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多年來,李小龍因精湛的武藝而聞名於世,《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卻告訴我們他的另一面。李小龍不僅是詩人、哲學家、科學家(身體和思想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個演員。不僅身兼製片人、導演、作家、舞蹈編導、武術家的角色,而且還是丈夫、父親以及朋友。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生活中去,以致任何在螢幕上或現實中認識他的人,都會被他的魅力所吸引。

李小龍的求知慾極強,涉獵大量書籍,且經常反覆思考其中的觀點,將東西方最敏銳的思想融為一爐,形成他獨一無二的自我發現的哲學。本書精選了李小龍撰寫的一些文章、詩歌、信函,還特意挑選部份文章的不同改稿,讓讀者透過時空了解到他的心路歷程,想法如何逐漸演變而成、步向成熟、付諸實行。從這些信函裡,我們可以窺見到一個真實的李小龍。

「李小龍是一位非常有學問的人,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讓一個事實式情境教曉他更好地認識自己。作為一名讀書人,他能運用知識學問進行反思,使智慧成為修身養性的工具。作為一位哲人,他能將自己的具體藝術真諦更廣泛地運用於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真實地活著。 李小龍的真正超凡特點是,將所學的內在化或生活化時,能同時傳達他的學習過程,無論他是在教學、表演、寫作還是說話,他都能展示自我發現的個人之路。就像他所說的,他在武術和電影中的形象,都是『簡單而誠實地反映他』。從表面上看, 這是一種個人魅力,而從深一層的角度來看,這種能裸露靈魂的魄力堪稱藝術之魂。就像米高安哲羅從一堆大理石中雕琢出大衛,而李小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大衛,敞開內心靈魂的層層外衣,向世界展示真我。」

──蓮達(李小龍遺孀)

作者简介:

李小龙

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术哲学家,截拳道创始人。作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亿万影迷。作为一介武者,李小龙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功夫(Kung Fu)”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中。他年仅33岁的人生是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

约翰·里特

当今世界上关于李小龙的工作、生活、训练法、及哲学思想的最权威的作者。他是被李小龙遗产机构唯一授权可以使用阅读所有李小龙的私人信件,草图以及他的读书笔记的人。里特还是《李小龙》杂志的合作出版商之一,“振藩截拳道中心”的官方时讯《仅仅知道还不够》的策划编辑,有广泛影响力的非赢利组织“李小龙教育基金会”的主席。


前言
第一章:功夫之道
一、中國武術研究
二、頓悟功夫的一剎那
三、教你自衛術
四、怎樣選擇武術師傅
五、對功夫的看法
第二章:論哲學與武術
一、為甚麼喜歡哲學
二、道家的宇宙論
三、論西方哲學
第三章:習武者的心理素質
一、完形療法的筆記
二、思考是角色的演練
第四章:李小龍的小詩
第五章:截擊道–自我解放之道
一、截拳道為截擊拳法之道
二、李小龍的截拳道筆記
三、李小龍格鬥技巧的客觀評價
第六章:自我認識
一、自我發現過程
二、充滿激情的心境
第七章:演戲
一、究竟當演員是怎麼一回事
二、自我實現與自我形象實現
第八章:書信往來
給名導演李鐵的親筆信
譯後記
鳴謝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被流氓恶棍袭击的时候,要想到他只会思考一样东西,那就是一心一意地要击垮你,打败你,他几乎不会考虑你会做出什么反应。如果你的行为出乎他的意料,他就会丧失一大半的自信 (查看原文)

🪐
6 回复
12赞
2013-04-29 10:08:18

—— 引自第22页

功夫之所以如此特别,正是因为它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它仅仅只是靠最少的招式和力量来直接表达一个人的情感。每个动作都是它自身的,不掺杂任何使其复杂化的人工修饰。越接近功夫的真谛,冗余的表达就越少。
功夫不需要漂亮的西装和配套的领带。当我们焦急地寻求精准、致命的技巧时,它还存在一些秘诀。但是如果习武者将注意力放在“看”和“搏”上,就可能会错过这些秘诀。(毕竟,用不过分偏离自然的招式,来对付对手的方法又有多少呢?)功夫看重平凡中的奇迹,而这个观念是与日俱消,而非与日俱增的。
功夫中的明智,并不意味着要去增加更多东西,而是要祛除过分复杂和装饰性的东西,简简单单就好。就像在雕刻塑像的时候,雕塑者不会在塑像上增砖添瓦。而是一开始就把非本质的东西凿掉,这样本质才可以毫无阻碍地再现于观者面前。功夫只要一双手,不需要那些花哨的装饰和手套,他们只会阻碍双手的正常功能。功夫修为越高,越趋于质朴无华。而越是境界不够的人,就越喜欢就越喜欢装饰自己。
功夫的修炼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艺术阶段以及“无艺术”的阶段。在初级阶段,习武者对武术中的搏击艺术一无所知,天真无邪。在搏击战时,他只是本能地防御和攻击,而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尽管他不懂什么是科学搏击方法,但他显示出的是本真的自己。
第二阶段是艺术阶段,也就是功夫训练的开始。有人会教他各种各样的防御和攻击的方法,各式各样的踢腿、步法、移动、调整呼吸以及思考问题的技巧。毫无疑问,此时他对搏击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但是遗憾的是,他同时也丧失了本真的自我以及自由的感觉。他的动作不再自然,他的思想也往往会在做不同的动作之间,停下来思索和分析各种动作是否正确。更糟的是,他可能会被智力所束缚,而让自己游离于真实之外。
第三阶段,“无艺术”的阶段。经过多年严格而艰难的训练之后,他意识到… (查看原文)

后浪
1 回复
15赞
2013-03-11 11:38:59

—— 引自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