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成德传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纳兰成德传》以纳兰的生平为主要线索展开,分别是满洲—幼童(一至八岁);学成文武艺(九至十六岁);文名动天下(十七至二十四岁);而今重见柳屯田(二十五岁至二十六岁);尔何酷似王逸少(二十七岁);中岁承恩紫禁深(二十七岁至三十二岁);渌水亭边宾客散(三十二岁)。作者史学专业出身,几乎搜罗所有可考可证的纳兰史料及相关文学作品作为素材,详细叙述了纳兰的祖上、父母及兄弟姐妹,纳兰的婚姻及子女,他的日常生活、交友往来、仕途始末、重要的人生经历及事件等等。既保证了传记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血肉鲜明的纳兰成德人物形象,使得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和走进纳兰的文学世界。

作者简介:

樊志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曹雪芹纪念馆副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曹雪芹研究》常务编委,主要从事红学、兰学、北京民俗研究,著有《曹雪芹传》《红学十论》《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等十部,撰写发表各方面专业论文六十余篇,百余万字。


一、满洲一幼童(一至八岁)
身为满洲 生于京师
父母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生活、祭祀、礼节
成长与教养
康熙继位、明珠的仕途
八旗官学与成德的学习
二、学成文武艺(九至十六岁)
康熙初年的政局与明珠的仕途
好学孝悌的成德
成德、董讷、学问
明珠、皇帝亲政、成德的姊妹
艳歌:诗酒外的生活
如夫人颜氏
三、文名动天下(十七至二十四岁)
康熙十年、成德“成德”
国子监与石鼓文
乡试、曹寅、徐乾学
会试、龚鼎孳、咏海棠词
三藩、撤藩与明珠的崛起
《通志堂经解》
送座主南归
什刹海的茅斋与周边的环境
桑榆墅与渌水亭
姜宸英、朱彝尊
康熙十三年之一:朱彝尊来访、揆叙出生
康熙十三年之二:与卢氏婚姻、颜氏生子
严绳孙、秦松龄
鸳鸯社
读书游览
保成、太子与成德的改名
卢氏身孕
由“性德”又改回“成德”
成德、张见阳、曹寅
成德、张见阳、曹寅的文字往来
弓马
散花楼送严绳孙
成德的生活环境:皇帝、明珠
《自鸣钟赋》
成德、徐乾学、《通志堂全集》
卢氏生女
与严绳孙
叶方蔼来访
中进士的成德
成德与诸名士的交往
徐乾学南返与《通志堂经解》
为文一:交际
为文二:《原诗》、《原书》、《赋论》
一生之交顾贞观
《侧帽词》
宁古塔、吴兆骞
一面之缘马云翎
皇帝的朝政
《渌水亭杂识》
渌水亭与成德的经济之学
《大易集义粹言》、《陈氏礼记集说补正》
成德的书画收藏
玄烨的《太皇太后大德景福颂》和成德的《拟贺表》
卢氏之死与成德之悼亡
大学士明珠
关于佛道:施道渊、释晓青
楞伽山人成德
成德 顾贞观 桑榆墅
侍卫一近臣(二十五岁至三十二岁)
康熙十七年:刊刻饮水词、谋救吴兆骞
葬卢氏于皂甲屯祖茔
思念
棋客凌元焕
康熙十七年:成德入为侍卫、征召博学鸿儒
成德、吴绮、顾贞观与《饮水词》
皇帝的从容与吴三桂的窘迫
成德与博学鸿儒
而今重见柳屯田
成德、曹寅、见阳与博学鸿儒
渌水亭宴集与《渌水亭宴集诗序》
成德的诗论
成德、词、花间草堂
游见阳山庄、送见阳南去
从花间草堂到通志堂
地震、火灾中的京师官场
又是一年
一时之风与康熙皇帝
致明阿哥
忙碌的皇帝
续官氏
尔何酷类王逸少?
成德与赵孟頫
娄师德唾面自干,大无廉耻
与见阳的鸿雁传书
皇上、京师、前线
编辑、刊刻《通志堂经解》
书画家成德
随侍马兰峪
入直西苑
送友出京
随驾南苑、雄县观鱼
四时、相思
家人
成德的忠孝观
仓促之变
诏吴兆骞归京师
顾贞观南归
吴兆骞归京师
梁汾来书
与汉槎的书信往还
陪同皇帝孝陵致告
西溟
草堂的花灯之会
成德与梁佩兰
侍从盛京
成德、药亭与宋词选
侍从松花江
成德与高士奇
随侍西苑与西苑杂咏
总是忙忙碌碌
成德、汉槎、揆叙及其他
成德、汉槎、名家绝句钞序
《拟古》四十首
远赴龙江:觇梭龙
理想与悼亡
使西域
随侍五台山
复台湾与《万年一统颂》
吴兆骞、顾贞观
随陛古北口避暑、罗刹、温郡王延寿
东巡、梁汾、荪友、红颜
随陛江宁与《楝亭图》
也所谓悲喜交加
竹炉新咏
别荪友
最后的宴集、题咏
身 后一:王翬、梁汾、顧汧《挽同年成容若》
身后二:沈宛、富森、明珠、揆叙
身后三:《通志堂集》、《红楼梦》
附录 纳兰成德年谱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世道江河,动岁积习,风雅之道,而有高髻广额之忧。
十年前之诗人皆唐之诗人也,必嗤点夫宋;近年来之诗人皆宋之诗人也,必嗤点夫唐。万户同声,千车一撤。
其始亦因一、二聪明才智之士深恶积习,欲辟新机,意见孤行,众独出,而一时附和之家吠声四起,善者为新丰之鸡犬,不善者为地老之永冠,向之意见孤行排众独出者又成积习矣。
盖俗学无基,迎风欲仆,随踵而立,故其于诗也,如矮子观场,随人喜怒,而不知自有之面目,宁不悲哉?!
有客问诗于予者,曰:“学唐优乎,学宋优乎?”予曰:“子无问唐也、宋也,亦问子之诗安在耳?
《书》曰:“诗言志。”虞挚日:“诗发乎情,止乎礼义。”此为诗之本也。未闻有临摹仿效之习也。
古诗称陶谢,而陶自有陶之诗,谢自有谢之诗;唐诗称李社而李自有李之诗,杜自有杜之诗。人必有好奇险、伐山通道之事而后有谢诗;人必有北窗高卧、不肯折腰乡里小儿之意,而后有陶诗;人必有流离道路、毎饭不忘君之心,而后有杜诗;人必有放浪江湖、骑鲸捉月之气,而后有李诗。
近时,龙眠钱饮光以能诗称。有人誉其诗为剑南,饮光怒;复誉之为香山,饮光愈怒。人知其意不慊,誉之为浣花,饮光更大怒,目:“我自为钱光之诗可,何浣花为?””
此虽狂言,然不可谓不知诗之理也。
曰:“何可无也?杜老不云乎:“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凡骚、雅以来,皆汝师也。今之为唐、为宋者皆伪体也,能别裁之,而勿为所误,则师承得矣!”作《诗原》。

第一次读到纳兰的诗论,不想竟如此通透! (查看原文)

bookbug
4赞
2020-06-27 10:58:49

—— 引自章节:为文二:《原诗》、《原书》、《赋论》

王世禛为人清淡,诗主清雅,倡神韵说,从者颇众。

王世禛乃渔洋山人王士禛之误 (查看原文)

bookbug
1赞
2020-06-27 10:41:10

—— 引自章节:成德与诸名士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