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战争风云》(1939-1941)和其姊妹篇《战争与回忆》(1942-1945)用小说笔法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景。它以美国海军军官维克多•亨利一家为中心辐射开去,描绘了一幅大规模世界战争的真实、宏伟的图景。书中人物众多,上至各交战国最高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述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
作者简介:
赫尔曼•沃克,1952年凭借《凯恩舰哗变》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母为俄裔犹太移民。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哲学,珍珠港事件后,参加美国海军,在一艘驱逐舰上参加了南太平洋的战事。
退役后,专事创作,先后有九部长篇小说、四个剧本、一部电影剧本和一部犹太人研究专著出版。纽约时报评价,“仅凭《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便足以奠定沃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原文摘录:
她是在对她的男朋友希威尔·波茨曼说话,大家都管他叫波茨。他俩是九月份在一次舞会上认识的。波茨瘦高、苍白,性格温顺,蓄着一头厚厚的棕色直发,无边眼镜后边一双凸出的、沉思的眼睛。他总是穿棕色衣服、棕色鞋,打棕色领带,甚至连衬衣也是棕色的;他经常阅读大部头的、枯燥无味的经济和政治书籍,自己对人生也抱着一种灰溜溜的看法,认为美国社会注定要毁灭,很快就要崩溃。梅德琳觉得他很有意思,对他感到特别新奇。这时他在棕色衣服外边围着一条粉红色围裙,帮她收拾小饭桌,削炖肉用的葱头。
波茨站起来去搀和饮料,一边谈到组织一个乐队的种种困难。他很拘谨、腼腆。他确实认为要别人不感到拘束的唯一办法就是聊天,而他经常谈到的话题之一就是他自己。他说他是蒙大拿州一个部长的儿子;十六岁时,当地一位医生没有治好他的甲状腺病,却介绍给他许多英格索尔和海克尔①的著作,纠正了他对宗教的看法;为了反抗父亲,他选择了长号手这个职业。
①英格索尔(1833—1899),美国演说家、律师:海克尔(1834—1919),德国博物学家。两人都是达尔文主义捍卫者和传播者,反对宗教和哲学的蒙昧主义。
接着他又转到战争这个题目上,他解释说,战争就是帝国主义者争夺市场的斗争。这话题是华伦说到他自己是一个正在受训的海军战斗机驾驶员而引起的。随后,波茨又开始阐述马克思对战争的分析,从劳动价值学说开始。梅德琳已烧好饭菜,端上桌,觉得有他陪她的客人,心里很高兴。她知道波茨很健谈,也对他的谈话感兴趣,她想华伦和杰妮丝说不定也会感兴趣。但奇怪的是,他们都沉默不语。她想,也许他们刚刚发生过小小的争论。
波茨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从来不按他们真正劳动所得获取报酬。资本家只付给他们最低工资。资本家因为拥有生产资料,就把他们控制在自己手中。一个工人的生产价值和他报酬所得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润。这样就迟早导致战争。每个国家的资本家都堆积了大量的… (查看原文)
弥次郎
1赞
2013-06-28 09:58:51
—— 引自第1页
在嵌着护墙板的图书室内,总督拨动海军收音机的刻度盘:一部七英尺高的庞大的黑色机器,机器里闪烁出红光、绿光和黄光,发出哨声和呼啸声,接着是一个日本女人清晰的声音。她先讲德军在莫斯科周围获得的巨大胜利,预言苏联即将投降,然后又用愉快的声调报道弗兰克林·罗斯福的秘密作战计划暴露后在美国引起的巨大骚动。《芝加哥论坛报》曾经得到所谓《胜利纲领》的一个文件(那个美妙的声音拖长了调子,说到胜利计划的时候,维克多·亨利坐直了身子),这个计划要求征召八百万军队,对日本进行防御战争,并要求从英国基地起飞对德国进行全面空袭,然后在一九四三年入侵欧洲。她宣称出于爱国的热忱,那家报纸把全部计划都发表了!
那个女人说,罗斯福的罪恶阴谋是要站在殖民主义财阀一边,把美国拖进战争中去,这个阴谋现在暴露出来了。美国人民已经愤怒地站起来,国会议员正在号召对白宫的骗子提出弹劾。白宫正在保持可耻的沉默,但是最近日本的建议中那种公正和爱好和平的意图——特别对照战争贩子罗斯福的秘密阴谋——正在受到美国全国的欢迎。那个女人不断地说下去,把《芝加哥论坛报》上的那个文件一整节一整节读出来。帕格了解那些章节,有些句子还是他自己写的。
“帕格,你是怎样理解这件事情的?这是一堆胡话,是不是?”托莱佛打了个哈欠。“大概哪个记者弄到了一份参谋部应付紧急事变的研究计划,拿来大做文章了。”
“当然啦。还有什么别的可能呢?”
帕格心里痛苦极了。象这样的事都能发生,美国已糟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了。日本人可以占领东印度,甚至菲律宾;美国还是不愿作战的。在他看来,象这样在报纸上泄漏国家的最高秘密是缺乏起码的荣誉感,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唯一叫人放心的一面,就是这种卖国行为如此毫不掩饰,如此叫人吃惊,也许德国人和日本人根本就不会相信,尽管他们一定会利用这件事而大肆宣传。 (查看原文)
弥次郎
2013-06-29 09:51:48
——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