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费曼的抽屉里,长年摆着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信纸泛黄破旧,因为费曼经常拿出来展读。那是费曼在妻子阿琳过世一年后(1946年),写给亡妻的信。费曼在信末写道:“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2004年,这封信和其他费曼亲笔写的信,都来到费曼的女儿米歇尔手中。米歇尔说:“看着看着,我着迷了。写这些信的人展现出思路清晰、体贴、谦虚、风趣而又迷人的魅力来。”米歇尔于是选出415封信和家藏的照片编辑成这本书:“关于我父亲的书很多,不过那些书都取材于口述的数据。但现在你看到的这本书,都是他亲笔写的信,这些信自己会说话。这些信综合起来,展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费曼的特质。”
1988年,费曼与世长辞。死前最后一句话是:“死亡太无聊了,我可不愿死两次。”
伟大喜剧演员的幕后,往往是一段历尽沧桑的人生;科学顽童的心底,透过这些纸页,浮现的是一个真挚高贵的灵魂。
作者简介:
理查德·费曼(Richard P. Feynman, 1918-1988)
出生于纽约市的法洛克维,194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对发展原子弹做出过重要贡献。战后费曼曾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教书。1965年,他因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作为一个科学家外,费曼在不同时期还曾是故事大王、艺术家、邦戈鼓手和密码破译专家。
前言
序
第1部 普林斯顿 | 1939~1942年
第2部 洛斯阿拉莫斯 | 1943~1945年
第3部 从东岸到西岸 | 1946~1959年
第4部 美国国家科学院 | 1960~1970年
第5部 费曼物理讲座 | 1960~1965年
第6部 诺贝尔奖 | 1965年
第7部 科学教育 | 1966~1969年
第8部 鼓声咚咚 | 1970~1975年
第9部 不改其志 | 1976~1981年
第10部 电视新星 | 1982~1984年
第11部 最后一幕 | 1985~1987年
附录一 我有一种信仰——费曼接受《观点》节目的访谈
附录二 失礼的引力
附录三 物理学的未来
附录四 《加州科技》杂志号外:费曼博士荣获诺贝尔奖
附录五 新数学的新教科书
附录六 两个寻找夸克的人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Dear Koichi,
I was very happy to hear from you, and that you have such a position in the Research Laboratories. Unfortunately your letter made me unhappy for you seem to be truly sad. It seems that the influence of your teacher has been to give you a false idea of what are worthwhile problems. The worthwhile problems are the ones you can really solve or help solve, the ones you can really contribute something to. A problem is grand in science if it lies before us unsolved and we see some way for us to make some headway into it. I would advise you to take even simpler, or as you say, humbler, problems until you find some you can really solve easily, no matter how trivial. You will get the pleasure of success, and of helping your fellow man, even if it is only to answer a question in the mi… (查看原文)
白色猫头鹰
1 回复
8赞
2012-10-25 13:43:43
—— 引自第238页
在物理世界里,真相很少是完全清楚的,更不用说那些和人有关的事了,怎么可能会如此清晰呢?因此,没有任何疑点的事,不可能会是事实。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 回复
4赞
2012-07-03 19:33:06
—— 引自章节: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