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上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参与创建了意大利共产党,在意大利乃至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程中有着符号一般的重要意义,其对历史、社会、权力和国家等概念的创造性著作影响了几代读者和政治活动家,甚至形塑了后殖民思想的重要发展,他所拓展的文化霸权理论也对后来的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与身前生后的可观声望相比,他的真实生平却常为人所忽略或误解。
《葛兰西传:生活就是反抗》作为法语世界第一部原创的葛兰西传记,正是试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葛兰西,褪去“那位著名的陌生人”的历史面纱,基于时间顺序对种种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全面展示了他从家乡撒丁岛到都灵的学生时代,再到进入政坛与学界,直至被捕入狱、潜心写作,又在重获自由之际陡然离世的各个阶段,完整而生动地介绍了葛兰西的生命史。
作者简介:
让-伊夫·弗雷迪内(Jean-Yves Frétigné,1966—),法国当代思想史学家,巴黎政治学院博士,师从史学泰斗皮埃尔·米尔扎(Pierre Milza)。现任鲁昂与勒阿弗尔大学出版社主任(2023—),兼任意大利复兴运动法国研究会主席。曾任法国罗马学院研究员(1998—2001)、巴黎政治学院历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00—2018),现为缅因学院(Académie du Maine)院士。他深耕意大利自由主义时期思想史研究,开创了政治史-文化史-观念史三维研究范式。2006年凭《朱塞佩·马志尼》获缅因学院奖,2022年获法国学术棕榈骑士勋章。
王政,1989年生,河南开封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著多部,主持国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曾获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称号等荣誉。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从撒丁岛的葛兰西到国民的葛兰西(1891—1915)
第一章 在撒丁岛(1891—1911)
第一节 一个来自意大利南方的可怜孩子
第二节 心灵和身体的折磨
第三节 “把大陆人扔下船!”
第二章 都灵的穷学生(1911—1915)
第一节 “既无所有,亦无泪流”
第二节 自由主义的教育
第三节 捍卫自由贸易与意大利南方的权益
第四节 与无产阶级的初次邂逅
第五节 第一篇文章,第一场论战
第二部分 从国民的葛兰西到国际的葛兰西(1915—1922)
第三章 边缘而另类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1915—1919)
第一节 高塔之下
第二节 意大利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自记者葛兰西的分析
第三节 迈出参与激进运动的第一步
第四节 意大利的社会主义与布尔什维克革命
第四章 从《新秩序》的经历到前往莫斯科(1919—1922)
第一节 工人的民主
第二节 工人委员会、意大利社会党和第三国际
第三节 为了社会党的革新
第四节 工厂占领运动
第五节 利沃诺代表大会
第六节 从利沃诺到莫斯科(1921年1月—1922年5月)
第三部分 布尔什维克(1922—1926)
第五章 为共产国际服务(1922年5月—1924年5月)
第一节 “没有幸福的爱情”
第二节 支持博尔迪加(1922年11月—1923年6月)
第三节 与博尔迪加的艰难决裂(1923年6月—1924年5月)
第四节 反对悲观主义
第六章 在意大利新共产党的领导之下(1924年5月—1926年11月8日)
第一节 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第二节 葛兰西对意大利共产党的征服
第三节 里昂纲领
第四节 南方问题的若干议题
第五节 一位自由的布尔什维克的遗书
第四部分 囚徒(1926年11月8日—1937年4月27日)
第七章 我们必须让这个大脑停止运转二十年(1926年11月8日—1928年7月19日)
第一节 被捕(1926年11月8日)
第二节 流放乌斯蒂卡
第三节 审讯与牢房
第四节 关于葛兰西的调查与审判
第五节 格列柯“臭名昭著的信”
第六节 解救葛兰西的首次尝试
第七节 回到那封臭名昭著的信
第八章 囚徒与哲学家(1928年7月19日—1933年11月19日)
第一节 从圣维托雷到图里
第二节 安提戈涅和斯拉法同志
第三节 图里:痛苦之地
第四节 图里的课程以及与意共“断掉联系”
第五节 图里,创作工坊:撰写《狱中札记》的物质条件
第六节《狱中札记》的伊索式写作
第七节 法西斯主义、领导权、阵地战
尾声 (1933年11月19日—1937年4月27日)
第一节 病魔缠身
第二节 营救葛兰西的失败
第三节 福尔米亚(1933年12月7日—1935年8月24日)
第四节 圭西萨纳(1935年8月24日—1937年4月27日)
评论性参考书目
葛兰西的著作
年表
附录简介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