片制剂所能提 供的暂时性解脱的现实需求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的认 知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 程,我得以看到一种全球经 济的现实,而以前我对这个 现实只有模模糊糊的认识。 这样的研究也为我重新勾勒 了一幅世界地图,这幅地图 显示出了各国之间的边界, 同时也反映出各国之间没有 边界的现实。纯粹的有组织 犯罪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经济 体,一种没有边界、没有道 德的经济体。私人关系和信 贷额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 们是合法经济体的运行机制 ,在非法经济体中它们也发 挥着至少同样强大的职能。 这些网络的运转越来越依赖 于包括协作和中层管理等因 素在内的高效的企业模式。 世界各国的政府和毒品执法 机构在国际战争中同毒品犯 罪进行着斗争,随着时间的 推移,最终关于什么是越轨 行为、什么是不正当行为甚 至什么是非法行为的概念, 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且 还在继续改变着。 …… 此刻,我又把目光投向 了河对岸那座正在施工的巨 大的新港口瓦拉尔帕达姆。 等第三期工程竣工,这座由 远在1700多英里之外的迪 拜王室投资建造的港口,将 成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集装 箱港口。我情不自禁地匆匆 在纸上计算起来,根据鹿特 丹方面提供的数据,我大致 估算了一下每年将要流经这 个港口的海洛因数量,结果 得到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其实,鹿特丹的数据严重低 于实际水平,甚至低到了可 笑的程度,不过至少还具有 一定的参照性。成千上万千 克海洛因、数十亿美元,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