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独辟蹊径,从相关的学术框架和内部的政治关系方面考察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洞悉与把握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脉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书是国外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一部优秀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

  在五四运动时期如此强烈地吸引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的列宁主义学说,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个重要因素最选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自身所处的形势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历史性拯救的力量。列宁主义的党的组织理论和实践是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坚实核心。

——本杰明·I·史华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本杰明·I·史华慈,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教授,兼费正清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历史协会会员,亚洲研究会会员。《中国季刊》和《哈佛亚洲研究会杂志》编委会成员。1999年逝世。早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1—1956年任哈佛大学中国经济政治研究计划委员会委员。1960年任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教授直至逝世。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1951)、《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1954)、《毛泽东主义的“传说”的传说》(1960)、《共产主义与中国:思想和变革》(1968)、《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1985)、《中国研究》(1990)等。

中文版代序: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英文第三版序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三章 国共合作的序幕
第四章 国共合作
第五章 主要趋向的评价
第六章 新的路红
第七章 瞿秋白的领导
第八章 路线上的新转变
第九章 李立三的领导
第十章 长沙与“李立三路线”
第十一章 王明的领导
第十二章 毛泽东主义战略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 毛泽东主义战略的基本特征
附录一 德性统治:“文化大革命”中领袖与党的宏观透视
附录二 卢梭在当代世界的回响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在研究过程中,我深深地为毛泽东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思想与中国传统道德和思想特征之间的声气想通所震惊。 (查看原文)

猫是我
1 回复
6赞
2018-06-27 23:29:54

—— 引自第200页

陈独秀特别指责民族主义情绪的学生过分的沙文主义,中国古代的学者和现代心地忠厚坦白的老百姓,都只有或天下的观念不懂得国家不国家。如今只有一班半通不通自命为新学家的人,开口一个国家,闭口个爱国;这种浅薄的自私的国家 (查看原文)

nightcrawler
2021-12-30 22:43:1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