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极富文学情趣的回忆录,有多种文字译本,多年流传不衰。
克鲁泡特金缕述他作为一个贵族子弟,怎样倾向进步,终于参加反沙皇的运动,出生入死。他又是一个地理学家,多年在西伯利亚进行探险活动,对地理科学很有贡献,甚至在监狱中也研究不辍。从政治观点说,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当然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但是他反对反动政权的决心并不因此有所改变,毕生保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对于这样的革命家,纵然他走的道路有其错误之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应该视如敝履,把他们从历史上抹掉。事实上,克鲁泡特金晚年也是拥护十月革命的。
作者简介:
彼得· 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俄语: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Кропо́ткин,1842年12月9日—1921年2月8日),俄国革命家和地理学家,无政府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无政府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因为他父亲是俄国世袭亲王,他被人称为是“无政府王子”,但他抛弃了贵族继承权。他有许多著作,比较著名的有:《田野、工厂和工场》、《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夺取面包》。他也曾为1911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过条目。
克鲁泡特金出生于莫斯科,他的父亲是世袭的鲁里克亲王,母亲是一位将军的女儿,他的母亲博览群书,具有自由思想。1857年,15岁的克鲁泡特金进入圣彼得堡的士官生学校,这个学校是由100多15岁的贵族子弟组成,是一种军事学校,直接受命于皇宫。他在这里一直待到1862年,这个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尤其是法国历史和百科全书,他开始对俄国农民的现状感兴趣,受到自由革命的文学影响很大。
1862年毕业后他要到部队服役,士官生学校的学生有自己选择具体部队的权力,他选择去西伯利亚哥萨克团,作为赤塔省长的副官,后来又成为驻伊尔库茨克的东西伯利亚省长的哥萨克事务助理。
1864年,克鲁泡特金被任命对满洲地形进行考察,他的考察一直深入到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1867年他离开部队回到圣彼得堡,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成为俄国地理学会地理分会的秘书,1873年他出版了一部著作,指出当时亚洲地图中山脉走向从北向南是错误的,应该是从西南向东北的走向。
1871年他考察了芬兰和瑞典的冰川沉积。其时俄国地理学会任命他为秘书,被他拒绝,并放弃贵族继承权,他认为他的责任已经再也不是去发现新的科学,而应该是帮助人民,他回到圣彼得堡,加入了革命党。
1872年他访问瑞士,在日内瓦加入了社会主义的“国际工人协会”,接触了更为激进的“汝拉山区钟表工人联盟”,他基本形成了无政府主义的观念,回到俄国后,他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1874年,他被捕入狱,两年后越狱逃跑。1876年逃往英国;以后又去瑞士,加入了汝拉联盟;1877年前往法国巴黎,帮助成立社会主义运动;1878年,回到瑞士,他为汝拉联盟编辑出版刊物《起义》和其他几种宣传革命的小册子。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瑞士政府应俄国要求将克鲁泡特金驱逐出境。他到了法国的托农,然后移居伦敦,一年后回到托农。很快法国政府将他逮捕,在里昂经过特殊法律的审判,一参加国际工人协会罪判5年监禁,但经他在法国议会中的支持者不断地游说,1886年提前释放。他后来定居在伦敦附近达30年。
1902年,他出版了《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主张虽然达尔文主义认为自然界的法则是“适者生存”,但在动物世界存在另一种重要的法则——合作,动物组成群体更利于生存竞争,在群体中年长的动物更容易生存下来,因此也更能积累经验,不会互助合作的动物种类,更容易灭亡。
他为1910年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了有关无政府主义和其他方面的条目。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后,克鲁泡特金返回俄罗斯,1917年6月,75岁高龄的克鲁泡特金返回圣彼得堡受到热烈的欢迎,他拒绝了临时政府为他提供的教育部长职务,致力于写作伦理学史,1921年在莫斯科附近的季米特洛夫村逝世,葬于诺沃德维奇公墓,成千上万的人打着无政府主义的黑旗为他送葬。为了纪念他,苏联政府将远东的一座城市命名为克鲁泡特金。
(《我底自傳》,初版時名《一個革命者的回憶》,上下集,一九三〇年四月上海啓明書店出版,一九三九年五月復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目录
中译者前记
英文本序
作者小引
作者第二版序
我的童年
一 二 三 四 五
侍从学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西伯利亚
一 二 三 四
圣彼得堡
一 二 三
西欧初旅
一 二
归国以后
一 二
牢狱生活
一 二
西欧亡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附录】
《我的(原用“底”字)自传》译本代序
《我的自传》译后记
《克鲁泡特金全集》(第一卷)序
《巴金译文全集》(第一卷)代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因此俄國青年不讀要和他們的用戶農奴制度的父親們戰鬥,並且還不免為哪般不遠和他們攜手走向社會主義,不敢支持他們爭取更多的政治自由的他們的長兄們所遺棄。我常常自問:難道歷史上曾經有過一代青年像他們那樣與一個如此強大的敵人死戰,卻如此被父親以至長兄們棄置不顧;而其實他們不過是將這些父親和長兄們的精神遺產銘記在心并力求將其付諸執行而已?難道世上還有哪一鬥爭所處的境遇比這更悲慘的嗎? (查看原文)
46亿光年🌈
2011-05-08 09:58:57
—— 引自第203页
“人们之所以陷入某种政治的、社会的或家庭的束缚,往往只因为他们不曾有时间来自问他们的职位、所完成的工作究竟是否合适;他们的职业究竟是否真正符合他们的内心的愿望与能力,是否能给他们以应得的每个人都有权指望的满足。活跃的人尤其常陷入这样的境地。他每一天都有新的工作,没有做完自己所预定做的事情,到了深夜便只得匆匆就寝,第二天一早醒来,他又慌忙去继续做昨日未完的工作。光阴年复一年地这样逝去,他却没有时间来思考,没有时间来省察自己地生活所取地方向。我从前也是如此。
(查看原文)
miarielchang
2012-12-28 20:17:55
—— 引自第1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