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卡夫卡和伍尔夫会吃什么样的早晨?海明威和纳博科夫分别在怎样匪夷所思的环境中写作?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会把自己的写作房间涂成黑色;扎迪•史密斯在动笔前必须强迫自己断网……
备受赞誉的记者萨拉•斯托多拉挖掘了多位经典作家及当代著名作家,如卡夫卡、海明威、奥威尔、纳博科夫、凯鲁亚克、托妮•莫里森、菲利普•罗斯、扎迪•史密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等,逐一展现他们真实的写作过程。作者从大量细致有趣的研究资料中,挖掘了这些文学巨匠背后迷人而又非凡的、极具启发性的写作秘辛。
作者简介:
萨拉•斯托多拉 (Sarah Stodola) 成长于美国肯塔基州,现居纽约市。她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每日野兽》《锥》等报刊和网站撰稿;自办文学期刊,并担任历史杂志《拉帕姆季刊》兼职学者。
序(诺亚•查尼博士作)
引言
朝九晚五上班族
1. 弗朗茨•卡夫卡
2. 托妮•莫里森
出作品的拖延者
3.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4. 理查德•普莱斯
自学成才
5. 伊迪丝•华顿
6. 乔治•奥威尔
筹划在先
7. 弗吉尼•伍尔夫
8.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即兴想象
9. 萨曼•鲁西迪
10. 琼•狄迪恩
作者作为主角
11. 杰克•凯鲁亚克
12. 欧内斯特•海明威
慢工出细活
13. 詹姆斯•乔伊斯
14. 朱诺•迪亚斯
交际达人和独居隐士
15. F. 斯各特•菲茨杰拉德
16. 菲利普•罗斯
数码时代的两种反应
17.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18. 扎迪•史密斯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大学里一个女友有一次对大卫・福斯特・华菜士说,她宁愿成为一本书中的人物而不是有血有肉的真身。说这话时,她也许在直抒素有之胸臆,也许是夜阑人静之际的随口感慨,人在疲惫时很容易将内心想法和盘托出。又或者,她只是感到无聊,在弹眼落睛的生活中猎奇历险难道不是件有意思的事么?不论何种念头促使她发这个议论,华菜士心中为之一动,并一直掂量这句话。他发现他苦苦思索着她所说的两种人物,即书中的人物和真实的人物,二者区别在哪儿?语言何以专横地支配其中一个或对两个都进行发号施令。他反复琢磨着这个概念,以至发展成了一篇小说。这是华菜士在阿默斯特学院①读大四时花了很大一块时间兴奋地写出的处女作《系统的笤帚》;相对于十四岁的女主角的思而言,这部小说的情节倒没那么重要:小说的女主人公对她所处的现实产生了怀疑,她认为语词的选择操控着她的生活。这部小说完成时,华菜士本人也是二十四岁。他对现实的忧患意识已经深深扎了根。
随着年龄成熟1996年出版《无尽的玩笑》时华菜士已经三十三岁ー一他步入了一个较为平静的生活阶段,晚上不再外出,避免吸食兴奋剂,并先后在几所大学教书使自己更加稳定。也就在这期间他注意到,人类在一切纵欲无度中,保持着种清晰可见的无聊。无聊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华菜士的思考兴趣,恰恰在于它承载的是令人厌倦之极的体验,恰恰在于它的盛行出现在人类的娱乐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之唾手可得的程度。华菜土选择了国税局作为发掘这一现象的戏码一一单单提到那些没完没了的官僚程式就足以让成人望之兴叹。为此他开始了解税务部门的一切,还去学校上各种会计课,阅读国税局的一本本手册,编撰了几百页的笔记。华菜士一准是用了不少时间观照自己的无聊,并赋予这个定义难详的概念独到见解,他开始思索无聊究竟有什么可取的成分,结果可以从《苍自帝王》的段落中得一孔见。
对华菜形成影响的不止文学。他在1997年对查理・罗斯说大卫·林奇… (查看原文)
O
2020-10-25 00:51:34
—— 引自章节:3.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当然还有更大的干扰虎视眈眈。作为一位单身母亲和全职员工,莫里森面对的写作难度可想而知。但她觉得挑战自有其可取之处:她不能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得时刻保持清醒状态,否则就有麻烦。“立时三刻的紧迫感——我只记得这种感觉,”她说,“哪儿还有发牢骚的闲工夫。”她还得学会安排生活中的轻重缓急,“取悦丈夫或情人都不是什么坏事,但我就免了,得花多少时间精力呀。”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根本不需要多想,那就是当一个好母亲和当一个好作家。所有其他事情全都被她心甘情愿地抛诸脑后。莫里森说她对社交活动反应平淡,这省了不少心。“我在生活中做的事和玩乐都不沾边”,她说这话的时候没有半点遗憾。毕竟她发现选择写作这件事开启了她真正的兴趣,“写作给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自由,因为写作的当下,谁都不能对你说三道四。” (查看原文)
王小刀
2020-11-23 21:43:08
—— 引自章节:2. 托妮•莫里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