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他是才华横溢的故事家,也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然而,在赛琳娜·黑斯廷斯这部里程碑式的传记问世之前,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的真实人生从未被完整讲述过。
凭借前所未有的大量私家档案、扎实研究和强健的笔力,黑斯廷斯在本书中揭开了毛姆的神秘面纱, 其生平交往与文学创作令人着迷的复杂真相也得以水落石出。书中生动讲述了毛姆经历的早年坎坷、中年显达、暮年背叛,他的多段秘密恋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谍报工作的传奇生涯,以及更重要的,一位天才艺术家如何将充斥着矛盾痛苦的私生活转化为苦心孤诣的创作激情。正是毛姆丰富多面的“大写人生”,激发他创作出《人生的枷锁》《英国特工阿申登》《寻欢作乐》《刀锋》等杰作。
毛姆在戏剧舞台和出版界取得了同时代无人能出其右的巨大成功,财富与声名使他能够纵横于广阔天地,拥有炫目的社交生活。他与查理·卓别林、H. G. 威尔斯、丽贝卡·韦斯特、埃莉诺·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等名流成为挚友,活跃于二十世上半叶群星璀璨的文化界,并参与塑造那个时代的潮流。从伦敦西区到百老汇,从中国、南欧到南太平洋,毛姆诸多短篇小说经典背后的真实故事,他卓越多产、惊心动魄的漫长一生,以扣人心弦的笔触得以讲述。
《毛姆传》是一部史诗般“难以超越的文学传记”(《观察家》),一段炽热的情感史,是对萨默塞特·毛姆非凡一生迄今最权威的记述。本书为首个中文全译本。
作者简介:
赛琳娜·黑斯廷斯(Selina Hastings),生于1945年,英国作家、记者,曾在《每日电讯报》“读书版”工作十四年,后任《哈珀王后》杂志文学版主编,1994年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被誉为“第一流的传记家”(《卫报》)、“在传记作家中首屈一指”( 《先驱报》),曾担任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评委。出版有《南希·米德福德传》(1986)、《伊夫林·沃传》(1995)、《罗莎蒙德·莱曼传》(2002)、《毛姆传》(2010)等,其中《伊夫林·沃传》荣获马什传记文学奖,《毛姆传》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传记类)和浪达文学奖提名。
.
译者简介:
姜昊骞,自由译者,学过经济学和逻辑学,译有《生产的结构》《想透彻》《魔鬼与福尔摩斯》等。
第一章 黑马厩镇的童年 001
第二章 圣托马斯医院 035
第三章 本能作家 067
第四章 白猫餐厅 091
第五章 英伦剧匠 127
第六章 西莉 171
第七章 代号“萨默维尔” 223
第八章 面纱背后 273
第九章 游廊与三角帆船的国度 309
第十章 分居 349
第十一章 玛莱斯科别墅 383
第十二章 哈克主人 423
第十三章 讲故事的人 461
第十四章 投身宣传 511
第十五章 布隆基诺男孩 561
第十六章 背叛 595
致 谢 625
注 释 629
部分参考文献 701
插图版权 70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罗伯特被毛姆形容为一个有“浪漫精神”的人,他从来没有忘记年轻时去过摩洛哥、希腊和小亚细亚,他把他的小房子想象成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一幢别墅。为了加强异域情调,他将摩尔人辟邪的标志雕刻在窗户上,这个标志也成为毛姆成为作家后的个人徽章。这个标记将他和父亲永远地连在了一起。 (查看原文)
渡边
1 回复
9赞
2015-01-07 09:51:53
—— 引自第10页
母亲的死让他难以释怀。三十年后,他在自传体小说《人生的枷锁》中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孩子走进死去的母亲的房间:
菲利普打开大衣柜,里面挂满了衣服,他一脚跨进柜子,张开手臂尽可能多地抱了一抱衣服,将脸埋在衣堆里。衣服上温馨犹存,那是母亲生前所用香水散发的香味。然后,他拉开抽屉,里面放满了母亲的衣饰用品。他细加端详:内衣里夹着几只薰衣草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阵阵清香。屋子里那种陌生气氛顿时消失了,他恍惚觉得母亲只是刚刚外出散步,待会儿就要回来的,而且还要到楼上幼儿室同他一起用茶点。他的嘴唇甚至依稀感觉到了母亲给他的亲吻。 (查看原文)
渡边
6赞
2015-01-07 09:47:25
—— 引自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