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呈现更为广阔和深厚的生命底色,也揭示出他电影的缘起和归宿。在电影中,贾樟柯记录下大时代里被政治打扰的个人和被时光遗忘的生命细节,凝视剧变年代里被权力和经济利益抛向边缘的个人,叙述在超现实的经济运动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放下摄影机,拿起笔,烟雾氤氲中,贾樟柯向青春告别,却无数次忧愁上身,思绪飘回汾阳的街道、北京的胡同,想起县城的少年、百无聊赖的青春,缅怀文学启蒙的恩师,感叹与侯孝贤、杨德昌等前辈的交往与遗憾,也直白道明以电影打捞历史细节、对抗遗忘和反思历史的初衷。
◎作品看点
延续《贾想I》的深刻思索,更多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不一样的动物”贾樟柯、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殊荣获得者,用电影去面对:无论哪一个时代,所有人都要经历的那些不可回避的艰难时刻。
贾樟柯说:“我所处的时代,满是无法阻挡的变化。拿起摄影机拍摄这颠覆坍塌的变化,或许是我的天命。”“行走和遐想,会帮我们清空身外之物,发现自我之小。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一直在帮助我压抑自我的膨胀。”
贾樟柯的最佳时刻,不是来自他的深思熟虑,而是他的敏锐与穿透力,他能意识到崭新的时代情绪,并且准确、迅速地表达它。——许知远
2000 年我正式回国定居,赶上贾樟柯在拍《站台》。他半夜三更把我和阿城叫过去,看他新剪出来的这部电影。那是夏天,马路上热得走几步汗都黏在一起。此后我陆续看他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电影——最近看到的就是《三峡好人》——我有幸能看到一个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和此后十年之间的作品。——陈丹青
“邮政绿”皮面软精装设计,适合随身携带,细细品读“柯长”对电影艺术、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
贾樟柯
导演、制片人、作家。
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
1993年入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理想国·贾樟柯作品】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问道——十二种追逐梦想的人生
序言
沉入地心,或者飞向太空/贾樟柯
2008年,《河上的爱情》
我的边城,我的国
其余的都是沉默
舌根上的乡愁
香港电影给我旧闻与新知
香港:就这么简单
胡同里的文艺青年
东京诸君
记忆之物
再见,青春,再见——北京之春拍摄手记
校长的话——写给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学院学员的信
2010年,《海上传奇》
遗忘了细节就是遗忘了全部(对谈)
杨德昌:他的枪声,他的孤独
美国大使、革命者和汾阳皇帝
流浪到天水
忧愁上身
先生坡上易先生
春日开博
远在他乡的故乡
在怀来“被捕”
七喜少年
做了一个汉奸梦
广场种满树会是多少棵?
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侯导,孝贤
2013年,《天注定》
在《天注定》第一次主创会议上的讲话
我的夜奔
黄河的水声也是一种方言—纪念恩师田东照先生
我不想保持含蓄,我想来个决绝的(对谈)
我是叛徒(演讲)
只有虚构才能抵达(对谈)
2015年,《山河故人》
你我心知
站在人生的中间点(对谈)
他们比贾樟柯更孤独(对谈)
2016年,《营生》
108次短打
阿里巴巴吃苹果
戛纳:我们为什么会来?
高考之后,放虎归山
又到正午(小说)
附录 贾樟柯简历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有一位女生,二十岁左右怯生生的样子,放映后她问:导演,我想问你一个会让你不愉快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拍这样脏兮兮的上海,拍这些有政治色彩的人,给西方人看吗?我说:我在拍上海的某个侧面,上海除了浦东、准海路之外,还有苏州河两岸密集的工业区,还有南市那些狭小的弄堂,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上海就是这个样子。女生突然愤怒起来:那你有没有考虑,你的电影被外国人看到,会影响他们对上海、对中国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投资的信心?我也愤怒起来:想那么多外国人干吗?就为了那些投资,为了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我们就忽视种真实的存在吗?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很多人依旧生活在筼穷的环境中,难道我们可以无视吗?
短暂的沉默后,女生对我轻蔑地笑,说道:是啊!为了祖国的尊严,我们当然不应该描述那些人的情况。 (查看原文)
自白
4 回复
17赞
2019-11-15 14:27:40
—— 引自章节:做了一个汉奸梦
我被她的话惊成了傻子,我突然发现了这些“爱国主义者”的逻辑。他们所谓的“爱国主义”就是基于那些虚幻的国家意识,而忽略活生生的人的命运,这其实是畸形的爱国主义。脱离人本主义的“爱国主义”是可怕的。如果集体回避我们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能力反映我们生存中的真实困境,未来会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用电影描述我们的不堪,给社会一种改变的要求或许才是可行之道。如果人人粉饰太平,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被别人用枪押着走向五棵松体育场,去面对那样的选择,去面对我梦中既陌生又熟悉的不堪的选择。 (查看原文)
自白
4 回复
17赞
2019-11-15 14:27:40
—— 引自章节:做了一个汉奸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