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1792年参军,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被后世尊称为西方兵圣。本书分三卷,系统总结了战争经验,对战争进行了深刻全面而系统的审视,在战争的性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进攻与防御和战争计划等许多方面有精辟论述,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

作者简介:

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1792年参加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1815年秋在科布伦次任莱茵军团参谋长(格乃泽瑙为司令),利用空闲时间总结拿破仑战争的经验,从事战争理论的研究工作。1818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升为少将。在任校长的十二年间,致力于《战争论》的著述工作。他先后研究过一百三十多个战例,写了许多评论战史的文章,并整理了亲身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1830年春调到炮兵部门工作。当时,《战争论》尚未修订完毕,他将手稿三千多页分别包封起来,并在各个包上贴上标签,准备以后修改,但一直没有得到机会。1830年8月去布勒斯劳任第二炮兵监察部总监,同年12月调任格乃泽瑙军团的参谋长。1831年11月16日患霍乱逝世。死后,他的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分十卷,《战争论》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

译者:时殷弘,博士,中国当代一流国际政治学者,国际战略家,著名美国问题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二级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政治和战略、美国和中国的对外政策的等方面研究。学术兼职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中美关系史专业研究委员会理事等。时殷弘教授学术成绩丰硕,已发表个人学术专著十多部。代表作有:《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国际政治–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从拿破仑到越南战争:现代战略十一讲》、《新趋势·新格局·新规范–20世纪国际关系》、《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和中美关系(1949-1950)》、《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和战争(1954-1968)》、《美苏从合作到冷战》、《尼克松主义》。主编《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十一册(1956-1958)》。另发表译著7部(包括独译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参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国际政治评论和台湾问题评论近300篇。已发表的著作中不少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和政治影响。

原文摘录: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认为,一定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解除敌人的武装或者打垮敌人,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不管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在象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从仁慈产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正是最为有害的。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绝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所以,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这样做的时候,就必然会取得优势。……
问题必须这样来看。由于厌恶这个残暴的要素而忽视它的性质,这是没有益处的,甚至是错误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赞
2012-07-04 00:35:55

—— 引自第24页

虽然出敌不意是到处应争取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确实是不会毫无效果的,但是,非常成功的出敢不意也确实是不多的,这是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如果认为在战争中用这种手段一定能得到很多收获,那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想象中,出敌不意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但在实行中,出敌不意却多半因为整个机器的阻力而难以实现。 (查看原文)

isNull
3赞
2012-11-04 19:17:19

—— 引自章节:出敌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