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国之路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这本自传描写的是出生在美国纽约市贫民区的一个最贫贱的黑孩子,怎样从打工仔成长为美国最高军事长官、四星上将的故事。

科林·鲍威尔少年时代由于家境贫寒,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替人扛包,拖地板。长大后,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参加了后备军官训练团,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鲍威尔将军是一位传奇式的军人。冷战时代他先是在美国全球战略的西线——美国驻西德部队服役,警卫陆军的原子大炮,后来又被调到东线,两次参加越南战争。第一次是以南越伪军营顾问的身份参加了越南广治地区的作战;第二次是以美军作战部队副营长、师作训科长的身份参加越南战争。回国后不久又到美国驻韩国的步兵第二师干过一年营长。以后又先后历任五角大楼参谋、军事学院教官、白宫研究员、旅长、副师长、国防部长军事助理、军长、陆军部队司令部司令、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职。

作为一个军人,他对美军部队和五角大楼的情况了如指掌;同时又由于在三任总统的政府中历任高级官员,因此也熟悉白宫最高决策圈子的运作过程。他参加过许多政策的制定工作,亲自参与了入侵巴拿马、处理以武器换人质的“伊朗门”丑闻、美苏首脑几次会晤等重大国际事件,最后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身份策划和指挥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

退休后,受克林顿总统委派,陪同前总统卡特出使海地,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说服海地军政府不战而降。鲍威尔在书中对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的戎马生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通过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使读者了解到他艰苦奋斗之不易,同时也了解到美国领导集团内尔虞我诈和美军内部的种种问题。

读者可以从书中活生生地看到鲍威尔本人、他的家庭和广大美国黑人受到的种族歧视和侮辱。他是一名美国军官,但不能与白人在同一饭店吃饭,不能用同一厕所,甚至走在大街上连看一眼白人妇女也犯法。他结婚时不能住一间像样的旅馆,只能把市郊简陋的汽车旅馆作洞房。自传充满了对美国种族

歧视的愤怒控诉。鲍威尔呐喊说:“多少年多少代,我们为这个国家而战,早在17世纪,黑人自由人和黑奴就应征当民兵。美国革命时期曾有数千名黑人在华盛顿麾下为这个国家争取独立而战,可是胜利后他们自己却未享受到独立。内战时间,有几十万黑人在联邦军中英勇战斗,近4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黑人曾帮助白人获得土地并保卫土地,但他们自己却无立锥之地。这个国家拒绝给予我们基本权利,还怎能叫我们为它服务呢?我们又干吗为它而战?……”

我们从书中的字里行间还可以看出他对美国的所谓民主、人权和机会均等的虚伪性的挞伐。这本自传虽不是正史,但史料丰富、观点鲜明、文字朴实、内容生动,对广大读者了解鲍威尔其人及美国社会和美国军队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致中国读者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部 早年时光
第一章 卢瑟和艾丽的儿子
第二章 我当了兵
第三章 追求阿尔玛
第二部 军旅生涯
第四章 “获胜须得50万部队”
第五章 回家
第六章 重赴越南
第七章 白宫研究员
第八章 “加油!神枪手,加油!”
第九章 到国家军事学院深造
第三部 在华盛顿的岁月
第十章 在卡特政府的国防部
第十一章 危险处境
第十二章 电话铃不停地响
第十三章 “弗兰克,你要毁掉我的前程”
第十四章 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第四部 当主席
第十五章 最后一个指挥岗位
第十六章 “主席先生,我们碰到了麻烦”
第十七章 当失去头号敌人时
第十八章 沙漠中的底线
第十九章 每场战争总得有个结束
第二十章 换帅
第二十一章 准备退伍
第二十二章 平民生活
结束语
科林·鲍威尔守则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随着工作的启动,我发现空军的反应最快,作为最年轻的军种又习惯于超音速,这并不令人意外。海军陆战队编制最小,对每一个编制员额都斤斤计较,好像打仗一样。寸土必争,一步不让。海军最为谨慎,尽量不暴露自己的意图。陆军的表现呢?实实在在,靠得住,但不那么富于想像力。 (查看原文)

#瞬间收藏家#
1赞
2020-06-16 23:12:28

—— 引自章节:第九章到国家军事学院深造

我开心地想,当年因拥有奴隶而深感不安的托马斯・杰斐逊一定会对鲍威尔家的孩子进入他毕业的这所学校接受一流教育表示赞赏。 (查看原文)

#瞬间收藏家#
2020-06-17 22:09:16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电话铃不停地响