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六年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杂俎三国,读出历史缝隙的漶漫和微妙

————————————————–

历史折叠之处的情感与想象

于分合之际寻绎一种心灵史

—————————————————

概览三国历史与文学叙事的流变与迷思

完整呈现卌年《三国志》私家阅读笔记

—————————————————

曹魏,公元220 年至265 年,凡四十六年。

蜀汉,公元221 年至263 年,凡四十三年。

东吴,公元222 年至280 年,凡五十九年。

不到百年的三国,实是折叠了汉末与晋初,两头跨界正好占了一半。

汉末三国,三国魏晋,历史折叠之处窝藏许多让人感兴趣的故事。

作为“讲史小说”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是一种反历史叙事——三国之中最羸弱也最早出局的蜀汉,何以成为叙事主体,又怎样被注入担当正义的精神内涵?

三国乃或魏晋的故事告诉你,文学的叙史方式实是国人的一种心灵史。

本书从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建安二十六年”谈起,从历史记载与文学书写的双重角度,梳理了诸葛亮北伐、空城计、伏甲设馔等大众读者耳熟能详的三国魏晋故事,通过对比《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文学描写与《三国志》等史书中历史叙事的取舍与真伪,分析了小说与史书叙事存在的诸多歧异。书中关于某些制度、名物考证,以及对三国戏曲和民间传述性语词的探讨,是作者作为拓展研究视野的若干路径,其实亦是寻绎印证心灵的某种话语方式。书末附录一篇,是《三国志》阅读笔记,其中包括关于三国史的一些知识性概述和作者读史的心得体会。

与作者的《老读三国》《三国如何演义》不同,本书主要探讨三国建政的政治伦理和历史机缘,尤其从蜀汉的角度去解析那种历史活动的合法性叙事。同样是梳理史家与小说家各自的叙事策略,更有意识地去解读这些故事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历史含义。历史也许并不比文学更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家比史家也许更懂得国人接受心理、更能够理解历史人物心理,也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活动所能承载的自我效能价值。

作者简介:

自叙 001
建安二十六年——刘备、诸葛亮、庞统、法正,蜀汉建国时间与事件…001
秋风五丈原——诸葛亮北伐叙事讨论 036
代汉·祀汉·去汉——魏蜀吴的国家构想及叙事话语 068
空城计札记 102
伏甲设馔,掷杯为号 122
“丈八蛇矛”及其他 147
语词三国 170
三国戏蜀汉叙事种种——以杂剧、传奇为对象 189
乱世·衣冠·风流——兼说《世说新语》的人物观 208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桓温其人及《晋书·桓温传》之叙事学 231
附录
时间、地理及三国史架构——《三国志》阅读笔记 251
基本文献………………………………………………28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