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如果说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是为大国的兴衰寻找历史规律,得出了美国必然衰落的悲观结论,那么《大国政治的悲剧》则在探讨大国关系悲剧性的历史根源基础上开出了以“离岸平衡手”角色永葆美国强权的乐观药方。为美国度身定做的“离岸平衡手”战略与布热津斯基的欧亚“大棋局”战略有异曲同工之趣,分别代表了海洋与陆地两种版本的霸权均势战略。
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并以缜密的逻辑阐述了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书可与现实主义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肯尼思•华尔兹关于国际政治中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相媲美,在许多方面甚至还有所超越。任何一个对国际事务感兴趣的学者都不得不认真对待他的观点。
——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
《大国政治的悲剧》把现实主义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严谨而精致的层次。米尔斯海默教授以其清晰易懂的文笔,解释了为什么安全竞争与国际体系紧密相关,并且区分了大国权力竞争的不同模式。他的观点发人深思同时又令人信服,并为大量的历史证据所支持。有些读者或许不同意他的结论,但是很少有人能轻易漠视。这本书不仅是学者与学生们的必读书目,任何想知道国际关系真正如何运作的人都是会感兴趣的。
——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
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米尔斯海默教授提出了重要而难以回答的问题,并给出了发人深思的回答。书中,他提供了关于大国如何作为的有趣分析和为什么这么做的有力解释。此书堪称“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权威之作。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肯尼思•华尔兹
序
大国政治的悲剧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悲剧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
第三章 财富和权力
第四章 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
第五章 生存战略
第六章 行动中的大国
第七章 离岸平衡手
第八章 均势与推卸责任
第九章 大国战争的原因
第十章 21世纪的大国政治
译后记
本书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本书的结论,作者认为中国将是美国最大的威胁。这一结论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类书评均已在各种刊物和网页上出现。
作者简介:
约翰·米尔斯海默是芝加哥大学温德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杰出学者之一,《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
序
大国政治的悲剧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悲剧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
第三章 财富和权力
第四章 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
第五章 生存战略
第六章 行动中的大国
第七章 离岸平衡手
第八章 均势与推卸责任
第九章 大国战争的原因
第十章 21世纪的大国政治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希特勒大部分的胜利是由于对对手使用的诡计,但是希特勒有技巧的行动也是很少有疑问的。他不仅使他的对手相互斗争,而且他也尽了相当大的努力来使他们确信纳粹德国抱有良好的意愿。就像诺曼·里奇(Norman Rich)指出的:“为了掩盖或模糊他的真实意图,希特勒一点也不专注于他的外交和宣传技巧。…… (查看原文)
௵
10赞
2015-08-28 22:10:28
—— 引自第226页
我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也是国际政治中的结构理论。与防御性现实主义一样,我的理论认为,在一个没有机构来保护国家相互安全的世界里,大国主要考虑如何生存。它们很快意识到,权力是其生存的关键。进攻性现实主义在国家需要多少权力的问题上与防御性现实主义分道扬镳了。对防御性现实主义而言,国际结构几乎不为国家提供任何寻求权力增生的诱因,相反它促使国家维持现在有的均势,守住权力而不是增加它才是国家的主要目标。而在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政治中几乎看不到维持现状的国家,原因是国际体系为国家牺牲对手以获得权力创造了巨大的诱导因子,当利益超过成本时,它们就会抓住这一机会。一国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体系中的霸主。
很明显,进攻性现实主义与人性现实主义都将大国刻画成无情的追逐权力者。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进攻性现实主义者反对摩根索关于国家天然赋予某种个性的观点。相反,他们相信,国际体系迫使大国最大化地扩充它们的相对权力,因为这是获得最大安全的最佳途径。换一句话说,生存催生侵略行为。大国具有侵略行为并不是因为它们想要这样做或具有内在的支配欲望,而是因为它们要想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就不得不寻求更多的权力。 (查看原文)
高杉萌蘖
2 回复
3赞
2012-09-27 21:08:31
—— 引自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