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回望一百三十年前的民族危亡,读书人的救国热忱依然令我们感动不已!

·

★从万木草堂十大弟子到戊戌变法康梁并称,百日维新的落幕却衬托出梁启超半生历程的光辉。

许知远说,万木草堂就像一支乐队,倘康有为是艺术总监、词曲作者,梁启超就正逐渐获得主唱的角色。

·

★六年修订十五万字,全新装帧,“亡命”归来,回首“维新”。

《梁启超:维新1873—1898》不只是《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出版六年后的新修版,更是许知远在《梁启超:亡命1898—1903》后,对梁启超前半生的重新理解与感悟。此番修订,不仅统一了开本、装帧,而且封面选用康梁合影,昭示着梁启超从万木草堂十大弟子到康梁并称的蜕变。五卷本《梁启超》的壮阔已初见端倪。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许知远五卷本传记作品《梁启超》的第一卷,讲述了梁启超从1873年在广东新会茶坑村降生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二十五年人生。梁启超这个来自广东南部一座乡间孤岛的岛民,在清朝稳定的结构中读书、成长、参加科举,又敏锐地察觉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冲击,偕同师友作出反应。他拜康有为为师,主笔《时务报》,执教时务学堂,参与戊戌变法,在晚清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许知远追寻梁启超的足迹,从新会、广州到上海、北京、长沙,在复原人生轨迹和时代风云的同时,展现了一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本书曾以《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为名于201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出版。此次修订十五万字,特别删去了一些冗余艰涩的文言,统一用公历纪年,表达更为流畅、成熟。

·

——名家推荐——

许知远深入19世纪末的近代转折期,用特稿笔法,细密重现了梁启超的早年岁月,尤其着力于他写文章、办报纸、介入社会变革的经历。那是一段历史的动荡期,也算一个媒体的黄金年代,国内报馆林立,海外报章也在场,新闻业介入历史,也成为历史。许知远对此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为读者留下了一份史实与性情同在的导引图。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徐泓

梁启超的传记绝对值得一写再写。在晚清民初,他是一个枢轴式的人物,像他这样能在每个领域都留下身影的人物很少,看他的一生遭际,能看到那个两千年未有之巨变时代。许知远通过将心比心的感受复活梁启超的生命历程,并尝试着以梁式“笔端常带感情”的写法,写出梁启超和他的时代,也写出中国那一段风云诡谲的历史。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葛兆光

这是一部充满历史厚重感与人物深度的传记作品,展示了梁启超这个青年变革者在1873至1898年间的非凡旅程。在这个修订版中,作者反思了自己在塑造历史人物时的挑战,诚实地面对人物内在动机与思想脉络的复杂性,成功地刻画了这个勇于打破常规的时代思想者。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 王笛

人物传记在很大程度上是写作者的情感投射,知远的任公传,在知人论世、文字表达、价值认同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值得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勇

年龄相差约一个世纪的两位青年,都在自身所处的变革时代成长和思考着变革。他们有关近代中国变革的世纪交流,演绎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永恒对话。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安东强

作者简介:

许知远,作家,媒体人,单向空间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主创,个人播客《游荡集》。已出版著作近二十部,包括《梁启超:亡命1898—1903》,随笔集《伯克利的魔山》《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多种语言。

引 言 逃亡
第一章 茶坑村
第二章 学海堂
第三章 春闱
第四章 狂生
第五章 战争
第六章 上书
第七章 改革俱乐部
第八章 时务报
第九章 主笔
第十章 海上名士
第十一章 在长沙
第十二章 保国会
第十三章 定国是诏
第十四章 咸与维新
第十五章 密谋
注 释
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致 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这也是历史迷人之处,即使人人都受制于自身环境,自由意志仍催促一些人脱颖而出,成为异端与反叛者。倘若你不理解19世纪末的政治与文化转型,不了解一个帝国晚期读书人怎样应考,怎么理解外部知识,听什么戏,朋友间如何通信、宴请,审查之恐惧如何无处不在,你就很难体味这种反叛之价值。 (查看原文)

维舟
4 回复
12赞
2020-04-20 19:02:43

他用新视角来解释中国历史,尧舜就像今天的土司头人,各大土司变成了诸侯国。 (查看原文)

把老公换掉
1 回复
2赞
2023-11-01 23:04:03

—— 引自章节:第 四 章 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